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从街头村口,走向世界顶端 台球进入中国也有一百多年了
日期:[2017-08-23]  版次:[A41]   版名:[FHM男人帮·运动家·热点]   字体:【
■2010年,丁俊晖在合肥表演,吸引了很多人围观。

■小罗伯兹是一百多年前的台球明星。

■在清末画家吴友如的《海上百艳图》中,就有打弹子的女人。

■1988年夏,北京后海公园内,一群年轻人正在打台球。(图/新华社)

■专题策划:王会进 ■撰文:邱治

斯诺克比赛在广州结束

看看台球在中国发展——

比起篮球只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台球就算一个老前辈了。

无论是怎样的传说,19世纪台球运动在英国就已经相当流行。1870年首届世界英式台球大赛中,上演了柯克( William Cook)击败了罗伯兹(John Roberts Senior)的一幕。两个月后柯克却败给了罗伯兹的儿子小罗伯兹(John Roberts Junior),当时的比赛可谓风起云涌。美国的台球当然是源自欧洲,他们的第一次职业台球赛是在1860年,冠军是考曼拉。英美两地的比赛规则不同,和世界其他地方也有区别。

迟至1885年,英国出现了由业余与职业球手组成了台球协会,并制订了第一套正式的比赛规则。此后台球运动挥别百花齐放的年代,一步一步走向全球大融合。

百年前已进入中国

其实台球登陆中国的时间也不晚。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门户,西方的生活方式、娱乐活动也随之进入。

1883年刊印的黄式权著《淞南梦影录》记载:择巨室设长木台长丈许,阔半之,覆以哆呢,而高其边;碾象牙为圆子如鸭卵大者4枚。拨以木棒,两相撞击,以角输赢,谓“打弹子”。初惟寓沪西人借以消遣,犹中国之围棋、马吊也。自一品香番菜馆设弹子房,继之者有洪园、华众会、阆苑第一楼诸家。

早期光顾弹子房的西人和华侨,进而在上层社会中流传,后来中下层也有接触。上海有人撰文表示,“到了三四十年代,上海市中心区的大街小巷就遍布了许多的弹子房……解放后,政府提倡简朴生活,打弹子也被视为靡费生活而受到限制,弹子房先后关闭”。

球都是用象牙做的,你说多豪华!这个时候,台球带上了高档会所的光芒。

后来,美国塑料工业之父的海亚特,研制出了一种用化工原料混合制成的台球,大大降低了台球的成本。1920年,发明家又创造出一种石碳酸酯制作的台球,进一步降少了成本。大象真应该感谢他们。

改革开放后突飞猛进

1959年春节期间,李永兴收到时任国家体委的指示,为当时俗称弹子球的台球运动,正式定名为“台球”。当年5月,李永兴又受命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台球规则,9月经批准正式出版发行。在1960年,还举行过一次全国的台球比赛。

台球运动在中国突飞猛进是在改革开放之后。1985年在天津和上海先后举办了全国比赛。1986年,中国成立了中国台球协会,各省市也相继成立地方的台球协会。1986年8月,上海的金花杯台球巨星大赛邀请到三届世界冠军史蒂夫·戴维斯参赛,泰勒、基夫斯、中国全国冠军孙伯麟也都参赛。1987年3月5日在北京举行了“健牌杯”中国国际台球大奖赛,英国的8位选手和8位中国选手参加了比赛。有报道称,全国约有一亿观众看了电视转播。此后,台球逐步进入各个角落。大中城市体育场馆、俱乐部、娱乐中心、大宾馆都开设台球室。连乡镇的街边村口都摆上一两张台球桌。花费五角一块打上一局成为很多人的时髦消遣。而台球桌投资小(特别是二手)回报高也让经营得以不断拓展,这样台球渐渐成为中国参与人数最多的运动之一。

丁俊晖掀起热潮

在大多数国人心目中,台球只是身边的一项娱乐,和麻将的功能差不多。到了2005年,丁俊晖横空出世,夺取中国公开赛冠军,一举成为非奥项目的明星。这时候人们才发现,原来打台球也是一条成明星的路。

江苏宜兴个体户丁文钧也是台球爱好者。丁俊晖小学三年级暑假时,丁文钧打球时有事离开,丁俊晖替父亲继续比赛,结果竟然赢了对手。这件事让丁文钧决定全力培养儿子。丁文钧放弃原先的生意,自己开了一家球房,让儿子半学半读打球。最后,举家南迁广东东莞接受系统的斯诺克专业训练,甚至变卖一套房子以供丁俊晖继续打球——这都已经是后来者熟知的故事。

现在,所有人都不否定丁俊晖成功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影响。世界台联在其官方网站上写道:“2005年中国公开赛,18岁的丁俊晖以9比5击败亨德利赢得冠军,令人震惊的是,有1.1亿名观众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直播,他引发了一次热潮,就如同斯诺克运动20年前在英国的狂热一样。”

2008年6月,中国国家台球队正式成立。2015年中国台球协会秘书长王涛透露:“(中国台球人口)实际上是5000万人,其中每年参加职业赛事的人数是300-500人。”

曾获得21岁以下斯诺克世青赛冠军的徐思表示:“我完全是因为看到了他(丁俊晖)比赛才拿起球杆打球,他是我们的大哥哥,我们崇拜他。”这并不孤例,相反,现在很多打球的小选手如周跃龙、颜丙涛等人都是以丁俊晖为榜样。

中国台球界的业内人士认为,这股年轻的力量早已出现在各类比赛的赛场上,显示出强大的实力。“2025年的时候,可能大部分的冠军都将被中国球员获得,”斯诺克巨星奥沙利文表示,“一般会认为塞尔比、墨菲、特鲁姆普或者威尔逊会继续夺冠,但我认为中国球员更具统治力。”

跟随着台球热潮,中国女子选手也没有袖手旁观。女球手潘晓婷已经成为女子九球的标志人物,而且她也获得不少赞助商的青睐。不过女子台球运动受困于关注度过低等不利因素,目前绝大多数选手还不能靠比赛奖金维持,还只是纯粹地坚持自己的梦想。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