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禁炒状元不能靠教育部门单打独斗
日期:[2018-05-10]  版次:[A02]   版名:[评论]   字体:【

来论

■张立美

8日,教育部门与相关单位分析、研判2018年高考安全相关工作,要求严禁宣传“高考状元”“升学率”,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从理论上讲,“中高考状元”都有一定的偶然性,而且,教育和人生都是一场马拉松,高考只是前半程,不能以“高考状元”身份判定今后的成就。所以,炒作“高考状元”只会造成教育攀比,加剧全社会的教育焦虑情绪,不利于教育公平和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教育部门早在几年前就出台规定禁止炒作“高考状元”,可谓是三令五申禁止各地炒作“高考状元”。而且,安徽、广东等地配套不公布状元名单、不公开高考成绩前十名或前几十名考生的具体分数的措施。

然而,禁止炒作“高考状元”规定的效果还有待提升。原因在于,虽然学校不再主动炒作“高考状元”“升学率”,当成招生的工具,但各省一公布高考成绩,不到一天时间,自媒体和各招生网站都会纷纷公布各地高考文理状元的名单,甚至还有专访。

究其根源就是,禁止炒作“高考状元”从来都不是教育部门一个部门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在禁令之下,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不再炒作“高考状元”,但旅游景区、企业借机炒作“高考状元”的势头却难以得到遏制。要知道,这些行业、单位炒作“高考状元”,不只是满足大众看热闹的需求,最重要的是可以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借助高考状元来宣传企业甚至楼盘,这已见怪不怪。

因此,要还教育环境一个清静,禁止炒作“高考状元”动起真格,不能是教育部门单打独斗,全社会都要参与进来。首先,各类新闻媒体要有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带头抵制炒作“高考状元”的做法,让各地的高考状元名单真正隐秘化,不被公开。其次,其他行业主管部门,有必要像教育主管部门一样,禁止行业、企业炒作“高考状元”,直接或间接以“高考状元”当代言人,进行广告宣传和炒作。再者,教育主管部门需要普及科学的教育观念,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意识,能够辩证看待“高考状元”,不再把围观“高考状元”当成一种看热闹,让炒作“高考状元”失去围观市场。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