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州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委员建议: 将减免租金完成情况列入国企绩效考核
日期:[2020-06-06]  版次:[A04]   版名:[城事]   字体:【
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

市政协委员冼聪颖

市政协委员郑劲平

市政协委员刘根生

市政协委员黄洁薇

昨日下午,广州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迎来了大会发言的环节。90分钟的时间里,12名委员轮番发言,另外还有29份提案以书面发言的形式呈现。尽管发言时长和人数较去年压缩了一半,但委员们的发言内容依旧干货满满,为广州发展献计献策的热情不减,内容聚焦在疫情下的复工复产、公共卫生、民生保障、文化发展等方面。

■采写:新快报记者 吴晓娴 何生廷 ■摄影: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

●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

探索建立种养结合

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生猪生产作为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的重要物资保障,是“菜篮子”工程的重中之重。广州市政协常委、新城市投资控股集团联合创始人曹志伟在大会发言中表示,提高广州市生猪自给率,实现生猪养殖的稳产保供显得尤为重要。

他建议探索和建立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要加大对生猪养殖产业扶持力度整合农业用地,明确可用于生猪养殖的具体用地区域范围,让养殖户能安心投产、扩产。

建议对种猪场、规模猪场新建、改扩建猪场按照最低农业贷款利息予以贷款。同时,在新冠疫情期间增设免息扶持贷款,进一步降低种猪场和规模猪场养殖场扩大生产的资金成本负担。政府部门可发放“猪肉消费券”,拉动猪肉消费增长。

在减少污染物排放方面,他认为,可以采用“高床养殖”的方式,保证污染源隔离,减少生猪病害影响。猪的粪便经收集处理后进行沼气发电,液态肥供养殖场附近农田日常使用,还可按配方加入营养素放入鱼塘,培养鱼塘内的藻类植物和水培蔬菜及养鱼,发展基塘养殖。最终达成对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实现零排放的生态农业循环中的内循环。

●市政协委员冼聪颖:

对减租执行不力的

负责人诫勉谈话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复工复产。市政协委员、民建广州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冼聪颖代表民建广州市委员会发言时说,当前全产业链复产的短板是中小企业复工偏低。据统计,截至5月18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99.1%,全国中小企业复工率9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复工率还有8个点的差距。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人员复工流动偏慢、物资流动偏贵、产业链流动不畅、资金流动偏紧的问题,而资金紧张是中小企业最大的困难。

因此,他建议要多措并举,以中小企业复产促进全产业链复产。

“疫情发生后,党和政府及时出台减租免租政策,通过暖企措施、惠企政策鼓励中小微企业恢复信心。但是落地效率和效果还有待加强。” 冼聪颖说。

他建议,明确规定国企最低减免底线、完成时间、渎职处罚条件,同时将减免租金完成情况列入企业领导人绩效考核,并将应减未减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列入企业负责人渎职项。

冼聪颖还提出,审计部门应该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上半年审计要增加租金收入部分审计,重点要求2-3月租金收入持平或增加的企业提供说明。纪委监委也要公布投诉信箱,并加强对所辖园区企业的巡察。对于减租过程中执行不力,尤其是“二房东”不规范、不作为的,要及时对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

●市政协委员郑劲平:

加速广州“国家呼吸

医学中心”建设

在新冠疫情阻击战中,钟南山院士及所带领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作为呼吸疾病国家唯一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该院也是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广东省签署第一批委省共建的“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由于2016年选址规划时大坦沙受当年广州市水源规划影响,未考虑规划建设呼吸传染病病区,极大限制了突发呼吸传染病的整体布局及防控救治工作。”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副主委、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郑劲平代表九三学社发言时指出。

他建议,加大力度支持和加速广州“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建设,增加传染病房等规划。在呼吸中心总体方案、功能布局上要有更新更高的战略准备。专门针对上呼吸道突发传染病感染相关规划或扩建,如新增或调整规划用地,增加独立呼吸传染病楼及附属设施建设、水源地影响测评和防范、临床衔接BSL-3实验室建设等。

●市政协委员刘根生:

加强中医药管理

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广州的中医药领域存在没有设立专门的中医药行政管理机构、名老中医经方验方推广不够、中医治未病未纳入医保等问题。”市政协委员、广州中源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根生在代表民革广州市委员会发言时表示。

他说,目前广东省仅省级设立中医药管理局,广州市在市卫健委设立中医处,下属各区均无相应机构,人员配置不到位,导致全市中医药管理体系不健全,一些政策无法落地。管理缺位也给基层中医药服务带来不少问题,如中医药医疗事业管理服务不足、对中医药产业规划及扶持力度不足、创新研究投入不够等。

“目前医院只有诊断-医疗环节,中医治未病能够有效弥补目前医学链条的巨大缺陷,大大降低社会医疗成本。”刘根生表示,由于医保政策障碍,就诊治未病科的患者、中药试剂以及中医的针灸、推拿等非药物诊疗的中医特色项目还不能享受医保报销待遇。

民革广州市委员会提出,要大力发展广州市的中医药事业,成立市中医药管理局,加强中医药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中医药产学研结合,创新推广院内制剂,主导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中药评估中心,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将中医治未病尽快纳入医保,鼓励中医药创新研究,建立中西医结合的预防医学“广州标准”;夯实岭南中医药文化传承民间基础,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中的独特作用。

●市政协委员黄洁薇:

创建非遗产业平台

打造文商旅新地标

市政协委员、广州华侨博物馆副研究员黄洁薇代表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发表了《创建非遗新平台展现老城新活力》的提案。

“广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非遗项目众多,亟待在保护和传承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助力广州老城市焕发新活力。”她表示。

在非遗建设方面,她认为广州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具体是非遗创作激励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规模的创新平台、创新链条和创新人才队伍;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职称评定机制,对非遗人才缺乏持之有效的素质培养和提升,创作队伍青黄不接;缺乏非遗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制度设计,严重影响非遗的持续发展。

此外,一些非遗机构和企业小而散,创新发展能力不强,尚未形成有规模的产业圈和品牌商圈;非遗资源挖掘和利用力度不够,非遗与旅游融合不足,亟待打造非遗旅游项目等问题。

她建议,创建非遗创新研究平台,提升非遗产业创新发展。依托现有资源,打造广州非遗传承创新研究中心,集创新、研究、传承、创作、教学、体验、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推动非遗创新研发和产学研结合。每年在预算内安排非遗产业创新专项扶持资金,包括支持非遗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管理、参展参赛、宣传推介、科研创新、品牌建设等。

创建非遗产业平台,推动非遗产业做大做强;创建特色小镇旅游平台,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创建非遗文创展示平台,打造广州文商旅融合新地标。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