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八百年沧桑 “后珠玑巷”良溪古村在沉寂中苏醒
日期:[2017-11-14]  版次:[A13]   版名:[发现广东]   字体:【
●棠下镇良溪古村罗氏大宗祠前景。

●棠下镇文昌阁,建于明代,是古时当地居民祈求子女文笔生辉、读书有成的祈福之地。

●棠下镇良溪古村的青云路,据说当时学子考学时都要来走一走这条青云路,有平步青云之意。

●棠下镇良溪古村大宗祠屋面船脊优雅的造型。

“烟雨迷蒙,细风清冷,一抹绿苔攀上昔日的朱门。离人的愁,归乡的魂,一口古井静漾历史的余温。书香依稀,廊转巷深,一笔描不尽转眼散落红尘。炊烟袅袅,禾雀声声,一曲唱不完已是暮霭黄昏。美哉,这一落古村,看不完的人伦。八百年风雨,八百年爱恨,八百年沧桑良溪的根……”音乐人孔雷一首《良溪的根》写出了江门市棠下镇良溪村的沧桑和美,牵动着千万从良溪走出去的华人的心魄。

2008年,有着“后珠玑巷”美誉的良溪古村被省文联评为首批“广东省古村落”,2009年被省建设厅定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沉寂良久的良溪村正在渐渐苏醒,为世人所识。

罗贵率众南迁

始有“后珠玑巷”美誉

走进良溪古村,最惹眼的应属罗氏大宗祠。大宗祠建于良溪村村口,面宽三间,砖木结构,一式硬山顶,显得平实、厚重而又大气。进门石柱上的一副长对联,道出了良溪古村的历史:发迹珠玑,首领冯、黄、陈、麦、陆诸姓九十七人,历险济艰尝独任;开基蓈底,分居广、肇、惠、韶、潮各郡万千百世,支流别派尽同源。

这首对联其实写出了一个良溪村先人在南宋年间迁徙至良溪古村的故事,据称,广府方言中有一句“唔使问阿贵”的俚语,其中的阿贵讲的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罗贵。

据族谱记载,南宋时期,有贡生罗贵,字天爵,号琴轩。南宋绍兴元年正月十六日,由罗贵领头,率37姓共97家起程南迁,于三月十六日抵达冈州,耗时两个月。一众跋山涉水,历尽艰辛,险象环生,付出沉重代价。有族谱载:“时无舟楫,我祖兄弟砍竹为插,乘流漂泊,夜半突至连州江口,潦水冲散”;“顺水漂流,及狂风大作,排散,溺水死者甚多”。可见此次南迁之艰辛。

据后来有研究者分析,罗贵此次南迁的原因有多种说法,有说是奉旨颁行取土筑作寨所;有说是躲避天灾地劫;也有人说是因为当时罗贵等认为南方土广人疏,必有乐土。

南迁到冈州蓢底(即良溪村),罗贵等人开始生产和发展。记载称,良溪本是低洼的沼泽地,长满水草,新会人称叫蓢草,因而得蓢底之名。罗贵等到来后,挖掘小河,疏通湿地排水,蓢草逐渐被灭,遗下肥沃的田地、池塘和排水的溪水,田地里种水稻,池塘里开始养鱼,溪水则用于饮用和浇溉,成功养育了一方人。到明代洪武二十年,随着环境的改变,蓢草渐渐少了,蓢底已不适合作为村名,遂以“良才大用,溪水长流”为内涵,取蓢底方言同音良溪为村名,寓意族人代代出经国济世之人,子孙繁衍如溪水长流不断。自此,良溪二字沿用至今。

罗贵率领37姓97户人家从南雄珠玑巷南迁,是中国移民史的大事件和广府文化发展的重要起点。良溪村也成了珠玑巷移民群南迁的第一落脚点,中原文化、岭南文化和海外文化的深度冲撞交融地,被历史上尊称为“南迁终点”、“后珠玑巷”和“第二中转站”。据介绍,如今,罗氏后人遍布珠江三角洲一带,散居广东、广西、海南各地,并于近代走出国门,在东南亚、欧美各国创家立业,足迹遍及世界各地。随着罗贵南迁的37姓人士也在珠三角落地生根,于附近农乡开始发展,进而延伸到顺德、南海、新会、香山、东莞各地。

