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救治患者,保护队员,一个都不放弃”
日期:[2020-08-10]  版次:[A03]   版名:[好医生好故事]   字体:【


广东省人民医院ICU二科主任、广东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副队长邓医宇:

1月24日,在疫情最不明朗的时候,邓医宇主动请缨,带队出征。驰援期间,邓医宇绞尽脑汁优化治疗方案,与队员们一起努力,竭尽全力救治每一名患者,把看似不可能救回的患者从死神手中抢救回来;与此同时,邓医宇想尽办法改造病区保障医护安全,作为暖心队长,他不仅在工作中身先士卒,也不忘给队员支持和鼓励。

回望这段战疫的日子,邓医宇感叹:“我做到了,将队伍安全完整带回来了!”

战疫心语

“除夕夜,在疫情最不明朗,条件最艰苦的时候,广东省人民医院18名医护出征,没有一个逃兵,没有一个退缩,大家心理上不怕是假话,但大家能够团结一致,共同抗疫,令我非常感动。”

人物档案

邓医宇

广东省人民医院危重病监护二科主任,广东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副队长,广东省人民医院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领队

■统筹:新快报记者 肖 萍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通讯员郝黎 张蓝溪 靳 婷

■摄影: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 实习生 梁婷茵

“那时汉口医院几乎半瘫痪”

“1月23日,退了回家过春节的高铁票,1月24日,除夕下午3时,接到电话,驰援武汉。”邓医宇收到援鄂医疗队的集结通知,没有犹豫便报了名,仅半小时就组建了18人省医医疗队,带队出征。

“我就是湖北武汉人,现在父老乡亲有困难,回去帮忙,理所应当。”邓医宇坦言,自己一直从事危急重症救治,当此一线最需要医生的时候,自己义无反顾。

当晚8时,广东医疗队132人的队伍集结完毕,次日凌晨2时飞抵武汉,凌晨4时多在寒冷细雨中抵达酒店。

“当时的状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邓医宇所在首批广东医疗队支援的是汉口医院,接管的是危重患者最多的呼六病区75张床。作为武汉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第一批定点医院之一,汉口医院面临着疫情的第一波冲击,邓医宇和队员到医院、病房走了一圈,只见患者众多,病情不容乐观,医疗条件有限,场面混乱。那时,汉口医院几乎处于半瘫痪状态,院领导班子5人中有3人感染住院,10个发热门诊连轴转,一天的门诊量高达1500-2000人次,感染科、呼吸科、ICU的医护人员过半被感染……

广东援兵及时赶到,让已经濒临崩溃的当地医护如释重负。

千方百计把死亡病例降到0

1月26日上午,首批广东省援助湖北医疗队正式进入汉口医院开展诊疗工作。

“接管当天,就有5名患者去世,最遗憾的是,汉口医院没有气管插管和ECOM这些急救设备。去了很多重症专家,有能力救治,但硬件条件达不到,令人痛心!”诊疗过程中,邓医宇和队员们发现,死亡病例较多的主要原因是供氧不足。由于汉口医院中心供氧系统管道比较细,氧流量达不到要求,满足不了大量病人的吸氧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补液来补救,70多名患者,每天输液超过300袋……

氧疗难关必须攻下来!心急如焚的邓医宇和队员们,用最原始的方法,把“大炮头”氧气罐推到患者床边,一个氧气瓶百十来斤,只够用一小时,一个病人身边要有三五个氧气瓶。大概每天需要五六十瓶氧气,有的女医生像汉子一样扛着钢瓶就跑。

同时,他们发动社会各界购买制氧机,很快,钟南山基金会送来了400多台制氧机。氧源解决了,轻症病人可用鼻导管和面罩双通道供氧,重症再加无创呼吸机改善患者低氧血症,通过三重供氧,再加优化治疗方案,减少甚至停掉患者补液,规范激素、抗生素使用……通过努力,帮助很多危重患者扛过了急性期。

广东医疗队克服重重困难,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死亡数集中在1月14日-2月14日之间,死亡病例由开始3-4例/天降到连续三天零死亡,到3月1日,几乎就未再有出现死亡病例。”邓医宇回忆说。

经过不懈努力,武汉汉口医院呼吸科病区回归正常的医疗秩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队员们慢慢恢复了信心,情绪渐渐稳定下来。

多项措施保护医疗队员安全

每天压在邓医宇心头的,除了沉甸甸的救治任务,还有要对所有同事负责的压力。刚进入汉口医院呼六病区时,邓医宇就发现,病房污染区、缓冲区和清洁区仅用两块木板隔开,木板周围有很大缝隙,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非常高。

作为领队,邓医宇的原则是“救治患者,保护队员,一个都不放弃”!

经过协调、规划,经医疗队、院方专家共同努力,他们请来木工,将污染区、缓冲区和清洁区重新装修,三个区域被绝对分隔开来,两个缓冲区还各装了一面大镜子,方便队员穿脱隔离服,病区清洁工人穿脱防护服通道也与医疗队的通道分开了。这些小细节起到了防控院感的大作用,队员们上岗有了安全感。

为加强病房管理,邓医宇特别建议将病人分类管理,将危重病人与普通轻症病人分开,将核酸检测阳性病人与阴性病人分开,有效避免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这一建议也是此次武汉抗疫中较早提出来的。实际救治过程中,特别是氧疗或无创通气时,提出加水不加热操作,尽量减少气溶胶传播,确保了操作医护的安全。

广东医疗队中,有的队员是第一次经历这么严峻的疫情,为了缓解紧张情绪,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邓医宇工作之余,一有时间就找队友谈心,了解大家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解决。在他的鼓舞下,5名队员火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省医支援武汉医疗队18名队员中,有党员11名,入党积极分子6名,战疫线上空党旗高高飘扬。

“除夕夜,在疫情最不明朗,条件最艰苦的时候,广东省人民医院18名医护出征,没有一个逃兵,没有一个退缩,大家心理上不怕是假话,但大家能够团结一致,共同抗疫,令我非常感动。”邓医宇说。

患难与共的人间真情令人感动

在救治过程中,邓医宇见过令人痛心的死亡,也看到更多的病人通过救治转危为安。同时,他也感受到了许多患难与共的人间真情。27床是邓医宇印象深刻的一位重症病人,他是37岁的人民警察,CT显示肺已经白了一半。患者住院期间,妻子一直陪在旁边,邓医宇开玩笑问她,你这样守着害不害怕被感染?她回答:“不害怕是假的,但老公病重,一定要照顾,病毒不能把我们分开,除非生死。”通过医护不懈努力,她最终带着康复的先生回家。还有一家人同时感染,分别住院,亲戚朋友就主动承担照顾患者的任务,“中华民族这种团结互助精神,让我非常感动。”邓医宇说。

“当时以为去一两周就能回来,没想到情况这么严重。我们慢慢适应那样的工作状态,坚持到了最后,整整57天,把‘康复后’的汉口医院交还,队员们才安心返回。”邓医宇说,看着一个个患者成功出院,能感觉到大家都特别高兴,这是医护最原始最简单的善良。回望抗疫经历,邓医宇感慨,祖国越来越强大,大家万众一心,力量无穷。

那些日子里,疲累自不用说,让邓医宇最安慰的是与妻儿隔屏相见。元宵节那天,他接到了儿子“爸爸平安!武汉加油!”的祝福视频,心里却纠结不已——“不能多看啊,多看就忍不住飙泪!”铁一般的战士,原也是柔软的父亲。正是广东医疗队队员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大爱,让我们熬过了这个寒冬。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