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11区创新力排名出炉 黄埔第一 天河第二
日期:[2024-03-28]  版次:[A04]   版名:[城事]   字体:【



VCG图

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23)发布

3月27日,《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23)》(下称《报告》)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下称“战略院”)、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报告》指出,广州近三年创新发展水平提升明显,五大维度指标表现亮眼。这显示出广州不断强化其科研城市实力,并持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的趋势。

五大维度指标 表现亮眼

《报告》显示,广州五个维度均有创新指标表现亮眼。

在科学发现维度,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数量指标发展快速,2023年广州13所高校的13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居全国第四。

在技术发明维度,每万常住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20年的38.07件,增加至2022年的62.85件,实现了快速提升。

在产业发展维度,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指标增长较快,高新技术企业强势引领产业发展,2023年占企业总量千分之六的高新技术企业,贡献了全市20%的企业所得税、40%的企业利润总额。

在人才支撑维度,广州“筑巢引凤”汇聚高层次人才,高被引科学家数指标表现尤其亮眼,每万从业人员R&D人员全时当量指标增长快速。

在生态优化维度,广州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额从2020年的500多亿元提高至2022年的900多亿元,几乎翻了一番。

各维度指标的增长表明广州科技创新发展的步伐越迈越快,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效。

原始创新能力 不断增强

最新测算结果显示,以2020年为基数100分,2022年广州创新指数得分为118.94分。其中,广州的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22年,广州市持续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内部支出达到120.97亿元,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重为12.2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57%);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数量达到117个,同比增长20.62%;省级科学技术奖达到143项,同比增长6.72%。广州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极大推动了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区域创新潜力进一步提升。

同时,技术发明进步显著。2022年,广州每万常住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62.85件,同比增长26.94%,增幅较大;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821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118家,省级创新平台2703家。与上年相比,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增长8.46%;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645.54亿元,同比增长9.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为1.59%,较上年增长0.01个百分点,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研发投入还需进一步加强。广州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平台基础设施不断增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果显著。

高职技术人才 近25万名

激发创新活力关键在于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给企业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从而全面激发创新潜能,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报告》提到,广州科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2022年,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3.4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较上年提高0.31个百分点;孵化育成体系建设不断完善,2022年,广州市拥有国家级孵化器63家,省级孵化器34家。

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催生新兴产业,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22年,广州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得分为107.63分;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为60.53%,较上年增加0.7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0.8%,较上年增加0.3个百分点;高新区营业收入占GDP比重为52.17%,较上年增加0.3个百分点。

此外,广州出台各类引才聚才政策,吸引人才取得明显成效,科技人才队伍也日益壮大。2022年,广州每万从业人员R&D人员全时当量为163.55人年,同比增长24.89%;高被引科学家58人,同比增长41.46%;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24.8万人,同比增长3.33%;每万常住人口在校研究生数为86.26人,同比增长11.37%,人才储备进一步强化。

黄埔9项指标得分 均排第一

《报告》显示,2022年广州各区齐头并进,创新发展差距缩小,整体上创新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得到改善。从广州各区创新指数综合得分来看,2022年各区平均得分为77.05分。11个区中有3个区的综合得分在平均值以上。其中,黄埔区得分第一,为95.60分,综合得分居全市第一,多项科技创新成绩表现亮眼,9项指标得分均居各区之首;天河区以83.12分名列第二,技术合同成交额居全市第一;南沙区居第三,得分为78.47分。

区级创新资金投入谁最慷慨?2022年广州市各区全社会R&D经费内部支出指标平均得分为89.54分,有6个区得分在平均水平以上,从高到低依次为黄埔区、南沙区、天河区、海珠区、增城区和番禺区。从支出总额来看,黄埔区数额最高,支出经费高达286.87亿元;其次是天河区,支出经费198.64亿元;南沙区紧跟其后,支出经费122.88亿元,前3个区研发投入均突破了100亿元。荔湾区(14.18亿元)和从化区(9.56亿元)较低,但相比2021年均有所增长。

从全社会R&D经费内部支出增速来看,除南沙区(5.74%)和越秀区(1.10%)外,其余9个区全社会R&D经费支出增速都在9%以上。其中,白云区增速最快,达到23.20%,其次是天河区和增城区,增速分别为17.17%、15.78%。

新的创新指标体系 更加完整

据战略院技术预测与统计分析研究所所长玄兆辉介绍,由于原有指标体系已使用6年,部分指标存在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指标数据难以采集等情况,且无法充分体现新时期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工作部署要求,广州创新指数指标体系2023年进行了新修订。

与往年指标体系相比,新的广州创新指数指标体系更加全面,将原有的“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4个维度修订成“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5个维度,较之前的指标体系更加完整。

玄兆辉表示,该院已持续监测广州科技创新多年,从其研究与观察来看,广州的科技创新全链条发展不断加速,科技创新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具体表现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持续强化、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技术发明量质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创新人才加速聚集、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