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去看全球首家VR动物园, 你能想起它60年里的每一个经典瞬间吗?
日期:[2018-01-01]  版次:[A06]   版名:[城事]   字体:【
■永汉公园里的动物棚。

■上世纪40年代的永汉公园。

■上世纪50年代中山四路旧广州动物园。

■上世界60年代的动物园正门。

■上世纪50年代末中山四路旧广州动物园里的亚洲象。

■上世纪70年代的雁鸣湖。

■建园初期的公园正门。

■1958年老市长朱光赠字。

■上世纪80年代新建的山魈馆。

■上世纪70年代末新建狮山。

■1986年1月的囝囡天地。

■上世纪80年代的大熊猫。

■当年看起来已经超级酷的赛车活动。

■当年的跑马场。

■曾经的逗趣园。

2018年1月1日,全球首个VR动物园正式向广大市民开放,广州动物园也从今天开始拉开了它60岁生日的庆典序幕。

利用全息技术,亲密接触古代恐龙、让猴子毫无顾忌地在身边跳跃……今天,你来了就能体验到。

60年来,广州动物园仿佛闹市中心的一扇任意门,轻轻推开,便是满目繁花、鸟鸣兽叫的森林。

60年来,广州动物园逐渐从单一的动物展示,向动物科普、科研等方向发展,陪伴着一代代广州人成长。

究竟有多少人,知道广州动物园背后的故事?它的那些历史,它的那些动物与人之间的温情故事,在这时提起来,仍令人感动不已。这是一座动物园的故事,也是一座城与人的集体回忆。

■新快报记者 辛捷恺 李小萌 通讯员 梁毅飚

动物园大事

从南越国宫署之上搬迁到荒地开园

1958年1月1日,新的历史开始了

即使是老广州也不太知道,在广州动物园之前,还有一座旧动物园,所在的位置正是广州立城二千余年的心脏位置、南越国宫署之上。

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这座动物园动物不多,顶峰时也就60多种200多只,连孔雀和箭猪也算珍品。建国后,广州动物园选址重建。在新址上,动物园地下曾先后挖出来一对鎏金铜女俑、一座东汉砖室墓,南朝、唐墓3座等,为研究广州城区历史和岭南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一代建园人每天从中山四路的旧园,步行到沙河顶的新址开工,那时他们所见的麻鹰岗,行人罕到,坟冢遍野。现在的湖就是过去的烂泥塘,仅在塘边有两座小屋,住着两户人家。其余的地方,便是高低不平的坟地。

经过两年多的精心设计和施工,新的广州动物园终于在1958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当天吸引5万游客参观。据媒体记载,在那个时候,广州动物园已展出动物236种、1680多头(只)。

从建园开始,广州动物园就将生态建园作为公园建设的主要方向,依地起伏蓄水成湖放养珍稀水禽,堆土成山放养猛兽,在山谷间架栈桥供游人闲步观赏,着力建造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动物与自然相和谐的主题景观。现在,全园有树10万多株,绿化覆盖率95%以上,园内树木葱茏,野趣自然,充满森林气息,是全国景观绿化最好的城市动物园。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借鉴过迪士尼

当年的前卫思维,打造了今天广州动物园的基本面貌

20世纪80-90年代,广州动物园借鉴国外“接触式儿童动物园”,公园办起了颇有创意的“逗趣园”;受迪士尼公园启发,在南门广场兴建了童话宫殿“欢乐世界”,设置各种机动游戏,使游览突破了观赏动物的局限。

在20世纪90年代,公园在经济体制上也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尝试,陆续引进了名犬荟萃、驯兽表演团、恐龙科普馆以及摄影、游乐与餐饮服务的个体经营户,增加了游览内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后来,公园又先后吸引广州海洋馆、锦鳞苑、蝴蝶馆和游乐公司等大型经济实体加入,逐步形成了由多种经济体制构成的混合体制,公园的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也是这个时期,动物园完成最后一期征地,总面积扩至42公顷,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形成三个“园中园”,即逗趣园、盘龙苑、飞禽大观;调整了“两个片段”,即草食动物片和灵长类动物片;开辟了“一个区域”,即游乐区(含欢乐世界、子女天地、动物表演和跑马场)。今天大家见到的动物园基本面貌,基本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形成的,所以很多广州人家中,会有相隔二三十年在同一位置拍的照片。

饲养员日记

爱吃苹果的亚洲象,胆小的非洲狮

你们不知道的动物小秘密,是饲养员熟练的日常

早晨6时,46岁的陈红臻准时上班,忙着切肉切水果熬粥。

陈红臻在广州动物园饲料间工作了6年,她告诉我们:“猛兽类动物每天消耗的牛肉、猪肉、鸡肉加起来大约有360-370斤,给鸟类吃的苹果有100多斤,鱼类每天要准备170多斤。”看着这些瓜果鲜肉,小伙伴忍不住咽了一下口水,“嗯,动物们的伙食比我好啊。”9时前,这些美食会被装上车,运送到动物园各处。

早上8时,47岁的饲养员李伟光来到大象馆,把几只亚洲象引到室外的空地之后,开始打扫象房里面的卫生。

他亲切地喊一声“跃龙”,那头名叫“跃龙”的亚洲象身子不动,鼻子马上伸过来,卷着苹果、胡萝卜吃。

早上9时45分,广州动物园的兽医院内,医生们正在给一头腿部骨折的非洲狮做手术。54岁的兽医院院长黄勉说,这只非洲狮比较胆小,跳来跳去的,一开始怀疑腿扭伤了,拍了X光片才发现,它的右后腿粉碎性骨折,“我们给它麻醉、打钢钉、上支架、做手术。目前来看,手术是成功的。最棘手的是大型动物,因为难以确定得的是什么病,患病之后处理起来也比较困难。”

这些是广州动物园的琐碎日常,却是城市中的人们平时看不到的背后的故事。

养了36年大象

“大象妈妈”对半个世纪来的大象故事如数家珍

麦深祥在广州动物园养了36年大象,于2006年退休,他与现在动物园内的三只亚洲象仍然感情深厚。

动物园的老员工都亲切地叫他“大象妈妈”。麦深祥说,第一次见到大象的时候觉得很有趣。当时有一只公象名叫“八宝”,背后印着一个五角星,是1956年印度总理尼赫鲁所赠,周恩来总理转送给广州动物园。另外有一只叫“伊龙”的母象,是时任越南领导人胡志明所赠,周恩来总理也转送给广州动物园。游客看到的象房,就是在1963年为了迎接“伊龙”而赶建的。

八宝和伊龙是当时的动物明星夫妇,现在广州动物园内的三只亚洲象,有两只就是它们的后代,一只名叫“宝龙”,一只名叫“跃龙”。

麦深祥印象最深刻的,是大象产子。1966年5月,广州动物园首次在国内成功繁殖亚洲象,先后共生了四只小象,除了前两胎输出到其他动物园外,最小的两只亚洲象“宝龙”和“跃龙”,一直生活在园里。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