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数码相机拍出“楼歪歪” 大画幅摄影还原真实高楼视觉
日期:[2017-07-18]  版次:[A11]   版名:[发现广东]   字体:【
我以前开赛车时,整个人很浮躁,大画幅摄影让我戒掉了浮躁。” ——广东省大画幅摄影协会副主席 唐原

●在一种静的画面里,让你体验美的东西,这就是大画幅摄影的魅力之一。

●架起三脚架、调整镜头、等候时机,在一个地方只拍一到两张照片。

●放大机,用于大画幅摄影再创作阶段。

●唐原作品,光与影的黑白协奏。

先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一个人扛着几十斤重的摄影器材,或爬山或涉水,走向一处人文风景所在地,把机器架好,接着慢条斯理地点燃一只烟斗,幽幽地吐出一口烟,然后望着远处发上一会儿呆。时间在流逝,分秒间都能清晰地感觉到;突然,这个人按下快门,把某个时刻的所见所感凝固在底片上,在心里期待它冲洗出来的样子。这就是大画幅摄影的简单描写。

大画幅摄影让人戒掉浮躁

一走进位于广州市五羊新城的广东省大画幅摄影协会,副主席唐原就把记者带到还在完善中的暗房,他指着一台新机器说:“这是落地式放大机,德国机头,国内组装的,花了4万多元。另外这一台也是放大机,用了很多年了。这边是冲洗池,相片可以晾在这上面。”唐原大致介绍了一些大画幅摄影设备,当然最重要的是大画幅相机,“相机是一种工具,拍照只完成了30%,40%是再创作过程,放大机是创作使用的一种语言方式;剩下的30%是由装裱完成的。”

唐原是一名设计师,以前玩过赛车。“随着年龄到了,我喜欢上了大画幅摄影,想着能给自己留个回忆,老了走不动了,还可以把原来拍的片子拿出来回味感受。在一种静的画面里,让你体验美的东西,这就是我所认为的大画幅摄影的魅力所在。原来开赛车,整个人很浮躁,大画幅摄影让我戒掉了浮躁。原来拍的那些彩色图片,看得视觉疲劳了,而黑白影像却不同,每次看都能收获不同的心情和感受,永远不会过时。”

2016年10月,一次“随手拍”让唐原认为是神来之笔,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在秦岭路过一片白桦林,天下着大雨,突然就停了,一束光线落下来,打在树林上,我马上把机器架好,把此情此景拍下来,命名为《静》。拍摄手法虽然中规中矩,但是每次看都能体会到当时的心情。”

记录每张照片光圈、快门数据

广东省大画幅摄影协会副主席沙军说,他1979年就开始玩大画幅摄影了。“现在想想,拍第一张时真大胆!当年11月份,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200多人参加。我把机器架好,等着大家都坐好,当时下着小雨,领导很担心我能否搞掂。我说没事。当时还是气动快门,完全靠手指头掌控速度,一下子拍了4张底片,拍完马上奔回暗房,先冲了一张,一看很好啊,干脆其他三张就不冲了。”

“我个人认为大画幅摄影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运用萨姆定律以及其他演变方式来获取一张全焦点照片,正因为这种语言非常有魅力,所以一直吸引着很多玩家。”沙军介绍,大画幅摄影一定要有经验积累,不像现在数码相机门槛比较低。“当初我学摄影时,都是拿一个小本子,每拍一张都要记下相关信息,比如在小树林、海边等场地,时间是黄昏还是午后还是清晨,以及多少光圈,多少速度等,回去后用标准时间和标准速度冲洗出来,看曝光准确与否,下次就可以借鉴了。要想有自己的经验,最起码要拍上几百张以上,当时一个学徒工月工资18元,一个胶卷要1-2元,所以每一张都拍得很认真。”

大画幅与摄影术一起出现

数码时代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发烧友扛着笨重的机器跋山涉水拍摄?为什么不直接用数码相机或者手机摄影?为什么有了可以随时删除的卡片还非要选胶片?为什么小画幅、中画幅还不能满足,非要选择大画幅?

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大画幅摄影的独特魅力令人着迷。先让广东省大画幅摄影协会秘书长吕宇超来科普一下:“其实有了摄影术,就有了大画幅摄影。因为战争需要,发明了小相机。以前我们说135胶片和120胶片,尺寸是35mm×24mm的称为小画幅;中画幅则分为几个规格,包括60mm×45mm、60mm×60mm、60mm×70mm、60mm×90mm等;大画幅的尺寸规格更多,比如4英寸×5英寸、5英寸×7英寸、8英寸×10英寸、16英寸×20英寸、20英寸×24英寸,单位都是英寸,最大的跟电视机一样,甚至还有很多人自定义大画幅尺寸。”

大画幅相机拍出的影像不但尺寸较大、成像清晰、质感真切,而且影调与色调层次细腻动人,色彩更加饱和逼真。大画幅相机有特有的优势,比如可以控制聚焦平面,变换构图细节,调整视觉景象等。“举个例子,如果用普通相机拍摄一栋高楼,无论你怎么调,拍出来的都是楼歪歪,但是大画幅相机就不同,可以拍出正常视觉效果来,这就得益于它的移轴功能。”吕宇超说,“你看我们用相机对着一个玻璃或者类似镜面的物体拍照时,里面难免会有拍摄者的影子,大画幅相机则可以移到一边,然后移动镜头拍摄,就会避免这种情况。另外,银盐胶片决定了大画幅相片的唯一性,即使是同一张底片不同的人拍摄同一个景色,出来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