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州:港为城用,城因港兴, “千年商都”焕新机(2)
日期:[2019-03-06]  版次:[A11]   版名:[2019全国两会·走读大湾区]   字体:【
■云从科技 林明都。

政策利好

敢于创新和先行先试企业享实惠

轻轻抬头、眼睛扫下摄像头,门即无声地敞了开来……

这是云从科技自主研发的高科技——“人脸识别”技术。

从2018年初始,这项技术已经在南沙新区政府的门禁系统、考勤、食堂支付等多个场景实现应用。这项技术,让敢尝“头啖汤”的南沙人,真正实现了“靠脸吃饭”。

云从科技总经理林明都表示,企业所在地的区政府,率先成为企业创新科技的示范田,这可能在全国其他城市都是少有的。他认为,这和南沙自贸片区敢于创新和先行先试的作风密不可分。短短几年,云从科技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头羊。其人脸识别技术的相关成果,已运用在全国400多家银行、60多个机场,重点发力金融、安防、机场和智慧商业及AI教育等四大领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2012年和2014年,南沙先后获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形成了“双区”叠加的发展优势,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先行地之一。从城市面积来看,南沙自贸片区有60平方公里,是广东三大自贸片区中最大的一个,发展空间广阔。

城际合作

人才纷至沓来

成港澳人士创业热土

“南沙的平台和政策,对人才的帮助很大。”既是科研者也是创业者的吕冬觉得,《规划纲要》的出台,会带来更多的利好。“我们也将深度参与到大湾区的建设中,继续通过科技创新,能将世界一流的科研的成果,转化到应用领域为大湾区的发展服务。”

改革开放初期,霍英东等港商敢为天下先,率先来到内地投资,并选择在南沙“筑梦”。经过多年的发展,南沙已从一个边陲渔村发展为宜居宜业的滨海新城。

如今,南沙也正成为港澳人士创业的热土。2018年,在南沙新设港澳企业1504家(累计2872家),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创汇谷” 入驻83个港澳青创团队,南沙还出台了对港澳人才专项扶持奖励政策,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落户当地,粤港澳合作示范区建设正快速推进中。

湾区融合

未来,“千年商都”广州,该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引擎作用?

打造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充分发挥其作为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的优势,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3月2日,在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政府副市长黎明回应称,这是给南沙的重要使命,南沙也有能力完成使命。

黎明介绍,接下来,南沙将在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建设创新发展示范区、推动金融创新以及打造优质生活圈四个方面下功夫。具体来说,加快南沙大桥、地铁18号线的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建设广中珠澳高铁等一批快速轨道交通项目,引进香港科技大学在南沙合作办学,积极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海洋科技等科技前沿领域等。

1小时抵达大湾区内其他城市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亦需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

今年的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广州将在推进互联互通上再发力。将推进深茂铁路、南沙港铁路、广中珠澳高铁等项目,推动广深港高铁引入中心城区,加快建设深中通道、南中特大桥、莲花山过江通道等重大项目,推动广州地铁线网向佛山等周边城市延伸。

前不久,《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2018-2035年)》出炉,描绘出广州交通新蓝图:到2020年,基本实现距广州1000公里范围主要城市3小时内直接通达;2035年建成全球交通枢纽,实现12小时全球航空交通圈。此外,市民从城郊到市区上班只需半小时,1小时可抵达其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

两会问道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

抓住大湾区发展规划机遇

布局智能网联和移动出行新业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将大湾区建设为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今年,“高质量发展”也成为全国两会热词,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昨日,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他提出,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实现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要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以广汽为例,曾庆洪透露目前广汽自主品牌研发投入比为3.4%,累计实现专利申请3716件,已授权专利2410件。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结合广汽经验及“一带一路”倡议和大湾区发展规划带来的机遇,曾庆洪建议加快产融结合,布局智能网联和移动出行等新业态。

以汽车行业为例,曾庆洪建议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大湾区移动出行平台为突破口,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千亿级汽车产业园区,形成示范效应;同时,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强化协同效应,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