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创新教育适应不同需求的儿童 预计推广到10至15个广州社区
日期:[2018-04-09]  版次:[A15]   版名:[新公益]   字体:【
■孩子制作的凉茶宣传单。

■家长在引导孩子制定安全约定。

■孩子在探索小洲村里的建筑。

■孩子写下她所认为的“不友好”现象。

扶老 助残 救孤 济困 广东福利彩票公益天地

广东省福利彩票 发行中心公众号

在简颖诗和伙伴们的努力下,小行星儿童友好实验室(以下简称“小行星”)所推行的创新教育,得到社区与家长的好评和支持。2018年1月,在第三届中国民生银行ME创新计划里,“小行星”与“微辣青年”合作开展的“社区为校、邻里为师、青年为伴的流动儿童社区学校”项目,从423份申报书里脱颖而出,成为教育支持领域154个项目中最终获得资助的6个项目之一,得到50万元的项目资助款。

而在简颖诗的规划中,预计到2019年,除了寻找更多基金会和企业的支持之外,“小行星”需要拥有自我造血的合理机制,并逐渐将创新教育推广到10到15个社区。

■采写:新公益记者 严蓉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多提供空间和实践机会

相处一年多,“小行星”也认识了各有所长的孩子们。简颖诗说,社区内确实有孩子非常不适应学校的应试教育。他们对标准化的教学方式并不“待见”。“这部分孩子在学校里的成绩不算好,自己学得也非常痛苦。”她以一名有读写障碍的孩子为例,讲述“小行星”的创新教育。

简颖诗说,在与一个孩子的接触中,她发现即使孩子很努力,都难见成效,“乘法口诀背不下来,阅读、认字的方式也跟很多孩子不一样。”简颖诗猜测,这个孩子可能有读写障碍,于是向父母和孩子了解更多学习上的状态,并查找相关资料,确认了自己的想法。跟家长沟通孩子的学习特点后,简颖诗很轻松地告诉家长,读写障碍并不可怕,中外很多历史名家,年少时同样有读写障碍。详尽解释后,孩子的父母恍然大悟,孩子学习不好,原来不能归咎于她不努力,主因竟是学校的常规教育,不能照顾她的学习需求。

此后,简颖诗和同事商讨各种方式支持不同学习特质的孩子,提供空间和实践机会,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看见原来在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下,自己其实能做到原以为不可能的事情。许多孩子就在这样友好、个性化的环境里,突破自我,收获成长。“那个孩子,给她机会通过社会实践学习知识,学习对她来说就不再是书本上一串串难懂的蝌蚪文字。体会到可以学到东西,她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整个人都有了很大不同。”

除了在周末为流动儿童提供不一样的学习机会,“小行星”也在平日里支持一个因特殊原因暂时无法上学的孩子。孩子在这里体验不一样的“一年级”,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许多滋养和认可。“我们期待,未来能创办一所共融的微型创新学校,以社区为校,邻里为师,营造友好的环境,支持更多有学习需求但无法正常入学或者在正式学校中得不到个性化支持的孩子。”简颖诗说,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教育的权利,她觉得创新教育能适应不同需求的儿童。

近8万张选票支持“小行星”

扎根小洲村的“小行星”,经一年多的深耕,逐渐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支持。在第三届ME创新计划里,“小行星”获得50万元的项目资助。

回忆起获得资助的全过程,简颖诗至今都觉得有很多经验值得分享。她说,当时有154个项目参与竞争,要争取6个获奖名额的其中之一,着实不易。除了前期的项目申报和提前规划之外,简颖诗笑言,最精彩的环节,是网上投票,‘小行星’和‘微辣青年’一起筹划,精心准备催生‘嘿凤梨’行动。”她兴致勃勃地解释,“嘿凤梨”源自广州方言‘喜欢你’,“我们想告诉孩子们,‘城市喜欢你’。”简颖诗说,“嘿凤梨”行动,就是发动支持者组队为“小行星”投票,通过制作投票工具包、有趣海报,吸引更多人了解“小行星”,支持“小行星”。

更具创意的是,在“小洲儿童友好日”现场,有一大波孩子愿意做“小行星”的代言人。简颖诗回忆说,在活动推介现场,“小行星”成功“圈粉”,诸多路人驻足倾听,不仅投上宝贵一票,还积极组队为“小行星”拉票。最终,“嘿凤梨”行动组建了200多支拉票队伍,网上投票总数达到78053票,人气爆棚。

为“小行星”获得资助款立功的“嘿凤梨”行动,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有很多人因为这个拉票活动了解了我们的项目,有企业给我们捐书,还有人主动找我们谈合作,更有不少大学志愿者等着我们发起招募,想加入进来一起做事……”简颖诗说,通过这次行动,她深感社会组织也需要创新策划,既能达到活动目的,也能最大程度地宣传公益项目和理念,一举多得。

启动造血机制让项目持续运营

在“小行星”成立之初,简颖诗的日子并不好过。“第一年,包括千禾基金会,绿芽基金会及桥畔计划等资助方在支持我们的项目,2017年,通过腾讯99公益日众筹,也募到一小笔钱。”简颖诗咧嘴笑,她很认真地说,“小行星”有机会启动,一步步走到今天,团队内每个成员都非常感恩,虽然起步的一年确有艰难,但得到ME创新计划的50万元资助后,“小行星”的运转一定更自如。

“我们有信心将‘小行星’的创新教育推广到更多社区,让更多的流动儿童受益。”简颖诗坦言,除了计划“小行星”的“轨道”,她和伙伴们还在考虑更重要的问题,“小行星”如何能够拥有良性“造血”功能,并因此发出更耀目的光芒?

“与企业合作、承接一些基金会的项目,是我们其中的一块。”简颖诗说,她和伙伴们也考虑过,在不久的未来启动非盈利收费模式,但具体怎么去做,还需要认真思考和规划。

2018年,“小行星”还会启动月捐模式,期望以此来维持机构的运营成本。另外,在2017年9月启动的儿童友好商店,已经成为一个流动儿童财商培训和体验的绝佳场所,而商店售卖的货品,亦能用于“小行星”项目的成本运营,“今后,各种通过合作开展的培训活动,或可带来更多收益,以此支持‘小行星’持续良性地运营下去。”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