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砚台古墨 可用可赏可玩 用墨苛刻 黄宾虹曾开制墨坊
日期:[2020-03-29]  版次:[A10]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清代汪近圣古墨

■程君房造“玄玉”墨(明代)

■明末清初朱彝尊制御用“神龙下窥”砚 雅昌供图

■清乾隆澄泥仿汉御题诗砚 雅昌供图

笔墨纸砚自古堪称“文房四宝”,其中砚与墨,不但具有实用性,还有观赏与收藏价值。所谓“文人之砚,武士之剑”。文人对砚台的追求历代皆有传颂,有记载宋代唐庚的一方砚台,就流露出其对养生长寿的思考。而近期因疫情多宅于家中的文化艺术家,在把玩砚台、用墨过程中,如何能让自己更加舒心畅神?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考究

砚台在文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砚台藏家欧忠荣介绍,宋代唐庚有一方砚台的铭文让后人发现,古代文人在玩砚中,对养生与长寿也有思考,在这《家藏古砚铭》中有言:“砚与笔墨,盖气类也,出处相近也,任用宠遇相近也,独寿夭不相近也。笔之寿以日计,墨之寿以月计,砚之寿以世计,其故何也。其为体也,笔最锐,墨次之,砚钝者也,岂非钝者寿而锐者夭乎。其为用也,笔最动,墨次之,砚静者也,岂非静者寿而动者夭乎。吾于是而得养生焉。以钝为体,以静为用。或曰:寿夭,数也,非钝锐动静所制,借令笔不锐不动,吾知其不能与砚久远也。虽然,宁为此勿为彼也。铭曰:不能锐,因以钝为体;不能动,因以静为用。惟其然,是以能永年。”

由于目前没有实物考证,对《家藏古砚铭》诸书所引也不全,上面为明贺复徵《文章辨体汇选》中摘出,尽管如此,通过文字的记载,后人也能体会古人对砚台的寄情,说明砚台在文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收藏

好端砚须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

“砚味”就是说砚要有砚的功能和韵味。砚的天职,就是供人磨墨用的,所以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有地方磨墨。此外,还要千方百计、尽可能让人磨得舒服。

砚要有韵味,就必须讲传统、讲古法。清代的朱栋说:“有佳石不可无良工,有良材不可无古法”,否则的话,“终非雅品,难入艺林。”古人论制砚,有很多精警之句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体会。如宋代的晁以道说:“砚若无池受墨,则墨亦不必磨,笔亦不须点,惟可作枕耳。”也就是说,砚没有池,干脆拿来作枕头就算了。明末的陈子升则把“砚池”比作人的眼睛,他说:“砚无池如人无目。既琢而复归于朴,斯为完器。”古人讲的,归根到底,就是“砚味”。

实用功能与观赏性并不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当端砚实用的本质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时,其作为“器”的审美价值也就随之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反之,当其本质功能被人为弱化时,那种被边缘化了的“变性”的“端砚”,也会因其不伦不类而丧失砚台的观赏意义。端砚没有体现书写、描绘的使命感,尽管精雕细琢,也只能当作一般石雕,不足以成为端砚。一方好的端砚,应该既是实用的,又是美观的。它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实用的需要,还能满足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需要。

藏砚“六忌”

一忌优柔寡断。遇到真正的佳砚,若价格适中甚至稍高于市场价,而自己的经济情况亦允许,要果断买下,以免日后追悔莫及。好的端砚看潜力,品质上乘的端砚,贵一点都值收藏;不尽如人意的端砚,再便宜也不要贪图。

