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共享充电宝进入“百电大战” 是共享经济新风口还是一场击鼓传花?
日期:[2017-04-24]  版次:[A23]   版名:[赚钱周刊·睿公司]   字体:【
■制图/廖木兴

10天,5笔融资,3亿资金注入,红衫资本、IDG、金沙江创投等知名机构以及BAT悉数入场,共享充电宝在这个春暖花开时节完美演绎了什么叫移动互联网的新风口。

最有趣的是,此前似乎还从来没有一个互联网风口被如此多的人看衰:假共享,伪需求,假痛点,泡沫,风险太大,盈利模式单一,奇葩用户体验,暗中窃取隐私,击鼓传花,套路……

当资本眼光遭遇大众智慧的激烈挑战时,共享充电宝的命运将会归于何处?

■新快报记者 郑志辉

1 风口

“共享经济”来了,共享充电宝用户激增

2014年,掌充团队的其中一名合伙人在出差期间无意中看到,一个角落里有几十个人蹲着充电,当时就感觉这可能是个需求。回来跟团队成员讨论了下,更加觉得有戏了。

“我们团队成员都是做游戏出身,现在的手机游戏产品越来越趋于重度,玩个15到20分钟,可能百分之10到15的电量就没有了。而人呢,看到手机电量少于50%时,就会很想充电,所以我们觉得这里面有市场。”掌充创始人之一的胡燕华说。

2015年掌充项目成立,模式跟现在的共享单车非常接近,也是扫码关注,付费使用。但胡燕华承认,当时确实没有想到“共享经济”的概念,只是做游戏出身,对用户的一些明显痛点看得比较重。

一年半前给了掌充天使轮投资的WiFi万能钥匙同样不是敲的共享经济的算盘,而是看中掌充线下流量入口优势,更重要的是考虑到两家公司的联动效应。“‘网+电’手机用户的两大痛点,在这里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尤其是满足了游戏、直播等重度用户和高价值用户的迫切需求。”胡燕华介绍说。

忽然,共享经济的风口就来了。“突然变得非常有需求,用户量增长非常快,”团队开始谋划更激进的发展规划,预计今年将增加30万个网店,用户数进入千万级;融资也迫在眉睫了,“目前在洽谈,有投资意愿的有几家。”胡燕华说。

2 入场

风投一掷千金 新入局者纷纷加入

类似地,当前共享充电市场中的几个大玩家,都早在2015年前后即因为不同原因切入了与自身相关的充电宝租赁市场,如来电创办人袁炳松本来就是淘宝上的充电宝大卖家,街电则是背靠北美第一移动充电品牌-Anker等。

3月底以来,约10余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先后获得融资,融资金额超过3亿元,其中街电、来电的融资金额更是达到了亿元级别,投资方包括IDG资本、SIG、红点投资等知名机构。另一家企业小电于近期宣布完成2轮融资,其中包括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和未透露金额的pre-A轮融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享充电宝行业已有至少15家创业公司入局,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来电科技、街电科技和小电科技,这三家的最新一轮融资都已接近或冲破亿元。其中,来电科技宣布获得SIG、红点中国领投的2000万美元A轮融资,是目前行业内最大的一笔融资;街电宣布获得亿元级别的A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小电科技获得腾讯、金沙江创投、知名天使投资人王刚领投的数千万元天使投资;魔宝电源、Hi电也都在4月初宣布了融资消息。同时,新入局者不断,目前已经有电小鸟、云冲吧等十多个共享充电宝项目都在找投资。

值得留意的是,BAT三巨头中的两家已经出手,先是腾讯成为小电的战略投资方,接着是蚂蚁金服和来电达成战略合作,推出信用免押金服务。

不可否认的是,手机充电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移动设备用户数接近50亿,中国已经超过13亿,每天大概有10亿多次充电行为,有1亿多次充电行为在家里办公室以外,国内存量的充电宝有20多亿。

这一刚需糅合进最新的共享经济概念,成为看好者和唱衰者激辩的焦点之一。如来电参投方之一红点创投主管合伙人袁文达就说:“我们确信共享经济这个大趋势,青睐相对资产较轻,收益较高的项目。共享单车是在一个公共的空间里,运营维护等存在很大的挑战;充电宝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比较容易控制,在投资成本方面也比共享单车轻很多。”

壹号资本执行合伙人张建春出言激烈,“首先是大资本玩家选中一个赛道,然后一堆无脑小玩家跟风杀进去,大量的资金砸到这种低端又无聊的烧钱加圈钱模式中,然后宣布这就是风口。说白了,这无关创新,这是资本的自high而已。历史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今天的共享充电宝,本质上和2015年的O2O、智能硬件,2016年的VR/AR,有什么区别吗?大资本玩家振臂一呼,小机构应者云集,喧嚣过后,一地鸡毛。”

3 模式

成本低维护费用低 这个商业模式更健康?

