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急诊病房住满了, 多是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老人”
日期:[2017-08-02]  版次:[A07]   版名:[城事]   字体:【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曾毓副主任医师在为阿文查体。 通讯员供图

广州高温模式

居家生活

炎热天气下,很多人出现了疲劳乏力、头晕、头疼等中暑症状。新快报记者从广州市内多家医院了解到,发热、急性肠胃炎、心脑血管等病患者也随之增加。

“最近我每天的门诊量是100人左右,其中三成以上是发烧患儿。”昨日,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医师李增清说,暑假以来,门急诊量有增无减,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疱疹性咽峡炎、腹泻等小患者挤满门急诊。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急诊科蔡学全主任也提醒:“时下急诊病房全住满了,大多是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老人。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老人在高温下要防心脑血管意外。”专家提醒市民,在高温酷暑下,相关疾病容易高发,需要注意防范。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通讯员 林惠芳 高龙 薛冰妮 伍晓丹 胡琼珍

不开空调孩子捂出了高烧

“近期,儿科门急诊中发烧的患儿比较多,占了三成左右。”昨日,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医师李增清告诉新快报记者,患儿发烧的原因主要是手足口病、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疱疹性咽峡炎等。李主任表示,在高温酷暑炎热天气之下,不少病毒会更为活跃,病毒感染会出现“小高峰”。比如,每年七八月份,会有不少大人小孩患上流感病毒。此类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在公共场合、长期呆封闭的空调房里,会大量滋生传播。另外,手足口病也是时下孩子容易中招的疾病。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后,往往身上出现疱疹,并有口痛、厌食、发烧等症状。李增清主任提醒说,大人也会感染手足口病,只是免疫力较强,一般不会发病。但回到家如果没有洗干净手就给孩子泡奶、喂饭,或者亲孩子,就会将病毒带给孩子,使其患病。

“孩子如果发热,在这炎热的天气里,特别要注意家居通风、散热。”李增清说,有的家长一看孩子感冒发烧了,哪怕天气再热也不开空调,殊不知,越捂病情越严重,甚至没病的也会捂出病来。8岁患儿小可一到晚上就发高烧,白天体温就降了下来,这样反复折腾了一个星期左右,具体病因却找不到。后来,李增清与孩子爷爷奶奶进一步沟通才了解到,原来老人晚上不给开空调,让孩子得了“捂热综合征”。

【专家提醒】“高温下,散热不好,疾病随之而来,甚至能让人中暑要命。”李增清主任提醒市民,炎热天气,要开空调降温,并注意定时通风。另外,有产妇坐月子不开空调反而穿得严严实实、不洗澡洗头等,也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突发心脑血管意外老人增多

有人习惯从炎热高温环境,马上进入低温空调房,猛吹凉风。昨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急诊科主任蔡学全还对新快报记者表示,市民贪凉,降温方法不适当,容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特别是有基础病的老人。

“近期急诊病房里住满了老人,急诊抢救病床位从四张增加到了八九张。”蔡学全主任说,这几天在急诊接诊时,明显发现感冒发烧的患者增加,有一二成病患是因为开空调吹到感冒发烧的;而急诊抢救室里,也多是老人病患。时下,心脑血管意外老年病患增加二三成,都是哮喘、脑出血、呼吸不畅、肺炎、心肌梗塞等老年病患。

蔡学全说,心脑血管疾病原本在冬季高发,但持续高温闷热天气,也成为该类疾病的诱发因素。作为市民健康守门人的白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健英也表示,近期来社区医院就诊不适老人也增加,提醒老人要及时补充水分,防范心脑血管意外。

【专家提醒】蔡学全介绍,市民应当保持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应注意。饮食要清淡,多喝水。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李芳也提醒,高温下人体流汗时,心血管处于舒张状态,突然进入空调房间或猛吹电风扇,温度骤降使血管紧急收缩,易致血管痉挛、血栓形成。这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最容易出现意外。建议夏季高温时,市民要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吃生冷食物易引发急性胃肠炎等

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李芳说,往年流感往往出现在端午节前后,但今年六七月份患病人数也很多,甚至入伏后流感病人仍不少,而流感合并肺炎的病患也有所增加。

