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别让“网约回收”游离在垃圾分类体系之外
日期:[2019-07-04]  版次:[A02]   版名:[评论]   字体:【

■房清江

据报道,随着各地关于“垃圾分类”相关政策的推进,不仅促进了变废为宝,还催生出了垃圾分类回收“上门回收员”的新兴职业。他们用互联网在线接单,上门回收固定种类废品。一名上门回收员表示,自己目前已靠“收垃圾”月入过万。

上海因强制推行垃圾分类催生出“上门回收员”的新兴职业,的确可以给居民分类垃圾、变废为宝提供便利,会受到欢迎。不过,作为一个现象,还得理性看待。

首先从形式来看,更像是过去走街串巷俗称“破烂王”的升级版,回收废物的内容没有发生变化,还是纸箱、书报、塑料瓶、易拉罐等,唯一的变化是搭乘了互联网的快车,使得回收的对接更精确。然而,网约服务早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从网约打车到外卖再到网约跑腿,却始终没有出现“网约破烂王”,这本身也值得思考。

其实市场是理性的,网约上门回收垃圾与其它的网约服务最大的区别是前者不具消费特性,也就是说“跑腿”没有明码实价,其时间与交通成本能否被“埋单”完全取决于垃圾回收的量,这明显具有不确切的风险。从居家的情况来看,家庭的这些可回收垃圾产生量并不会很多,如果不经过积累达到一定量,网约上门回收就会出现差价不够“油钱”的现象。此外,网约上门回收与传统挨小区转回收的形式相比,最大的劣势还是时间与交通成本的差别。

目前的“网约回收员”上门回收的薪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公司给的底薪,大约5000元;另一部分是可回收物的回收差价,据称目前有的可以达到5000元。但与回收员的高薪相比,这些线上回收的企业并未实现盈利,未来能否盈利很难让人乐观。

事实上,废物垃圾回收是微利的行业,网约上门回收非减省成本的方式始终是一道瓶颈。上海实行垃圾强制分类,可以堵住一些可回收垃圾进入垃圾桶的冲动,客观上可以提高回流的量,也的确给回收行业带来了商机。因此,一定程度而言,“网约回收员”的出现,其实是企业争夺回收渠道的竞争。

企业跑马圈地竞争不计成本还可以理解,但要真正变成成熟的经营体系,不考虑经济性显然是行不通的,例如一度十分红火的网约自行车如今运维困难便是前车之鉴。垃圾市场回收与垃圾分类的自发衔接的确是好现象,值得鼓励,但是要想它真正成为体系的一部分,则不能放任其无序竞争,游离在制度之外,更应是引入与公共管理的合作,找到回收便利与降低成本最佳的组合。比如,由回收企业定点小区实行可回收垃圾有偿回收制度,或依托物业设点,或者每月固定时间集中回收;又比如,推动回收企业之间的合作,扩大垃圾种类范围,摊平回收成本;再比如,委托企业开展大件垃圾预约服务,给予一定补贴等等。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