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艺术创作要站在老百姓审美的角度
日期:[2017-09-10]  版次:[A18]   版名:[收藏周刊·百年美术·大家观点]   字体:【
■方土 人类的朋友

■王玉珏 山村医生

■陈永锵 鱼跃图

■张绍城 淞沪抗战-十九路军

张绍城 广州画院原院长

“好作品必然是画家经过精心构思和雕琢画出来的。”

广州画院前院长张绍城表示:

“中国画家有两条路子,一是出大作品的画家,是作品在人之前的,另一种则是有一批水平不俗的画,但是论单张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分量又不及前一种画家。”广州画院前院长张绍城对画家的发展方向看得尤为透彻,他有着画家中少有的朴素,由于多次的采访交流,与记者的谈吐变得更加自如,这一次更是自己拿起了录音笔与记者对话。谈及中国画中西结合的话题,他认为:“刻画对象时过分‘求真’,这就容易减弱了笔墨的表现力,有时过分强调空间感又忽略了形式因素,这就要求画家要好好借鉴传统。”他还强调:“艺术创作要站在老百姓审美的角度去考虑。”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蔡臻郅

简介

张绍城

广州画院原院长

关山月曾邀请国画研究会成员

卢振寰、何磊到国画系授课

收藏周刊:能否谈谈国画研究会?

张绍城:这次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是国画研究会首次比较完整地在广东美术界进行展示。3楼展示的就有广东国画研究会赵浩公的作品,他是我阿姨余蔚的老师。

广东国画研究会的主要人物包括卢子枢、卢振寰、何磊等,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黄宾虹也加入了国画研究会。国画研究会进行了十年以上的活动,对广东国画作出了重要贡献。

实际上作为主流的岭南画派不一定真的排挤国画研究会。1960年的时候我在广州美院附中念书。当时关山月先生邀请卢振寰先生、何磊先生到国画系担任国画老师,我的阿姨余蔚也到工艺美术系担任国画老师。可见当时他们的“门户之见”并不是非常明显的,这和现在我们的一些传言不一样。关山月先生一直说:“好的吸收,不好的就抛弃”,可见他秉持的是一种非常中庸的态度。

收藏周刊:您觉得在传统的探索方面,国画研究会做得怎么样?

张绍城:这一次举办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的时候我也听许多北方的朋友说到这个问题,国画研究会当中,黄宾虹肯定是全国水平非常高的画家,但是其他画家与北方和江浙画家如任伯年、吴昌硕等人相比,就肯定不属于全国最高的水平了。

收藏周刊:您怎么看中西结合与继承传统?

张绍城:实际上岭南画派中西结合的主张是正确的。但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继承传统文化。要学会重新审视传统,树立文化自信,反思过去曾经出现的“全盘西化”的观点。实际上我们很多时候是未能真正继承传统文化的,我们对传统文化还存有误解,从这个意义上看,国画研究会的确有其进步之处。

刻画对象过分“求真”,

容易减弱笔墨的表现力

收藏周刊:您觉得国画研究会当时的探索有哪些需要提高的?

张绍城:矛盾有其两面性,事物发展的过程也是矛盾两个方面相互交错的过程。艺术、学术都是一样的。绘画的中西结合说来简单,实际上它需要许多代人的努力。在这个历程中,有些时候我们刻画对象时过分“求真”,这就容易减弱了笔墨的表现力,有时过分强调空间感又忽略了形式因素,这就要求画家要好好借鉴传统。国画研究会的遗憾在于有分量的作品不够多。

新中国成立以来,画坛上比较有分量有水平的广东中国画大多是岭南画派,比如关山月、黎雄才等人的。像国画研究会的卢子枢等人,虽然水平也高,但我们往往是笼统地说他们好,却很难说具体哪一幅作品最为优秀。

收藏周刊:怎样衡量作品的分量呢?

张绍城:我认为中国画家有两条路子,一是出大作品的画家,是作品在人之前的,比如《清明上河图》、《溪山行旅图》、《富春山居图》、《千里江山图》等等;另一种画家,像齐白石、黄宾虹、吴昌硕等人,他们有一批水平不俗的画,但是论单张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分量又不及前一种画家。上海世博会用一张《清明上河图》就足以展示古代中国的风貌和文明,丹麦人只需要一个小美人鱼铜像就足以讲述他们的文明,这就是作品的分量。

收藏周刊:您的代表作是什么呢?

张绍城:我的代表作应该很多吧,《十九路军》、《广阔天地》都是。

收藏周刊:您刚才说的第二种画家在古代也有吗?

张绍城:有的。石涛、扬州八怪都是这种类型的画家。徐渭也是。这种类型的画家,一般比较注重个性发挥而不是代表作。

收藏周刊:那您怎么看待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画家?

张绍城:这一次的广东美术百年展作为历史的梳理,肯定要求画家有代表作,要求展出的作品有分量、能体现画家的水平。我认为画家还是要有能体现自己绘画水平的主要画作,这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方向。当然,好的作品不在大小,大小不是衡量作品价值的标准,但是好作品必然是画家经过精心构思和雕琢画出来的。林丰俗先生的《公社假日》和《石谷新田》就是他的代表作,后来的作品也都不及早年的这两幅。

收藏周刊:早年的作品成为后来再难越过的高峰,不是有点遗憾吗?

张绍城:艺术创作讲求灵感,关键在于才华的瞬间迸发,是出于心底的一股冲动,胸中要有一股气。创作的过程就如孕育一个崭新的生命,袁宏道说“如种出土”,就是这种感觉。所以优秀的作品诞生于什么时期都不奇怪。王玉珏最好的作品是她的毕业创作《乡村女医生》,这也不足为奇。

收藏周刊:您的创作偏向于中国画还是西画呢?

张绍城:我无所谓中西之分,只要我是画家,这就足够了。中西之分对我来说就像乒乓球的左攻右攻一样,是手段是途径,不是结果。

艺术作品始终要以感人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

收藏周刊:您似乎一直很重视作品的时代性和开拓性?

张绍城:是的。陈永锵的《鱼跃图》让当时的人大吃一惊:原来花鸟画还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因为它具有开拓性,从来没有人这么画鱼,可以说他打开了一个新境界。林丰俗的《公社假日》,红红火火,笔墨和色彩都非常到位,但是后来即便绘画技巧日渐提升,也仍旧画不出当年这种感觉,他的《石谷新田》,描绘的是粤北山区农业学大寨的劳动场面,画面很美,艺术手法也非常精彩,这两幅作品,一红一绿,都是他的代表作。

艺术创作要站在老百姓审美的角度去考虑,要引导老百姓树立文化自信,但是要注意的是,艺术作品始终要以感人的形象出现、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刚刚我说到的那些作品,它们在当年的成功也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考虑了群众的立场、群众的需要。

收藏周刊:这次广东美术百年展还有哪些作品让您记忆深刻的?

张绍城:方土在这一次广东美术百年的大展中展出的画作《人类的朋友》也是不同凡响的,他画的是一个大鸟头,在如今花鸟画泛滥、几乎引起人们审美疲劳的环境下,怎样画花鸟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我认为他做得很好。

收藏周刊:这幅作品似乎很有突破性。

张绍城:有人说这幅《人类的朋友》是方土这辈子最糟糕的画作,但是这幅作品却获得了全国美展的优秀奖,实际上它是方土非常好的画作。当然,另类的画作难免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和争议。方土这幅《人类的朋友》,借助花鸟画题材宣扬环保主题,这是很少有的。我认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很好的花鸟画。艺术作品讲究构思和用心,但是往往不刻意用心的作品反而更加精彩,因为它是一种心灵的抒发。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