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我们能不能坦然接受孩子的平庸
日期:[2017-04-27]  版次:[A05]   版名:[城事]   字体:【
■朋友圈截图



培训机构集赞送优惠屏霸朋友圈,是教育资源被捆绑还是家长心态不淡定?

从4月25日晚开始,一条某培训机构“集赞送券”的广告活动,在微信朋友圈中以“霸屏”模式疯狂蔓延。根据广告集赞要求,内容发布者在26日24:00前“集齐68个赞,即可获得100元代金券;集齐168个赞,可获得500元代金券”。然而,涌入集赞大军的家长们发现,26日中午该培训机构突然在其公号上发布紧急通知,叫了停集赞活动。

红红火火的集赞背后,各种吐槽、反思也随之而来。为何集赞受欢迎?吸引家长参与的原因是什么?

■新快报记者 黄婷

半个朋友圈都出动了

“拜托各位动动手 ”“500块能不能到手就看各位亲了”“ 跟风求赞”…… 这些不是商家广告,是4月25日晚开始在朋友圈刷屏的“集赞活动”。

新快报记者查询发现,活动来自“家长成长学院”微信公众号,账号主体为 “广州学而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根据要求,4月26日24:00前“集齐68个赞,即可获得100元代金券;集齐168个赞,即可获得500元代金券!新生老生通用”。集赞海报中还提到,“2017 年暑假新生测开始报名”。

短时间内,集赞活动吸引了大批家长加入,其中不乏高级知识分子,公务员、教师,甚至有学校校长也加入集赞大军,一些平时“潜水不发动态”的家长也来赶热闹。

“不管能不能用上,先转发再说。”官小姐是集赞人群中的一员,为了集赞,她给朋友群发了私信,很快168个赞到手。

新快报记者初步统计,圈内集赞家长多为目标明确群体,他们的孩子多半已经在该机构上课,此次参与活动,更多为享受到手而得的优惠。

一个“赞”顶3块钱

有人跟风转,有人认真吆喝,吐槽的、感慨的、拒绝的,事实上没有参与集赞的家长在你朋友圈同样很忙。

邢女士的儿子今年才上一年级,集赞活动她并没有参加,但她也在帮着刷屏,令她感慨的是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式父母。她在朋友全发文说,“如果说一年前我还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心态,此刻却是心有戚戚。要不要补课早已是毋庸置疑的,我焦虑的是孩子所剩不多的课外时间该如何分配。”

有人直言“开启了第一个点赞,后面根本停不下来”,“给这个朋友点了,没有给那个朋友点,这样也不好,心累 ”。有家长感慨被集赞广告“霸屏”了,“怀疑全宇宙被该机构统治,没有去上补习的孩子还能不能活”?也有家长自嘲“一定是一个假小学生家长”,还有家长算了一笔账,168个赞抵500元,“一个赞3块钱”。

探讨

校外培训机构为什么这么热

集赞活动被叫停,在梁女士看来,能被叫停的也只能是活动,叫不停的却是家长的选择,是蜂拥集赞的现象。昨日,新快报记者对话多位小升初家长,事实上家长对校外补习机构趋之若鹜的背后,除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外,更有现实的考虑。

以“小升初”来说,在广州赶考民办初中已经常态化,2015年以前各学校自主招生考试选拔学生,2015年开始广州市教育部门全面叫停了小升初选拔性考试,民校也只能通过面谈招生,如何面谈?成为一个问题。

梁女士的儿子今年六年级,而在小学五年级以前,她没有给孩子上任何的补习班。升入五年级后,她发现孩子班上的学生基本都上课外班了,“我以为我能坚持,但最后发现还是不行,从五年级下半年开始给孩子报班了,我也开始进入家长群和家长沟通。”梁女士直言“入群深似海”,群内家长会相互分享各种学校开放日、机构摸底考等最新消息,在群内各民校均用代码称呼,诸如TS、GY、MD等。

一边是焦虑的家长,另一边是风生水起的培训机构,为了尽快入门,家长给孩子报这样那样的班,参加培训机构组织的各种明考暗考,为的是“提前下车”。有意思的,针对外界传言与机构组织密考,今年有民校直接在其官网上发布通告传言不实。

“信息对不对称?招生政策执行有没有到位?学校有没有违规?只有经历了小升初,才会真切明白校外机构为什么会这么火。”梁女士感叹。

补习路上家长心态举棋不定

集赞刷屏惹来不少吐槽之声,但也引发了大家更多思考,有人在朋友圈一语道破——一边骂应试教育,一边在集赞。

集赞真的因为500元的优惠?有家长事后表示,自己集赞纯属参与,集齐了以后需要的时候也许能用上了,“现在来看,应该是自己心理有压力,把握不准方向。”事实上,新快报记者对话多位集赞家长后发现,很多学生在此活动之前,已经上了很长时间的课外辅导班,有家长表达了“集赞没有犯错,不应受到抨击”观点。

面对满屏点赞,林女士在朋友圈留言,“全民焦虑,为什么就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平庸之辈。”她的观点也得到家长黄先生的认可,他认为集赞的背后,并不是真的就有那么多的需求,有那么的小孩在这个培训机构补习,但反映了家长在把孩子往补习路上推又举棋不定的心态,“是不是所有小孩都要上补习班?家长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

对于补习的态度,也有家长霸气回应:孩子没有上过补习,没有去过学而思,一样入读重点高中。

■观点

广东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会长吴颖民

上不上补习班

应该从个人需求出发

要不要上补习班,这个是因人而异的,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选不选择去要由自己来定。

如果说你觉得你在学校里面得不到你想要的,或者说学校老师给你的教育和指导你不满意,而在学校的时间里面,你又得不到老师更多的指导,你又希望能学得更好,那你可以去选择外面的补习班。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去补习班应该以你自己是否有这种需要,去补习之后是否有收获为准则。

某公办小学校长

教育的“输”

不能仅用成绩衡量

集赞刷屏引发很多教育一线工作者的思考,昨日天河区某小学校长也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的思考:“现在大家都抢跑,如果不加入这个大队伍就会落伍,落伍或者自卑隐藏,或者彻底放弃,总之不好。我觉得老师讲得很对,现在家长们就是这样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谁也不敢个人突破。一些教育机构就是认准了大家的这个心理,我跟几个人讲:要有定力。”

“教育我们的确不能输,但不一定都要比拼成绩,我们可以错位、多元发展,你上学某思,我可以锻炼思维;你刷题,我可以阅读与实践;你追考试分数,我可以发展体育与艺术特长。”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