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不一样的离别 ——上海遗体、器官捐献者的故事
日期:[2018-04-07]  版次:[A06]   版名:[城事]   字体:【

据新华社电 “这个清明,我们没有举行任何仪式,精神上的追求是大家看重的。虽然没有形式上的祭奠,但是却有心灵的传承。”在上海市民鄂晴眼里,去年年底实现遗体捐献的外婆鄂梅是一个看淡生死、以为社会多做一点事便多一分愉悦的人,“这是她留给我们全家最好的财富。”

“世博奶奶”完成遗愿

上海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的鄂梅,生前是上海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之一,从2001年到2010年的10年间,她利用自己的日语能力培养了700多名学生,被亲切地称为“世博奶奶”。去年12月,鄂梅完成了临终愿望,捐献自己的遗体,“外婆走后,我的朋友圈收到了上百条大家赞扬、怀念她的话。我为外婆骄傲。”鄂晴说。

捐献遗体“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昨天是父亲走后的第一个清明,我们全家都去为他扫了墓。”嘉定区的陆红英告诉记者,“很多人会为捐献遗体而感动,但是对我父母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陆红英介绍说,2001年,老家的邻居、区中心医院的退休医生葛金星和老伴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听了葛医生的宣传,陆红英的父母也立即作了登记。2006年,母亲何瑛完成了心愿。2009年,嘉定区成立遗体(角膜)捐献登记者联谊会,父亲陆开斌被推选担任街道小组组长,2017年7月因病离世完成了心愿。葛金星也于去年3月实现捐献。“他们都是普通的老人,对实现心愿、帮助他人都感到很开心。”

截至去年底

上海已有近九千人填志愿表

在清明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医学生自发举行“大体老师”追思会,我国骨科权威专家蔡体栋的名字出现在感恩名录上。3月5日,上海瑞金医院骨科蔡体栋教授因罹患肺癌医治无效与世长辞。按照生前意愿,其女儿将他的遗体捐献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同时捐献了角膜。

“早在2014年,父亲便提出身后要捐献遗体和角膜,我非常理解和赞成,因为我也做了相同的选择……”蔡体栋教授的女儿、瑞金医院康复科医生蔡海鸥说,“或许因为从医,医学上需要我们这样做,而我们也能做,所以就做了。”

大爱无言。

1982年,上海市红十字会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在全国率先开展遗体捐献工作。2000年12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上海市遗体捐献条例》。截至2017年底,上海遗体(角膜)捐献登记数与实现数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仅2017年一年间,就办理遗体、角膜捐献登记3613例,实现遗体捐献754例、角膜140例。

上海器官捐献工作也在稳步有序推进。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市已有8941位志愿者填写了器官捐献志愿表,462位志愿者实现了捐献,他们的无私使得1300余位患者获得了生的希望。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