为了纪念先祖罗贵,后人为其修建了罗氏大宗祠以及在良溪村仓下青松掩映的山麓中建了一座占地近100平方米的墓地。罗贵作为此次南迁的首领,受到后人的敬仰。每年清明时节,各地的罗氏和其他各氏后裔纷纷回良溪祭祖,近年来,每年回乡祭祖的乡人已达数万之众。

良溪精神

在一条青石古道上延伸

来到良溪村,村人罗炯润自豪地向新快报记者推荐,村里的古道一定要去走一走。这条古道穿村而过,据说是当年联系村外的唯一通道,全部用长0.3米、宽0.2米的石板铺成。

“这条路当年本来有几公里长,一直铺到了河边的码头,这既是一条人行道,又是一条商贸之道。其他地方的路石头都是横着铺,我们这条道石头都是竖着铺的,这是我们的先人教导我们做人要像这路一样,做到井井有条,头头是道。”罗炯润告诉记者,在大宗祠的一侧,有一条著名的青云路,古时村里的学子考学时都要来走一走,“有平步青云之意”。

据介绍,民国以前来往于这条古道上的烟丝、茶叶、生油商人络绎不绝,货物最后被送到西江边“三娘庙”,再发往各地。清朝末年良溪巨富罗奇生、罗光耀就从这里发迹。

在青云路一直往上,一座名为“梁真君”的小庙,常年香火不断。“这个梁真君据说是一位医生,又在村里开设私塾,为人乐善好施,常常帮助穷苦的村民。颇受村民爱戴,据说梁真君没有后人,他死后有村民言某日得梁真君托梦,之后村民便按照梁真君之意建了一处不足一平方米的小庙来供奉他。”

良溪村中历代英才辈出,如南迁领头人罗贵;清代道光年进士“粤东四家”之一的罗天池;道光十五年恩科解元罗芳;武举人罗始麟及近代画家罗艮斋;清末国内第一位运用“安布罗”摄影技术拍照人像的摄影师罗以礼等。

斑驳的古墙,高大的老树,幽深的小巷,庄重朴素的古建筑,层层挑起的飞檐,祠堂,贞节牌坊,祖庙,罗贵墓……良溪古村,像一个穿越历史时光的坚硬的“核”,在喧嚣城市中,安静地坚守着一种精神。

谈资

●良溪村景点

罗氏大宗祠

罗氏大宗祠就在良溪村的村口,面宽三间,砖木结构,一式硬山顶,显得平实、厚重而又大气。罗氏大宗祠的碑文上详细记载着祠堂始建和重修年代。该祠堂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咸丰十年重修。

韫石堂

在良溪村,堪称古建筑民居群最富丽堂皇的私人住宅“韫石堂”,是村中保存最完好的清末建筑。韫石堂坐落在一排沧桑的民居中,屋子的结构是传统的岭南民居风格,中央大厅的屏风及左右房门都镶着由红、橙、黄、绿、蓝5种颜色拼成五彩透光的玻璃。屏风和窗棂上则镶嵌着精巧别致的雕花玻璃或者雕字玻璃。

●良溪特产

柑普茶

柑普茶俗称陈皮普洱茶,以新会陈柑皮同陈年云南普洱茶作为原料,具有化痰、止咳和消滞提神的功效。据说这种茶是良溪村道光进士罗天池始创的。在良溪村,制作柑普茶是一个有着100多年历史的传统工艺。

生产柑普茶时,从没有使用什么添加剂以增加茶叶的陈味,都是放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下自然发酵,干茶叶与鲜柑皮相互吸取精华,让其在相互发酵中形成风味独特的柑普茶。柑普茶外观是干果形状,既美观又保健。陈年柑普茶味芳香独特,利咽止咳;茶汤为猪肝色,加上浓郁的陈香味,能提神醒脑、解酒利尿,对高胆固醇、高血脂有明显疗效;冲泡时加入果皮效果更佳。

■策划:新快报记者 肖萍 ■执行:新快报记者 尹政军 李红云 ■制图:廖木兴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