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30部纪录片佳作齐聚广州寻“伯乐”
日期:[2017-12-14]  版次:[A08]   版名:[城事]   字体:【

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中国故事”提案大会引关注

新快报讯 记者董芳 通讯员曾洁 邓佳静报道 12月13日,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以下简称“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进入第二天,世界纪录片界的大咖们齐聚广州,共商纪录盛事。在众多活动中,“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吸引了众多与会者关注,共有30部纪录片的主创人员带着作品,来到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寻找“伯乐”,寻求资金、发行、播出机构等合作资源。

据了解,本届纪录片节共迎来了273位国际参会人员,人数为历届之最。作为中国唯一国家级、国际性、具备交易功能的纪录片节展,从2004年起,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已成功促成130多个国内外纪录片方案获得投融资及播映机会,其中包括《归途列车》《千锤百炼》《我的诗篇》《中国梵高》等知名纪录片。纪录片节设置的“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更是促成交易的重要环节。这里汇聚了全球范围内知名纪录片平台、政府机构、制片人、买家以及扶持基金,阵容覆盖国际一线电视台、新媒体平台以及大型跨国发行公司等全传播渠道。今年,共吸引了来自17个国家的150个“中国故事”方案参与,经过方案复评评委会的筛选,最终,30个从不同角度来反映中国社会发展的优秀“中国故事”提案脱颖而出。

史馨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珠海分校的副教授,几年前,她以学者的身份来参加过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不过今年,她的身份成了“提案者”。她带来了自己和团队历时四年拍摄的三集纪录片《大桥+》,希望在节展现场寻求资金、发行、播出机构等资源。史馨告诉新快报记者,此片拍摄对象为港珠澳大桥以及被这座宏伟建筑所影响的人群,包括珠海渔民、港澳商人等,反映出中国大桥时代中,人与城市的变迁。

2009年,史馨来到珠海,港珠澳大桥就在她眼前从无到有、跨海而出,她便拿着DV自己记录。渐渐的,这座大桥开始引发国内外的热切关注,她便萌生了制作一部纪录片的想法。从2014年开始,她和学生们一起系统性地开始拍摄,该项目还被评为珠海市文艺精品专项资金扶持项目。但在拍摄过程中依然面临不少困难,除了学生团队流动性较大之外,资金短缺也是一个“痛点”。“除了珠海市的一部分资助以外,我自己前后投入了十万元左右,所以这次也期望能在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获得资金支持。”史馨告诉记者,在提案大会之后,《大桥+》获得了国内外多家媒体机构的关注,这让她很开心。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