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外销扇撷英
日期:[2017-04-09]  版次:[B01]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CFP供图

(收藏周刊编辑部)

顾问团队(排名不分先后)

潘 鹤 吕伯涛 刘斯奋 许钦松 陈永锵 单小英

卢延光 楼 钢 黎 明 方 土 雷 敏 许鸿飞

  外销扇收藏领域 重现辉煌

在18世纪,每年都有大量西方船舶集中停泊在广州黄埔港,广州城外也逐渐形成了以十三行商馆区为中心的西洋人居住地和主要贸易场所。贸易的需要使广州成为许多具有西洋色彩的新型外销艺术品的生产基地,由此产生了许多新行业,扇子制作就是其中一个行业,造就了一大批能工巧匠为海外市场服务。

欧洲做的第一把折扇是受到由商人从中国或日本带来的折扇的启发而仿制的。在17世纪,欧洲折扇制造业的发展到了重要时期,到17世纪末,折扇完全取代了团扇。此时扇骨的材料多样,有象牙、贝壳、玳瑁等。制作工艺有雕刻和镂空,并且装饰有金、银和昂贵的石头,扇面通常印上铜版画,从事成扇制作的工匠也越来越多,他们逐步联合起来成立各种行会。

由此,从中国传入欧洲的折扇,以及欧洲本地生产的折扇都受到宫廷和贵族妇女的青睐,她们几乎人手一把,风靡于上流社会,这些折扇是昂贵的玩意,贵重的礼品,成为高雅身份的象征。广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白芳曾在文中写道:“欧洲宫廷贵妇往往以拥有一柄奢华精美的扇子作为炫耀攀比的资本。”

在各种各样的扇子中,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黄海妍则表示:“金漆扇曾是最为畅销的产品之一。”

扇子在电气化的时代,功能性早已日益减弱,制扇工艺也日益消失,然而,其因为精美的制作工艺和特殊的历史价值,正受到国内外人们的重视。外销成扇通过收藏领域重返人们的视线,能否重现辉煌,正值得期待!

■统筹:李世云 ■采编:潘玮倩 陈福香 梁志钦 曾贵真 邱治 实习生:梁婉莹

投稿邮箱:xkbsczk@163.com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 @新快报收藏周刊 编辑部电话:020-85180961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