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机器人不仅不会和人抢饭碗  反而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1)
日期:[2017-03-12]  版次:[A06]   版名:[2017全国两会·热点透视]   字体:【
■去年3月15日,棋手李世石九段(前右)与电脑程序AlphaGo进行对弈。此次比赛,AlphaGo以4:1的成绩大胜。  新华社发(资料图)

科技界代表、委员热议人工智能,为未来把脉——

2016年3月9日至15日,一场奖金达100万美元的人机围棋大战引发关注,最终AlphaGo以4:1的成绩,大胜顶尖棋手李世石,人工智能也因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1年过去,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出现在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逐渐升温,今年有望从实验室走出、实现产业化应用。而随着人工智能进入国家战略层面,它在政治、经济、学术领域都成为重中之重。记者在两会期间采访了多位代表、委员,他们纷纷为人工智能的未来走向与实际落地把脉、建言。有趣的是,对于“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的话题,受访的科技界代表、委员都表示,人工智能不仅不会和人类“抢饭碗”,反而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

人工智能进入2.0阶段 将推动智能制造

人工智能技术涵盖面广,智能应用做起来,背后需要很多新技术支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告诉新快报记者,人工智能对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都是利好。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将推动芯片制造、集成电路的发展。

潘云鹤称,目前人工智能正在进入2.0时代。“其技术特征表现在:一是从传统知识表达技术到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转向大数据驱动和知识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机器学习不但可自动进行,还可解释,更广泛;二是从分类型处理多媒体数据(如视觉、听觉、文字等),迈向跨媒体认知、学习和推理的新水平;三是从追求‘智能机器’到高水平的人机协同融合,走向混合型增强智能的新计算形态;四是从聚焦研究‘个体智能’到基于互联网络的群体智能。”

在潘云鹤看来,人工智能进入2.0阶段,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制造业。“类人机器人是以前人工智能的主要发展方向,但是现在,对机械装备进行智能化升级,要比类人机器人产生的效用更大。所以,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要方向,是自主的智能系统。”潘云鹤表示,目前中国企业还没有达到工业4.0的水平,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制造。

除了智能制造,潘云鹤表示,在智能城市、智能经济、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驾驶等领域,人工智能都能渗透,特别是智能城市。

在国家布局方面,潘云鹤建议,应该与重大需求和已积累的发展成果相结合。在地方布局方面,潘云鹤告诉新快报记者:“地方政府首先要搞清楚自己发展的方向,智能城市应是最先与人工智能结合起来的领域。”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

得芯片者得天下 建议国家加大支持力度

“未来5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将非常令人兴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认为,“十三五”期间,人工智能会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比如电子商务、安全监控、医疗和生物科技等。

“芯片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源头,可谓‘得芯片者得天下’。”邓中翰称,能否开发出具有超高运算能力符合市场需求的芯片,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竞争的关键,去年以来英特尔、微软、高通等众多国际巨头已争相围绕芯片技术展开全面部署。

“我国专注于人工智能研究的企业数量有限,且总体的研发投入能力有限、持续创新能力较弱,迫切需要国家层面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邓中翰表示,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仍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对自主芯片研发的支持力度。“这样才能确保我国在科技进步浪潮中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邓中翰强调。

为争取在人工智能时代取得先机, 邓中翰建议,由科技部牵头加大对自主芯片研发的支持力度,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予以项目立项和经费支持;通过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自主芯片开发的投入力度,在目前重点支持制造企业的同时,注重对芯片设计企业的经费支持。

他认为,应该注重将先进芯片技术转化为自主标准,统筹推进科技、标准、产业的协同创新,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自主标准的机制。“充分发挥标准在技术创新中的引导作用,形成支撑产业升级的标准体系,提高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和准入门槛。”邓中翰说。

邓中翰觉得,目前人工智能只是露出了冰山一角,还有诸多潜力有待挖掘,也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答。“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积累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若能在战略层面制订系统的推进计划,会给我国带来实现弯道超车、提升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的绝佳机会。”他说。

■统筹:新快报特派北京记者 周聪 ■采写:新快报特派北京记者 周聪 黄婷 李佳文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