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24年广州城镇新增就业超34万人 居全省第一
日期:[2025-08-12]  版次:[A06]   版名:[本地]   字体:【

《广州蓝皮书: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5)》发布

新快报讯 记者毛毛雨报道 8月11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显示,广州民生福祉不断增效,居民收入和就业质量实现双提升,基础教育与医疗资源扩容提质,聚焦一老一小,生育和养老服务更有保障。

居民收入和就业质量双提升

总体来看,广州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支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居民收入和就业质量实现双提升。2024年,广州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七成,城镇居民平均收入达83436元,同比增长3.6%,农村居民平均收入突破四万元达40914元,同比增长6.0%。

在就业方面,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4.33万人,稳居全省第一。2024年广州完善“街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就业驿站服务+零工市场服务+南粤家政服务”的基层就业服务网络,认定高质量就业社区63个、高质量就业村57个、就业驿站342家,举办新就业形态(零工及灵活就业)专场招聘会203场次。同时,广州扶持创业人数和创业带动就业人数分别为5.18万人和12.46万人,连年保持良好水平,有力促进就业与创业。

居民健康素养提升至41.92%

蓝皮书指出,广州基础教育实现扩容提质。2020—2023年,广州教育支出逐年递增,4年间累计达2418.0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在20.00%左右,在各项公共服务支出中居首位。此外,广州不断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市教育均衡化。截至2024年底,广州已建设基础教育集团共177家,覆盖学校1019所,覆盖基础教育学段学生约102.63万人。

此外,广州医疗资源布局持续优化。2023年,广州地区有医疗卫生机构6677家,与北上深杭等城市相比,广州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三级医院数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均位居第二,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数量稳居全国前列。

蓝皮书指出,广州居民健康素养提升至41.92%,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截至2024年末,广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041.84万人,较上年末增长0.6%,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507.26万人,同比增长6.6%。广州持续提升社会保障待遇,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伤残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2070元/月和6358元/月,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282元,同比增长3.5%。

推进认知症照护床位和专区建设

针对“一老一小”,广州在老幼服务上加快了普惠升级。从政策上看,广州出台了《广州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等政策,形成了生育支持、托育服务与妇幼健康的政策闭环,持续完善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一街一普惠”等设施或服务。截至2024年11月,广州市实际提供托育服务机构数1659家、托位数87471个,每千人托位数为4.84个。

蓝皮书提到,广州以实现老有颐养为目标,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为重点,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上取得全国示范性成果。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市建成颐康中心(站)2839个,覆盖所有街镇及村居,长者饭堂1417间,社区养老服务基础不断夯实。另外,广州率先探索推进认知症照护床位和专区建设,截至2024年底,广州已建成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床位3081张,其中市级公办养老机构535张。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