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州全面铺开新一轮建设 满足未来数十年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日期:[2020-01-16]  版次:[A08]   版名:[头条]   字体:【
■广州市天河区一小区撤销楼道垃圾桶一年,居民早已习惯下楼扔垃圾。 (资料图片)





人大代表纷纷就垃圾分类问题建言献策,省人大代表陈建华透露

作为全国最早开展垃圾分类的城市之一,从去年第三季度起,广州开始推行楼道撤桶、居民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的模式,羊城垃圾分类投放迎来了新突破。未来将如何更好地开展这一“新时尚”?不少代表纷纷建言献策,其中省人大代表陈建华透露,广州新一轮的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已经全面铺开,一旦建设完成后,可解决未来数十年广州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省人大代表、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

“我估计最可能被问到的就是垃圾分类”

在广州代表团开放分组审议上,曾被誉为“环保市长”的陈建华,被问及对目前广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看法与感受。据悉,2012年,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局,时任广州市市长的陈建华开启了垃圾分类推广之路。

“我估计自己最可能被问到的就是垃圾分类。”陈建华笑称,2012年推广垃圾分类是被“逼上梁山”,“如果不垃圾分类,广州填埋场一年半时间后将无处可填。”当年7月10日,广州召开垃圾分类动员大会,正式打响了“垃圾分类战”。此后,广州陆续推出系列措施,如在全国率先提出“三化”(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与“四分类”(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出台全国首部垃圾分类地方性立法等。

“到去年为止,广州经过多年努力,基本破解了垃圾围城的难题。”陈建华表示,垃圾分类已成为一种新时尚,对生态文明建设亦起到基础性的奠基作用,更与大气环境、水环境息息相关。他透露,广州新一轮的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已经全面铺开,一旦建设完成后,将可解决未来20年、50年乃至更长时间广州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在陈建华看来,垃圾分类需要一代人的努力。“我们的方向是对的,路子是对的,尤其是唤醒全民的环保意识,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他表示,目前广州已经基本上做到楼道撤桶和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分类工作已走在全国前列。

省人大代表、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流通部馆员马茵:

建议建立特种家电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垃圾处理前,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分类,将致使资源大量浪费;分类收集后,能否分类处理又是一个难关。”马茵表示,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于广州而言,由于常年处于湿热环境中,垃圾的及时处理和搬运显得尤其突出。她建议根据地域气候特征,形成系统化的管理体制和垃圾运送体系。

首先,建立环境意识教育制度。将垃圾分类收集的理念纳入各级学校以及幼儿园的教育中,以学生影响家庭,家庭影响社会。其次,更多关注生活垃圾的源头消减。例如,限制使用塑料袋及塑料类免洗餐具;陆续推动公共部门及学校、餐厅禁用各类材质的免洗(一次性)餐桌布、餐具等。

在生活垃圾的分类制度上,对于废旧的家电垃圾,她建议建立特种家电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对于装修或者投放粗大的垃圾时,居民需要去居委会购买处理券。此外,可以考虑用垃圾袋作为计量工具,根据垃圾袋的体积收缴0.2元/升,并设计“四色”垃圾袋对应不同分类。

【乡村振兴】

人大代表聚焦乡村振兴

做好教育均衡留住“村愁”

今年两会上,不少代表继续将关注点放在乡村振兴上,有的更结合自身行业,提出细化建议。乡村振兴,教育为先。面临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省人大代表白云龙从学校的布局设点上“下功夫”,提出撤销部分“麻雀学校”,集中师资、设备等资源建立寄宿学校,提高乡村教育投入的“绩效”。与此同时,乡村不仅要培养出人才,还要留得住“村愁”,省人大代表朱锦英建议加快推动村情志编修工作。

省人大代表、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陶育实验学校校长白云龙:

乡村中小学布局设点应更科学

撤销部分“麻雀学校”建寄宿学校

作为教育工作者,白云龙今年依旧关注教育领域,这次将目光投向了乡村教育。在他看来,广东已完成普及义务教育,但城乡地域间的义务教育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乡村还有一定数量的麻雀型学校,就我省目前的财力、物力、人力条件,还不能让每一所麻雀学校的各科师资都能配齐、配全、配平、配好。”与此同时,即使目前乡村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能开足,但现代化硬件教育资源上仍有差距。

即使配备了相关硬件,他认为,由于麻雀型学校学生数量少,导致“小小班化”的私塾课堂,学校各功能室的使用频率、使用人次明显相对要少,使得各功能室平时使用都将处于不饱和状态,“这也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对此,他建议,要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后,考虑交通状况、目前生源状况以及通过大数据预测未来人口数量变化等,撤销一部分麻雀型学校,建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寄宿制学校,招生半径增大。招生突破传统的行政区域划分做法,而是以学校为圆心确定招生半径,并可先在四到九年级先试点实行。

“目前,乡村中小学实行寄宿制,条件已经具备。”白云龙称,一方面是交通条件允许,村、乡、城镇之间已达到路路通;另一方面,撤销部分麻雀型学校后,在适合的地点建一所寄宿制学校,师资配备上可完全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如此将节约出较多的教师编制数,同时也将节约教育资源硬件设施配备。“节约出来的这部分钱,可以用于寄宿制学校后勤保障方面,如住宿免费、食堂用餐优惠等。”

当学校有一定规模后,亦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培训、教研、科研、学科集体备课等都将成为常态。此外,学生之间亦能加强交流互动。

省人大代表、广州尚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锦英:

加快推动村情志编修工作

提升乡村资源利用效率

“‘村’是不少人的根,随着城镇化发展,如今‘村’消失得越来越快。”在朱锦英看来,乡村的消失,意味着“村愁”的无处安放,久而久之更容易淡化、遗忘。推动乡村发展,不仅要产业振兴,还要文化振兴,其中村情志编修将成为一个着力点。

“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最终都得立足乡村自身,依托其资源发展自己。”她表示,通过编修村情志,可以搭建一个平台,记录展现其地理、历史、文化、生态、风光、资源、特产、民俗、风情等村情,实现外界与乡村的即时互动,从而实现乡村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与此同时,这也是彰显农村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记得住乡愁,首先要记住乡村的历史。”朱锦英称,广东不少村庄均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由于缺乏村情志编修和传承,缺乏对外宣传和推介,致使“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变城市人,也使得一些乡村历史文化传承出现断层断代。

对此,她建议把村情志编修纳入各级地方志工作部门职能范围,试点推进,由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以地级以上市为单位,所辖每个县区选取1-2个村庄开展村情志编修试点,试点成功后可分阶段、分步骤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同时,面对全省仅2万条行政村、14多万条自然村,未来可通过信息化来推进编修工作。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沈逸云 黄闻禹 ■本版摄影:新快报记者 孙毅 夏世焱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