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对“学霸笔记” 不必过度苛责
日期:[2017-06-22]  版次:[A02]   版名:[新见]   字体:【

■启木

今年高考结束后,各类“学霸笔记”、“名校笔记”在网络平台热销。这些笔记类教辅产品,均使用手写体印刷,形似课堂笔记的复印件,而出售这类笔记的商家,则无一例外宣称,笔记作者为“名校高分毕业生”。而关于笔记来源,则有“向学校收购”和“复印学生间传阅版本”两种,其中不乏河北衡水中学这类名校。(《新京报》)

点评:“学霸笔记”不管有没有用,热销本身就说明市场有强劲需求,当然这背后还有名校光环和状元崇拜的潜在心理。不过,只要获得授权,这件事在法理上就没有什么好争论的,至于有多大用处,那也是仁者见仁,社会不必杞人忧天,没有谁会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一本笔记上,买来作为参考,又有何不可?

5年前,河南平顶山冬夜的街头上,9岁的齐聪(化名)在爷爷爆米花的小摊旁借着昏黄的路灯光写作业曾让不少人动容。女孩的境遇一时间引来了大量的关注和捐助。然而5年之后,获捐后的齐聪仍和弟弟跟着爷爷齐长见在街头“乞讨”。记者了解到,齐长见家不仅有低保补助,而且获捐的善款也未花完。而齐长见也向记者证实,目前这些钱还没花完,但是他想能省就省。(《北京青年报》)

点评:说到底,这是一个善款支配权的问题。传统的慈善观,以为只要好心捐助就行,而对善款去向却很少过问;随着慈善专业化,人们开始明白,不过问去向的慈善也是不负责任的。问题的复杂之处在于,相比于一腔热情,善款监督更加专业,需要专业机构介入。这起事件还只是出于养老考虑而省钱,善款被滥用消费、旅游的案例时有所闻,亟待慈善专业化推进。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