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生二孩的六七成是高危产妇
日期:[2017-01-20]  版次:[A07]   版名:[2017广东两会·二孩之困]   字体:【
■二孩政策放开后,医院里二胎高危门诊里挤满了前来问诊的孕妇。(资料图) CFP 供图

应关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出生缺陷率

■策划:林波 陈红艳

■统筹: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董芳 罗琼 唐星

二孩政策放开以来,各地生育需求快速增长,广东省卫生和计生委数据显示,去年广东新增二孩40.78万。国家卫计委也介绍,自去年下半年以来,35岁~45岁年龄段以及45岁~48岁年龄段的孕妇数量逐月攀升,由此带来孕产妇死亡率也出现升高趋势:2016年上半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8.3/1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30.6%;而广东省的孕产妇死亡率也增加了1个多百分点。

高危孕产妇带来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也有一定上升。关于如何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也成今年省两会的热点话题。

高危孕产妇 多挤到三甲医院

广东的孕产妇接诊能力如何?省政协委员、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王颀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省2014“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全省出生人数189万。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全省新生儿出生量是191万。2万的增加量主要在广州,广州市2014年有24万新生儿出生,2016年出生量达26万。确实出现了广州等医疗保健的助产机构床位紧张、一号难求的现象,但这也是结构性失衡。他进一步解释说,因为二孩政策后,高危孕产妇比较多,为了保证安全,就挤往三甲医院。

王颀透露,省妇幼保健院一年新生儿出生13000名,增长13%,但因为这两年生育二孩的比较多,接诊的孕产妇50%以上都是高危。妊娠合并症和疤痕子宫、胎盘植入是最为主要的高危因素。“以前大家都认为只生一个孩子,有医院甚至六七成的孕产妇一孩时选择剖腹产,这部分病人风险比较大。为规避这一风险,从前几年开始,省妇幼保健院的增加自然分娩量,现在医院的剖腹产率降到了30%左右,也是为了以后二孩生育做保障。”王颀说。

卫计部门统计,六到七成生二孩的孕产妇在35岁以上,属于高龄高危产妇。

建议

对于医疗保健机构孕产妇资源结构性失衡,王颀认为,在加强孕产妇接诊能力方面,需要利用医联体等方式,加强基层的产科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同时将基层闲置的床位联合、利用起来。他说:“目前基层产科服务量还是不足的,有一定闲置。孕产妇救治能力也有待提高。”

全国和广东孕产妇死亡率上升

国家卫计委统计显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35岁~45岁年龄段以及45岁~48岁年龄段的孕妇数量逐月攀升,孕产妇死亡率出现升高趋势:2016年上半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8.3/1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30.6%。王颀对新快报记者说,广东的孕产妇死亡率也有所上升,大概升了1%多。

对此,民革广东省委会医卫组省政协委员还提了《关于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孕产妇死亡率升高的建议》(下称《建议》)。《建议》中提到,孕产妇死亡率出现升高趋势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放开后,想生二孩的多为80后,生第一胎时剖宫产率相对较高,疤痕子宫情况多,再次怀孕出现胎盘植入的现象会增多,二孩生育风险大。另外,高龄生产不仅面临难受孕、易流产的困难,妊娠期的高血压、高血糖等并发症也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分娩期发生羊水栓塞、肺栓塞、心跳骤停、窒息复苏等的风险也随之增大。由于高龄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老退化,不少孕妇备孕多次使用促排卵药物,不仅导致卵巢受到过度刺激,还容易造成血液浓缩、血液粘稠,发生“血栓栓塞性肺梗”的风险增高。值得注意的是,孕产妇数量短期内较大幅增加,原有的医疗设备不能满足需要。同时,产科、儿科医护人员中年轻女性较多,自身生育需求较强,人力资源显得更加不足。

建议

省政协委员在《建议》中指出,孕产妇死亡率的上升,某种程度上讲,折射了现有医疗资源的失衡,这不应在医疗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发生,也不能让走高的孕产妇死亡率,成了“二孩时代”抹不去的阴影。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保障好孕产妇及她们肚中胎儿的生命权与健康权。选择有条件的医院建立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建立和完善高危孕产妇三级转诊网络体系,对高龄孕妇实行专案管理,做好孕期监测。

新生儿出生缺陷上升不容忽视

我国是世界上出生缺陷高发国家之一。据估计,中国因出生缺陷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0亿元人民币,全国累计有近3000万个家庭曾生育过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儿,约占全国家庭总数的近1/10。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高龄孕产妇、经产妇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的孕产妇不断增多。广东省卫计委指出,2015年全省高危孕产妇的检出率较2013年增长了12%,而高龄孕妇生育出生缺陷儿的风险明显升高,因此如何建立适合广东省的长效出生缺陷防控工作机制迫在眉睫。

近年,出生缺陷监测数据显示,广东省出生缺陷发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达到312.57/万,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广东省在出生缺陷防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自2009年至2015年,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发现中重型地贫胎儿616例,产前干预中重型地贫患儿512例等……但省政协医卫组的一个提案指出,由于出生缺陷病种繁多、病因复杂导致其客观上存在不可预见性,从而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加上实施地区、机构与群众在干预行动上分别存在不同的障碍和问题,使得这项民心工程进程缓慢。

省政协委员罗颂平在医卫组分组讨论中指出,门诊中发现,随着二孩生育增多,缺陷率也在上升,而一些地贫、畸性儿等,完全是可以通过一些常规检测规避的。她还遗憾地指出:“虽然国家推行免费婚检,但并未真正强制实施,导致一些本可避免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照样出生。”

持续关注“二孩问题”的省人大代表赖启灵也指出,“强制婚检”变为“自愿婚检”,很多适龄青年对自身健康状况关注不够,缺乏优生优育等相关专业知识,容易忽略遗传疾病,还有些人怕自己某些疾病暴露后会失去对方,因而婚检率直线下降。

建议

省人大代表赖启灵说,据调查了解,广东省有些山区县婚检率甚至为0,由此导致广东省出生缺陷率呈上升态势,出生缺陷给社会带来沉重包袱,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赖启灵建议省人大将“孕前检查”纳入立法范畴,相关部门依照相关法规,对准备生育的夫妻实行强制孕检。另外,省政协医卫组提案还建议设立出生缺陷防控科研项目和专项经费,鼓励开展出生缺陷防控相关科研工作,包括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出生缺陷疾病检测新技术等,鼓励建立广东省出生缺陷相关疾病的数据库,为全省出生缺陷防控策略、政策的制定以及出生缺陷疾病的检测及诊断提供及时、科学的依据。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