另外,李芳指出,人们在夏季喜欢的生冷食物最容易滋生各种病原微生物,如果不当心就会引发急性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同时,冰爽刺激的夏季冷饮会让人体的肠胃道温度突然下降,毛细血管骤然收缩,从而诱发胃肠炎。细菌性痢疾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因为夏季很多人都经常的疲劳了之后直接拿东西吃,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细菌的滋生,容易产生痢疾。“夏季天气潮湿和炎热,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真菌和细菌的滋生,很多人会产生皮肤疾病。”李芳说。

【专家提醒】李芳从中医角度出发提醒市民,炎热天气里不提倡吃冷饮,不过可以偶尔吃一点解解馋。冰箱里的食物最好拿出来稍微放一下再吃,否则容易损伤脾胃,湿热难解。

特别提醒

三五朋友聚会 畅饮啤酒消暑

回家突发疾病 是吃出来的祸事?

夏日里,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喝着啤酒吃着小龙虾不失为一种享受,可有人就在这样的“享受”后住进了医院。近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3天内连续接诊两例吃了小龙虾后而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的患者。

3天收治2例横纹肌溶解症患者

7月28日晚,家住赤岗附近23岁的阿文(化名)跟朋友相聚,两个人就要了2斤小龙虾几瓶啤酒。阿文自觉吃得多一些,大概有600克,喝了两瓶啤酒。两个人吃完饭已经10点,就各自回家了。

“没想到半夜我竟然疼醒了,整个背都好痛。当时就怀疑是不是吃小龙虾引起的问题,还用手机查了一下”,阿文说。想着第二天还要上班,痛得没有那么厉害后,阿文就强迫自己睡了,“也许睡一觉就好了”。第二天早上,症状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严重,这才下决心来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

“早上还能走着来,抽血结果没等到整个人就走不动了,当时还是觉得挺可怕的”,阿文说。

跟阿文有类似经历的王小姐(化名)说:“当时就想的是不是吃了小龙虾引起的,但没想的会这么严重。”31日,住在海珠区33岁的她在吃小龙虾后住进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我吃了大概有两斤,7点多就吃完了,晚上12点多开始全身酸痛,一晚上都没有睡”,王小姐躺在床上有气无力的说着。相比之下,王小姐的病情比阿文严重得多,已经开始出现“酱油尿”。

阿文和王小姐出现全身酸痛、“酱油尿”等症状,最后都被确诊为横纹肌溶解症。因为阿文和王小姐的肌酸激酶指数分别超过6000u/L和7000 u/L (正常的为26-218),肌红蛋白指数>2000 u/L (正常为0—121),远远高于正常值,这两个指标是确诊横纹肌溶解症的重要依据。

多种原因可引发横纹肌溶解症

经过对症治疗后,阿文和王小姐的肌酸激酶指数已经有了明显下降,全身的酸痛也逐渐消失。“这个病发病率比较低,对症治疗一般都没事,很少危及生命。市民若出现了症状也不用慌,”据阿文和王小姐的主管医生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曾毓副主任医师介绍。

据了解,横纹肌溶解症是指骨骼肌急性破坏和溶解,释放大量肌红蛋白、磷酸肌酸激酶等肌细胞内溶物,进入外周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突发的肌肉疼痛、肌无力、尿呈酱油色。它最大的危害是,如果释放入血的肌红蛋白堵塞肾小管,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

说到引发横纹肌溶解症的原因,据曾毓介绍,肌肉挤压损伤、用力过度、滥用酒精或某些药物都可能引起。“每年都会收到横纹肌溶解症患者,运动过度的、服用药物的都有,但连续收到吃小龙虾后患有横纹肌溶解症的患者确实也比较少见”。

最近几年,每年都会有因为食用小龙虾后出现横纹肌溶肌症的案例出现报端,经常会引发人们对小龙虾这个美味的争论,但从目前的科学调查来看,“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吃小龙虾后会患横纹肌溶解症,”曾毓说。

阿文和王小姐郁闷的是,跟他们一起吃小龙虾的同伴都没有不舒服。他们详细回忆了事发当天的情景,都没有大量运动、吃药,也没有喝太多酒,“除了小龙虾真是找不到任何理由了,可是以前吃过也没事。”阿文无奈得表示。

吃小龙虾需注意

购买人工养殖的小龙虾;反复用清水清洗;烹调时确保完全熟透;不吃虾的头部,不吃死虾;进食有度,过敏体质的人尽量不要吃小龙虾。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