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钟繇讨厌“如排算子”
日期:[2018-04-15]  版次:[A23]   版名:[收藏周刊·专栏]   字体:【
■三国魏 钟繇《宣示表》

■王世国(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主席)

三国曹魏重臣、书法家钟繇的外甥宋翼(也有人说是他的弟子),年少时就随钟繇学习书法,但因为他没有多少书法天赋,字写得很拙劣,特别是写出来的字前后整齐划一,用笔毫无变化。他就像一个抄书匠,写一幅字只是从上到下,将字一个个、一行行地排列起来,呆板拘谨,大小雷同,如排算子。也就是说,他写的那些字,就像那时候人们计数用的算筹(算子),即一根根长短粗细都一模一样的小棍子(并非是算盘珠子) 。他写一捺也是平拖直过,没有起伏变化。

钟繇最讨厌书法如排算子了,看到后非常气愤,对着宋翼一顿臭骂。宋翼吓得落荒而逃,从此三年都不敢来见钟繇。

钟繇去世以后,晋太康年间,有人在许下(今河南许昌)盗挖了他的墓,得到了《笔势论》。后来,该书又为宋翼所得。宋翼如获至宝,日夜捧读,并且效法学习,书法突飞猛进,名声大震。

从此,宋翼的书法每写一捺要三折笔,写一戈如百钧强弩,写一点如高峰坠石,写一竖如百岁枯藤,写一长横如惊蛇入草,总之都极尽变化。至此,他终于成为当时的书法名家。

八公山人语

钟繇没有书法论著传世,当年宋翼所见的不知是否为钟繇所得的蔡邕的论著。

的确,“如排算子”似的呆板乃书家大忌,难怪宋翼会受到钟繇的痛斥。不过,钟繇对待学生的态度也太过简单粗暴。后来的事实证明,宋翼是可以学好书法的,只是起初他并不懂得其中的奥妙和道理。

书法之所以不同于美术字,就在于它极尽变化之妙:用笔有方圆顺逆,行笔有提按徐疾,结字有大小正侧,用墨有干湿浓淡,如此等等。正因为如此多变,光景常新,才赋予了书法艺术的生命感和节奏感,展现了书法家创造力。所以,钟繇的楷书一般都写得字势欹侧,行间错落,风姿动人。

如果书法过分强调秩序,同时在字的排列上又缺乏足够的活力,一成不变,必然导致僵化和死寂。明清时期的应试书法“馆阁体”“台阁体”, 字字乌、方、光,整篇如排算子,千字一面,毫无生气和活力,最终走向穷途末路。

早在东汉灵帝时期,书法审美意识已开始觉醒。蔡邕发现书法的形势变化与毛笔有关:“惟笔软而奇怪生焉。”可见,那时人们对于书写的要求 已不仅仅是正确、工整、熟练,而且有了审美要求:“好奇”。三国时,钟繇讨厌书法“如排算子”,更进一步从书法的结字造型和章法布局上 ,追新尚奇。这表明,他对书法艺术的美有了自觉地追求,已将一般日常书写与书法艺术明确地区分开来。所以,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是书法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

(整理:陈福香 文章来源:美术报、搜狐,因版面所限,本版文字有删减,部分标题为编辑后拟)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