从使用场景来看,当前市场上主要有三种不同类别的共享充电服务:一是移动模式下的移动共享,以来电科技为代表,主打商场、高铁、火车站等场景,可以借走异地归还;二是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以街电科技为代表,主攻商家门口、前台等小场景;三是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代表是小电科技,主打的是每一张桌面,常见于咖啡馆和餐厅。三种模式分别建立在针对不同消费人群,不同使用场景的商业考量之上。和共享单车的借取体验类似,一般为前0.5至1小时免费,此后每小时收费1元。

行业的主要盈利方向同样有三个:一是押金和相关收益;二是充电宝本身租赁费用;三是屏幕和充电宝承载的广告收入。

据来电科技袁炳松透露,目前来电的充电宝每台每天被借出0.7—0.8次,单日收益平均2元。一台充电宝成本在90元左右,循环使用次数约为800次。在不考虑充电宝柜台成本、场地费用外,一台充电宝平均45天就能回收成本。

胡燕华也说,他们一年多的测试期已经有一定盈利,“我们第一代机柜成本在千元左右,6个槽位能放5个充电宝(另一个槽位用于归还),任一个客人不归还,就能收入100元押金,加上日常租金收入,很容易就回本了。虽然是免费提供给商家,不过小机柜不占地方,所以也不会有场地费成本。”

“最重要的是,现在线上流量成本已经非常的高,在游戏行业,线上游戏入口已经几乎没有,买用户每个成本在200块左右。掌充预计今年将增加30万个网点,用户数进入千万级,把这个流量变现到游戏里,就很划算了。”胡燕华说。

张建春继续抨击说,“随身携带充电宝,明显不是用户痛点。期待它能干过充电宝,纯属YY。快没电了还得定位到处找柜子,你这是玩我吗?共享充电宝想做成另一个巨大的线下流量生意,明显是糊弄人们智商,这就是靠接盘侠支撑的商业而已。从刚需高频的角度讲,滴滴都比这生意靠谱。”

胡燕华回应说,用户习惯是可以培养的。共享单车没有出现前,大家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照样上下班,但一旦出现马上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我们现在没有考虑太多伪需求刚需求的东西,先把用户习惯培养出来。

而在袁炳松看来,共享充电宝可能比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更健康。“首先,充电宝的成本比单车更低。同时,充电宝使用场景在半公共场所,是商家店铺,自然损耗程度较低,维护费用低。其次,共享充电宝行业受到的政策影响较小,甚至还可以帮助政府解决充电宝未来扔给谁的问题。”

4 大战

志在改变用户习惯 价格战一定会打起来?

乍看起来,这是个准入门槛低,投入成本少,盈利模式清晰的市场。不过,当前已硝烟弥漫的“百电大战”,大部分心思看来并不在拼赢利之上。

近期放出豪言准备在3个月内烧掉1亿元的融资来抢市场的街电CEO坦言,对于盈利,现阶段还没有考虑得很清楚。在王哲眼里,共享充电宝拥有一个百亿级的市场,之所以受到资本的狂热追捧,是因为一旦数量铺设到一定的程度,用户习惯就会发生改变。那么这个具有流量属性、支付属性、信用属性、甚至物联网属性的共享充电宝的想象空间就会比较大。

在来电袁炳松看来,这场仗不得不打,并且今年下半年会进行到更激烈的阶段。“可能会打价格战,有人会推出两小时免费,三小时免费,打补贴战。”

胡燕华则认为短期内不会有大决战,“具体可能会在明年迎来一次洗牌,但这场仗一定会打,融资是必须的。”九合创投创始合伙人王啸也认为,“投到一定密度、价格战触发时,需要大量资本支撑。”

如果不幸成为失败者?袁炳松和王哲都用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早期的一个口号“失败了就当做公益了”来回应。

投资人的张建春则继续看衰,“砸钱进入共享充电宝的投资人,自有他们的逻辑,他们打的是什么算盘?我看不太透,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有人接盘才有得打这个算盘。击鼓传花,最后花落谁家,就烧高香吧。”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