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企石黄大仙古庙 以“善”闻名 传播善之美
日期:[2018-04-27]  版次:[G13]   版名:[新东莞]   字体:【

东莞企石镇内人文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有自然山水、古庙祠堂民间艺术、土特产品、历史遗迹等,企石镇内,有古韵古香的江边古村落、旧围秋枫树;有以“善”为名的黄大仙庙,本期就随着企石镇文化工作者唐日辉老师领略黄大仙庙之风采。

■新快报记者 杨英杰

通讯员 陶博 张伟

古庙始建于同治年间

黄大仙古庙位于企石镇东江旁边的金校椅岭,距东莞市区约30公里,古庙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初名黄仙翁祠。1984年、1997年两度重修,2005年经扩建为黄大仙公园。公园面积130000平方米,以石奇、林茂、风凉、景幽著称。山上有环回麻石路、休憩亭、文昌阁;山下从西至东依次为牌坊、钟鼓楼、特色餐馆、工艺品街、黄大仙庙山门、黄大仙庙建筑群,与东江体育长廊接壤。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至二十五日为“黄大仙诞期”。“仙诞”期间,信众香客云集庙会,形成了传统的民俗文化节日。如今,庙会已成为闻名莞邑内外的文化风情节。

黄大仙古庙为纪念企石江边村大善人黄润福而建。黄润福,也就是海内外人所共知的黄大仙,清朝道光三年(1823)生于企石,是江边村人黄宁宇的养子。黄润福生在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之际,自幼慈心慧性,成年之后以佃耕为生。他待人和善,乐善好施。虽然自己生活清苦,却还要接济比自己更为贫穷的人。当时,社会动荡、水患连连,民众生活困苦不堪,黄润福目睹民生艰难,苦无济世救民之策。一天晚上,他梦见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对他说,因他心性纯良,不难修道成仙,兼济众生。醒来之后,黄润福便矢志向道,一意修行。他经常往来于罗浮、西樵山中的各大道观,膜拜三清,潜心悟道。年深日久,他的道行日益深厚。一日道行圆满,他对村民说,吕洞宾将法度他飞升天界。即刻,他就沐浴更衣,登上金校椅山,纵身跳下东江。身体在江水中浮沉三次,然后在阵阵仙乐声中,面带祥和,飞升天界,最后隐没在一片祥云之中。

来到黄大仙古庙,首先见到的是高大的石牌坊,上书“黄大仙公园”五个大字。牌坊前,棵棵红棉虬枝铁干,烛耀南天。穿过石牌坊,进入景区,恍如来到一条古代的街市,这里就是景区中的仿古商业街,所有的建筑都古色古香,飞檐流彩,斗拱勾连。商业街入口左边,是钟鼓楼,上面悬钟挂鼓。每天早晚时分,晨钟暮鼓,在开阔的东江水面上回响,和着东江的水纹一圈一圈荡漾开来,烘托出一片清幽、肃穆的氛围。

“黄大仙诞”成知名风情文化节

进入商业街,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中的特色餐馆。这里的特色餐馆主要供应企石地方风味菜肴,如:东江鲤鱼炊糯米、江边水丸、东山沙葛烩花腩、铁岗梅菜焖扣肉、深巷生鱼片等,其中传统小吃有企石大寿桃、渔民糕、东江河粉、古井水豆腐、虾公山木耳、老围糯米粽、虎斑岭茅根粥等。乡土风味的美味佳肴、山水相间的就餐环境,游客们无不食指大动。

走过商业街,穿过黄大仙庙山门,就到了黄大仙古庙前。古庙坐南向北,背靠金校椅山,面临浩浩东江。站在庙前,一望平畴,长流滚滚。大浪淘沙,逝水悠悠,千古兴亡,斯庙独存。

黄大仙古庙为二进式古建筑,屹立于江岸峭壁黄润福投江之处,气势非凡。据说,当初江边村民来到此地欲建庙时,因山崖陡峭,找不到建庙之基。正在此时,空中乌云四合,雷电交加,江潮猛烈拍打崖壁,山崖轰然崩塌,露出一块空地,村民喜不自禁,便在此处建起了黄大仙庙。现在庙内供奉的,就是海内外人所共尊的黄大仙。庙里常年香烟萦绕,八方信众四时咸来祭拜。尤其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至七月二十五期间的“黄大仙诞”期间,更是人山人海,省内外各地以至港澳台同胞云集此地,进香祈福。“诞期”活动经过1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名闻莞邑内外的民俗风情文化节,节日期间,有民俗风情展演、青年射水狂欢、风筝竞技、工艺品展销、大盆斋菜共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走出黄大仙古庙,从石牌坊旁的麻石小径可登上金校椅山。山只是小山丘,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正是因为有了黄大仙的大名远播,小小的金校椅山也有了几分灵气。从麻石小径向上,先可到达休憩亭,这里可供游人登山途中停留歇息,同时也是曲艺爱好者们以曲会友、自娱自乐的地方。每天早晚,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与松风和潮声交相激荡。

从休憩亭向上,攀上山顶,可见山顶之上巍然矗立着一座“文昌阁”。登上文昌阁,企石美景尽收眼底。俯瞰,东江滚滚,长风浩浩;远望,对岸一片平畴,罗浮山的轮廓隐隐可见;四望,新兴城镇企石正是生机勃勃,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东江江水来天地,罗浮浮云变古今”。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