二忌良莠不分,把瑕疵当成名贵石品来追捧。过老的火捺、过粗的金线、过多的翡翠、过大的黄龙纹以及泪眼、死眼等等,都不值得标榜,有不如无。

三忌贪大或尚小。砚过大则无砚味。一般来说,七八寸至十一二寸之间的端砚比较适合使用和收藏把玩。砚过小也不好,虽然精致,却不实用,在市场上也叫不起价。

四忌跟风。看见别人有某种式样和图案的端砚,便依样画葫芦仿制,无限重复,了无新意。

五忌喜多。不分优劣,大批大堆地购进石料,本是收藏者,却做起了商家的生意,失去了收藏本来的乐趣。

六忌盲目追眼。端砚行内,向有“追眼”“炒眼”之风,火柴盒大小的老坑碎石,不可为砚,但偶出一眼,辄要价数万元。须知石品再美,也要生于可实用的砚台上方有价值。材不相就,眼只堪作标本而已。其实,石之美者,何须有眼?

趣闻

黄宾虹请父亲制墨 黎雄才墨里加白酒

墨是书写和绘画的重要材料,其品质不仅影响书法、绘画的艺术表现力,而且影响艺术品的保存和传播。历代文人多有藏墨之好,宋代苏轼和明代画家董其昌都爱收藏墨锭。古代藏墨鉴赏之风,至嘉靖、万历时期更盛,并开始出现成组、成套的丛墨。

明人文震亨在《长物志》里谈到好墨的标准,“质取其轻,烟取其清,嗅之无香,磨之无声”。一方传世的古墨,历经时光的洗礼,有一种岁月的沧桑感,不残缺,无异味,上面的绘画、铭文完整,就是墨中佳品,价值也会高出许多。

民国周作人在《买墨小记》中说,自己买墨为的是用,那么一年买一两半两就够了,事实却不容易照办,因为多买一两块留着玩玩也是人之常情。墨能供把玩欣赏,可见其精者本身也是艺术品。不但选料上乘、质地细滑,而且制作精良精美,雕花刻名、题款铭言,都非常讲究,确实有很大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另外,艺术圈有关用墨的趣事也不少,国画大师黄宾虹对墨达到近乎苛刻的地步。因民国时期墨质不佳,黄宾虹不得不请其父亲开制墨坊制墨。当代山水大家李可染也曾苦于佳墨难得,而用自己的作品与人交换清早中期的残墨来使用。有的画家会倒点高度白酒下去再研墨,而岭南大家黎雄才在世的时候,喜欢在墨里加白酒。

如何鉴墨?

“冰纹”与“墨霜”均是 墨品曾受潮的现象

从质地来说,就能区分新墨和旧墨。例如,新墨带灰色,旧墨纯黑朗润,色感厚实。旧墨有一股自身的古朴淡远的馨香之气,且显出一种古朴的色调。新墨常有怪味,使用时常黏笔,这是胶质太重的缘故,古墨由于年代久远,胶质自然褪去,故书写流畅,墨色醇和。古墨佳品墨质坚如玉石,表面起丝丝发纹,显示浑厚气魄;颜色黑而带紫,手掂沉重。

再看古墨表面的漆皮,凡年代越远,漆皮越显浑厚,并呈现蛇皮断纹,与古琴上漆皮断纹极相似。又像古瓷开片,有纹不裂,隐蕴在漆皮之间,同时闪出蓝色光彩。近现代仿品漆皮上没有蛇皮断纹,只有断裂纹。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三种方法鉴别旧墨。首先是看墨品。要观察制墨的时间、墨名、墨类、墨色、墨的形态、大小、轻重等。墨的光泽泛紫色,则是优质墨。看墨的表面有否损伤、断裂。“冰纹”与“墨霜”均是墨品曾受潮的现象。

其次是闻墨品。古墨含有多种中药材,自然有股馨香。古墨之香,淡雅沉朴,人久闻而不厌。后代所制墨品常有一种怪味,因大多是用冰片掺之,味浓烈含凉,人闻后有刺鼻之感。

最后是比墨品。古墨老旧、厚重,图案字迹清晰、规矩。收藏古墨,还必须掌握明清各朝制墨大家墨号和墨派,最好有墨谱对照,防止伪造者以新充老,移花接木。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