■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张芃昕
日前,“熠熠其辉——夏商周礼乐文化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引起了有关青铜礼乐话题的关注。回溯五千年文明史,礼乐文化始终是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从远古礼神传统到商周礼制奠基,从“敬天保民”政治伦理到“礼乐刑政”治理体系,礼乐文化完成了从神本主义到人本主义、从宗教性到社会性的伟大转型。这种“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变革精神,孕育出“民本仁政”“以德修身”等治理智慧,成为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根本所在。
青铜器是承载礼制最为典型的器物之一。回望岭南,从广西恭城的蛇蛙纹铜尊到广东博罗横岭山、广州增城等地出土的青铜器,岭南先民不仅吸收了中原的冶炼技术与礼制传统,更融入了独特的本土元素,如蛙纹装饰和越式鼎,彰显了岭南本土的文化特色。尽管受地理阻隔和资源限制,岭南青铜器的发展略显滞后,但其与中原及周边地区的密切交流,推动了礼乐文化与社会文明的形成。这些青铜器不仅是岭南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见证,也为研究古代冶炼技术、文化融合及区域交流提供了珍贵实物。广州博物馆馆长吴凌云接受新快报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至迟从春秋到汉代,岭南已经形成了区域性青铜文化和礼乐文化。
1
两广地区出土的青铜器
最早大约是商代晚期
收藏周刊:岭南出土的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情况如何?能否简单概括一下?
吴凌云:我想早期岭南青铜器是跟中原有紧密联系的,要讨论一个地方在商周时期能否生产出自己的青铜器,首先要看当地是否有铜、锡、铅等矿产。其次要看其技术,包括冶炼和铸造技术。从考古出土的情况看,岭南,主要隶属今天的两广地区,是出土了不少早期青铜器的。最早大约是商代晚期,出土地点包括粤东、粤西和广西北部,比较著名的也可能是最早的完整青铜器,出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县的一件商代提梁卣,应是从中原传过来的。最具有早期岭南文化特点的本地青铜器则应是在广西桂林恭城发现的一件春秋时期的蛇蛙纹铜尊,现作为国宝级的文物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广州、德庆、罗定、怀集也出土了早期的许多青铜器,在东江流域,以博罗横岭山为代表,也出土了大量反映礼乐文化的文物,非常具有本土特色,以上证明了至少从春秋开始,一直到汉代,岭南形成了自己的青铜文化和礼乐文化。
收藏周刊:当时岭南的青铜器是从中原传过来还是在当地生产?
吴凌云:传播有几种方式,一种是青铜器的完整件从中原传到岭南,比如上面提到的商代晚期提梁卣,以及南越文王墓出土的铜鉴、六山纹铜镜等。另一种是当地人学习了中原的技术,并从中原引进了原料之后,在当地铸造。不管怎样都可以确定岭南至迟在春秋时期一定有自己的青铜文化,例如刚才提到的蛇蛙纹铜尊,博罗横岭山和广州增城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器大都可以确定是在当地铸造的。
2
南越王墓出土的越式鼎
是非常典型的具有岭南特色的铜鼎
收藏周刊:能否概括那个年代的岭南青铜器特点?它们是和中原地区的青铜器保持一致,还是已经受到了岭南当地文化的影响?
吴凌云:它们是中原文化和本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最典型的就是“蛇蛙纹铜尊”,它的整体造型是中原尊的样式,但是在上面有蛙的造型,这是岭南地区独有的纹饰造型(蛙是瓯骆民族的崇拜物,至今在桂西壮族地区仍有隆重的“蛙婆节”)。此外,南越王墓出土的越式鼎,是非常典型的具有岭南特色的铜鼎,可以确定是在岭南地区根据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崇尚铸造的,所以叫越式鼎。文化融合无处不在,可以是技术融合,可以是图案融合,也可以是器物造型的融合。
收藏周刊:当时的青铜器能体现礼制吗?
吴凌云:所谓的礼,就是生活中长幼尊卑的社会规范,是社会运作的秩序,在顶层就叫制度设计,在青铜时代就是通过乐器、生活用器明确等级制度。比如列鼎而食,钟鸣鼎食。岭南大量此类器物的出土,证明这一时期岭南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
人类开始定居生活之后,会出现城市或聚落,社会中出现了君主、贵族、官员等统治阶层。同时也出现农业、手工业、商业等不同的社会分工,由此产生了不同阶级、不同社会角色,最终就形成了作为文明的人的基础。而文字的出现则是文明成熟的另一个表现。商周青铜器上就有很多文字,叫做金文,为我们了解古代礼制生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3
西江流域出土的先秦青铜器
让人印象深刻
收藏周刊:相比中原地区,岭南出土的青铜器有哪些区域特征?
吴凌云:相对于中原,岭南的青铜器发展因受五岭阻隔,存在一定滞后性,滞后的原因除了上述提到的铜矿资源因素,也可能有冶炼技术相对落后等原因。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岭南与中原始终保持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收藏周刊:我们应当如何从历史价值、冶炼技术及文化特征等角度,来看待岭南出土的青铜器?
吴凌云:这些青铜器的第一个特点是跟岭南的生活密切相关,第二个特点是产生了本土的越式青铜器,此外,其青铜文化同长江的下游、湖南湖北的楚地以及西南的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也有较为密切的交流。
另一个特点是在时间上来说,越式青铜器相对集中在西周到春秋这一时期,以增城和博罗地区出土的为代表。春秋之后则可能是以罗定为中心的西江流域青铜器异军突起,西江流域出土的先秦青铜器让人印象深刻。
总体来讲,岭南地区早期青铜器数量不多,器型不算太大。此时实际上发达的是它的陶器,几何印纹陶、原始瓷这些陶瓷器的发达,可能取代了很多青铜器的作用和地位。但秦平岭南后,特别是南越国时期,出土了大量的中原青铜器以及具有本地特色的青铜器,倒真是岭南青铜器的黄金时代。
■统筹:李世云 ■采编:梁志钦 管瑜 曾贵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