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连着产业扶贫一起推 连着红色教育一起学 连着古村开发一并说(1)
日期:[2019-10-14]  版次:[T14]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白鸽场项目,不仅扶持了里水当地的养殖产业,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为贫困户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江育勤家的土产小摊搬进了新搭建的商铺里。

■位于连州市丰阳镇的“大夫第”民宿,被誉为“粤北最美民宿”,成为“网红”打卡点。

■集装箱养鱼是广州港帮扶的大田村等附近3个村的共同项目,已有9个养鱼集装箱。

落实“怎么扶”,确保“真扶贫”,广州市派驻清远市精准扶贫工作 队努力促使每个项目都成为当地 “永不撤走的扶贫产业”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无论是为贫困村打造网红民宿培养管理接班人带动当地的旅游发展;还是带领贫困户入股茶厂一边领分红一边转型再就业……在走访了广州在清远落地的近10个产业扶贫项目后,记者深切地感受到,广州市派驻清远市精准扶贫工作队一直坚持因地制宜地推进产业扶贫新模式。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造血功能,努力让每个扶贫产业项目都成为当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永不撤走的扶贫产业”。

@扶贫概况

设法落实『怎么扶』 确保『真扶贫』

广州驻清远精准扶贫工作队以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为主攻方向,推动各个贫困村结合自身实际,量身定做脱贫产业,同步推进民生帮扶工作和协助落实“三保障”政策,想方设法落实好“怎么扶”,确保“真扶贫”。截至目前,已在清远投入扶贫资金12.55亿元,先后引入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光伏发电等扶贫特色产业项目606个,贫困村参与资产性收益项目616个。这些因地制宜发展的扶贫产业,做到项目落地精准,效果明显。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杨升华 唐星

■图片: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

古宅改民宿,清代“大夫第”变身“网红”打卡点

青砖蓝瓦,重檐飞翘,层高五六米的大堂、明亮通透的房间……跨过“畔水庭院·大夫第”民宿的门槛,浓浓的岭南味扑面而来。房与房之间,处处透出精致的木雕元素;院与院之间,圆润的鹅卵石别有一番朴实的韵味。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夜枕星辰入梦,朝闻鸟鸣晨起”的静谧、清幽。

位于连州市丰阳镇的“大夫第”民宿,被誉为“粤北最美民宿”,是“网红”打卡点。可谁能想到,仅仅一年多前,这个地方还只是一座年久失修、无人居住、破败不堪,被村民用来圈养家禽的古宅。“网红”崛起的背后,是广州岭南集团对口帮扶连州市丰阳镇,打造“产业帮扶+乡村旅游”扶贫新模式的首个古村保护性开发生态旅游项目。

“大夫第”是一个九座院落式古宅,前身为畔水村清代官员成兆候府第。如何活化“大夫第”,并转型为可持续造血的扶贫产业?岭南集团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历经半年,投资600多万元,对大夫第古宅群进行了保护性开发。

“大夫第”民宿项目负责人赵聪慧告诉新快报记者,今年1月29日,“大夫第”民宿正式营业。随后的春节黄金周期间,民宿在大年初二到初六的入住率达到了100%,一房难求,一炮而红。

与其他着重于住宿的单体民宿不同,岭南集团更强调“畔水庭院·大夫第”民宿项目由点及面,连线成片的整合开发,以“连着产业扶贫一起推,连着红色教育一起学,连着地下河景一块卖,连着古村开发一并说,连着丰阳古镇一块玩,连着粤北土特一起尝”为规划主旨,为当地整合开发了古村、花海、绿色农业等资源。

如今,游客到畔水古村游玩,不仅可入住古香古色的“大夫第”民宿,还能体验到集农科观光、采摘游乐、农趣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新农村生态旅游产业。扶贫工作队还在畔水村专门设计了一条“红色之旅”线路,走丰阳古道,瞻梁家水烈士纪念碑,观夏湟村党建史,看畔水村古建筑和扶贫基地。

目前,该民宿由岭南集团专业团队运营管理,在运营两年后交由当地运营,收益分配为丰阳镇丰阳村委会、夏湟村委会、朱岗村委会、畔水自然村各占25%,规定每个村要从收益中提取30%以上用于在册贫困户的大病、助学、发展生产、脱贫等项目,使之成为当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永不撤走的扶贫产业”。为此,岭南集团聘用了4位畔水村民,着手培养他们的酒店管理和运营民宿能力。

扶产业增收入,在家门口实现“三赢”

“挺好的,很不错啊!我们有了更多的资金,扩大了产业规模,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又感觉自己也能帮社会做一点事情,带动周边的村民。我们帮助他们,他们支持我们,感觉是个良性的循环。”清远市佛冈县天皇鸽业的老板李春星说起他与扶贫的缘分,憨厚的脸上挂满笑容,感觉很是愉快。

2016年的一天,当时的广州市越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驻佛冈县石角镇里水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叶伟平在日常的村里“遛弯”中,无意中看到了李老板的白鸽场,缘分就从这场相遇开始。搞市场监督出身的叶伟平在鸽子们身上看到了商机,也看到了扶贫的好项目。“我们知道广州有企业需要乳鸽,例如广州的清心鸡,于是就想可以搭个桥联系一下,搞一个扶贫产业。”

双方一拍即合。工作队以合作社名义带领扶贫户投入70万元扶贫资金,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投资模式,投资入股到佛冈县天皇鸽业专业合作社。

开始,工作队给白鸽场介绍了广州商家,如广州清心鸡沙田乳鸽店、银记还有一些餐饮集团等,扩大了李老板的乳鸽销路。销路上去了,加上扶贫资金的注入,李老板的白鸽场规模从开始5个棚直接翻了一倍,“现在有10个(养鸽)棚,种鸽4万对,8万只。”

“白鸽的销售是有产业链的,最关键的还是资金。”李老板告诉新快报记者,扶贫资金的注入让他的产业规模得以扩大,更重要的是成为扶贫项目后,提高了他企业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让更多人知道了他的鸽子。

驻村扶贫干部告诉记者,企业养殖收成经营所得,按照一定比例分红给服务站和贫困户,每年可得分红收入7万元,收益三成归村集体,七成归贫困户。归村集体的,可以由村集体对比较困难的贫困户进行一定的统筹帮助。对村集体有帮助,对扶贫户也有帮助。此外,白鸽场还为当地贫困户提供了多个就在家门口的就业岗位,目前有六七个贫困户在白鸽场从事一些清扫、运输和整理等工作,一个工人一个月可以收入3000多元。

白鸽场项目,不仅扶持了里水当地的养殖产业,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还为贫困户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和分红,实现了“三赢”!

驻村干部告诉记者,选择白鸽场,也是经过研究考察后决定的,他们发现这种产业合作的模式更适合当地,最大限度地规避贫困户在发展中身体、技术、经验等方面的短板,能降低风险,实现优势互补。此外,驻村工作队努力构建贫困户协同发力和邻里帮扶机制,根据本地实际和扶贫户的特点,通过能人带动、抱团发展,打造根植于贫困村的“真正不走的扶贫团队”。

下一步,工作队还将按照“一户一法”的原则,为每户村民量身定制脱贫措施。还将引入2家企业,打造里水自然教育基地和开设有机化肥厂,这2个项目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4万元。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