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结合社区综合治理激发社区居民参与 用有益有趣方法让保护河流成为乐事
日期:[2018-05-28]  版次:[A14]   版名:[新公益]   字体:【
■2017年6月,在千禾举办的益动广东亲子环保嘉年华中,小朋友在志愿者指引下用试纸对海珠湖的河水进行测试,为河流做体检。

■2018年1月,千禾支持的新生活环保促进会走巡永和河,在河边进行测水。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本版图片:受访机构供图

珠江对于广州市民来说,是“母亲河”,然而跨越云、贵、桂、粤、湘、赣六省的珠江,四十年来饱受污染和破坏,存在巨大的治理难题。从同饮珠江水,到自觉主动关注家门口的珠江水系河流水质,越来越多像苏志均这样的社区志愿者加入到全民治水。如今,对珠江的保育公益群体,已经从个人志愿及公益组织的模式,发展为社区社群联动。

今年5月初,由广州千禾环境基金会发起的“珠江守望者”计划开始实施,苏志均是“珠江守望者”计划的一员,该计划是广州本土首个资助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团队发展的公益基金,倡导“人人都是珠江守望者”的理念。

从个人行动到社群共建

驷马涌、东濠涌、流溪河……高毅坚曾是一名被称为广州“江河卫士”的志愿者,他不但沿广州的河流巡护,还成立环保组织“新生活环保促进会”,为广州地区珠江水质治理提供有效建议。

但他仍有不少的困惑:“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对广州的河流有一定的认识,可是它没有一个更好的变化,为什么呢?有时候,我们会思考一个问题,没有专业知识,河流保护的志愿者可以慢慢吸收知识,提高专业水平,但是,如果没有接触到更多的居民,也只能为河流做呼吁,并不能贴近社区。”

直到“新生活”志愿者和驷马涌一位社区达人一起,发动驷马涌社区居民一起做工作改善河涌水质,让驷马涌变成荔湾区的治水标杆,高毅坚也意识到,就算没有专业治水知识的居民,也能用巨大的热情和想象不到的能力,去保护家门口的河水整洁。

珠江流域的河流保育行动,最初是从环保志愿者组成的环保公益机构进行的。“传统治水,比较依赖政府行政干预。居民和社区被动参与,它的主动性不是很高,特别是居民主人翁意识不够强。” 广州千禾环境基金会秘书长王书文如是指出。

王书文表示,每个人都是河流的受益者、污染者,也应当是河流的保护者。他希望,通过社区组织去发动更多居民,连接更多资源去促进社区的互助和环保意识。

据了解,2012年到2017年期间,千禾环境基金资助了南方地区40多家环保组织,其中包括广州地区的绿点、新生活环保促进会、拜客广州等多家组织。

千禾经过多年陪伴和支持,发现这些组织在当地已经具备一定领导力,并在环保公益上形成各自的工作方法,培育出自己的志愿者社群,个别机构还孵化了一些环保组织,开展更加扎根于社区的环保行动。

作为资助方,千禾意识到,聚焦珠江流域的水污染问题,就需要结合社区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连接社区、激发更多社区居民参与、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家乡的守望者。

他指出,珠江流域的水环境保护公益行动,已经开始脱离几年前的个人环保行为、专业环保团体介入的传统模式。如今,是环保团体带动,向居民赋能、社工联合介入社区环保议题的共建共治模式。

用有益有趣方法让保护河流成为乐事

“人人都是珠江守望者,都可以保护河流。而方法,就是‘接地气’,将环保活动与社区的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参与环保成为当地社区最受益的乐事,改善家门口河涌环境和水质情况,共同建设可持续社区。”

苏志均介绍,兴趣和热情是保护河流的最佳动力:“对于车陂涌的水质保护,不仅年轻居民支持,就连老一辈的居民,也支持参与到其中去,有不少老人家甚至感叹:早就应该这样组织居民一起保护河涌了。”

去年4月,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成立“一水同舟,守望相助”公益项目以来,每次组织活动,都会邀请社区学生、居民参与,除了讲解龙舟文化,还一定会依托龙舟文化介绍水资源保护的有关科普知识,并介绍相关的工具、方法,教大家如何判别河涌是否受到污染、如何取证、如何举报给负责河段管理的“官方河长”。

天河区惠爱社区服务社总干事王家宝眼中,“一水同舟”项目不仅是河流保护和龙舟文化倡导的公益项目:“它是一条枢纽带,以龙舟文化为主干,汇聚了多支民间河长队伍,让更多的居民成立志愿者队伍参与河涌的治理,绿色社区的建设,需要这样的行动力。”

据了解,在“一水同舟”项目的带动下,居民志愿守望河流、巡护河涌的同时,社工也在关注车陂涌的生态环境,配合做垃圾分类的宣教工作。“对垃圾有意识分类,不随意用垃圾污染河流,河涌水质才会干净。”

对此,王书文分析,这种社区组织、社区机构和社工的互动,是“三社联动”方式倡导环保观念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保护珠江水质 计划多省联动

王书文表示,推动社区全民治水这个过程,除了要动员和支持环保组织,调动社区组织共同参与,更需要提供低门槛、有趣的方式,让居民能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简单的参与方式。

去年,千禾环境基金会和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以及为该促进会培养河涌志愿者队伍的新生活环保促进会交流之后,萌生出一项环保计划:向珠江流域六个省份、48个地市招募社会组织,形成珠江守望团队,围绕水源地开展有关的水议题。

为了更好保护这些水资源保育活动的良性发展,千禾环境基金会今年5月推出“珠江守望者”计划,当中最大亮点是,搭建网络,联动互助。“比如,招募10家共建组织,每家组织给予1.5万元的小额资助,支持这些团队带动公众参与活动,履行培育本地河流守望者团队的使命。更重要的是,珠江守望者计划,希望共建组织在资金支持下,帮助更多志愿者成长为保护社区环境的积极行动者,发挥社区的力量参与水环境治理,持续关注水质改善,共同守护美丽家园。”

今年5月24日,“珠江守望者”计划获得一家央企背景的环保企业捐赠10万元,捐赠方也认为,水生态拓展、治理、管理,须依赖各界力量在优质水生态构建过程中的共同作用。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