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两条“平行线”交会 这是她和患者的缘分
日期:[2018-05-11]  版次:[A12]   版名:[汶川地震10周年纪念特刊]   字体:【
■十年前,王亮出院回四川前,邀请谭护士长与吕医生在广州病区合影留念。

■谭健群留有一本影集,里面记录了当年医院上上下下全力救治汶川地震伤员的点滴。

川藏南线,总里程数2500公里,骑行25天,大多数人都难以做到,可王亮做到了,个中不易,照顾王亮近三个月的护士谭健群是最清楚的。

谭健群很喜欢王亮一篇名为《八年,记忆犹新》的日志里的一张照片,照片是王亮骑行途经二郎山时的留影,搭在自行车上的双手和露出的小腿肚都是有肌肉线条的,下面写着“很喜欢这张为了梦想而拼搏的劲!”

谭健群在护士这一行已经工作了15年,她一直觉得自己平凡得像一片叶子,直到她参与了那段近三个月的汶川地震伤员救治任务,邂逅了那批从灾难中走来的伤员,才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

“十年前他这双腿,差点就保不住了。”谭健群坦言,王亮双腿在十年前的汶川大地震时受了重伤,多次被下了病危通知书,几次差点被截肢,“现在看到他能继续用双脚亲近脚下这片土地,我就很欣慰。年前,他跑来广州看我们,十年不见,长高了,还带着未婚妻。”

■采写:新快报记者 高镛舒 实习生 王宗媛 ■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飞

一双腿,广州送给王亮的礼物

2008年5月2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下称“广医三院”)的医护人员等来了汶川地震的第一批伤员。当天一早,医生、护士、志愿者、心理咨询师等都在门口等候。最严重的伤员之一王亮被分配给了谭健群。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王亮才16岁,还是北川中学一名高一的学生。他是从四川的华西重症监护室直接送过来的,检查情况为:双下肢严重挤压伤,并患有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衰竭以及胰腺炎。其间,王亮出现了病情恶化,两次进了ICU。”谭健群回忆道。

尽管瘦小的谭健群抬着王亮的腿,一洗就得花上一个小时,但她还是换洗得很勤劳,丝毫没敢偷懒,就想着一定要千方百计帮这个小男孩保住腿。

经过救治,王亮不仅避免了截肢的悲剧,最后健康出院回到四川继续学业。临走之前,王亮拉着吕玉明和谭健群在病区的门口的木椅上合影。他们就像王亮的再生父母,在他跌入谷底时,把他拉上来。这双腿,可以说是广州送给王亮的礼物。

谭健群说, 这层病区里,处处贴着“一方有难,八方援助”“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川粤人民心连心,共渡难关”等温暖人心的标语,“汶川天灾家没了,病区要像个家一样的温馨。”

在这两个多月的相处里,谭健群和王亮结下了一份很深刻的情谊。川粤两地相隔几千公里,因为这场大地震,他们有了交集,在这场交集后,他们又回归了各自的生活。

十年后“回家”,拍张相同的合影

当记忆与那段岁月再次相遇,无私的关怀会牵出怎样一番追寻?

2017年12月21日,在医院骨一区门口的那张木椅上,还是坐着2008年的那三个人,分别还是那个姿势,他们的笑再次定格在相机前。

汶川地震那个差点被截肢的小男孩,带着锦旗、感谢还有他的未婚妻,蹦蹦跳跳地“回家”了!

“这些年,通过网络偶尔也寒暄几句,但是年前他要来广州看我们,却没听他提起过。”谭健群依旧沉浸在王亮“回家”的喜悦中,“十年来,这是我们第二次见面,那天我们就坐在现在这个办公室里聊了一早上。”

同样是这个办公室,十年前收治伤员期间,谭健群和她的同事们每天忙完所有事都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接着,她们会挤坐在小小的办公室里,边吃饭边讨论,和医生分享自己对口护理的伤员最新情况。谭健群和同事们一点都不觉得累,一心就想着让伤员们能健康的回家,“头一个月,我们医护人员几乎都没有回家,吃住在医院,回家也只是去拿几件换洗的衣服。”

谭健群不仅在医院住了一个月,还收集和伤员们一起的照片,制作了一本相册,“偶尔我就会拿出来翻一下,照顾他们的情景就会浮现出来。每次有新来的护士,我都会拿出来和她们分享,告诉她们从这次救治中我获得的经验和故事。”

同样的,谭健群也把这段经历分享给家人,特别是女儿。这次王亮回来,谭健群回家分享时,女儿居然记得8岁时的事,“我记得,那时候我也摔倒了。”

原来,十年前收治伤员期间,谭健群的女儿颅脑损伤,她为了不让同事、伤员有影响,瞒了一个秘密,“女儿因为上学路上不小心摔倒了,家人都也没敢告诉我,是有一天我感觉女儿有点不对劲,让家人带来医院检查下,才发现了她颅脑损伤。”

但谭健群一点也不遗憾,因为广医三院收治的34名伤员,均没有出现生命危险,都健康回家了。

“这就是我和患者们的缘分”

生活并不是电视剧,大多数情况下,短暂的交会后,普通人会各自继续自己的生活,但是这也不代表他们两不相干。这段共同的残酷记忆,因为共同,反而显得有温情。

护士行业十五年,这个经历,却给谭健群埋下了一个锚。十年过去了,她当时的三个“宝贝”:一本红色日记本、一个收集感谢信的蓝色文件夹、一本影集,依旧陪在身边,“搬家了,但都还在。”

这“三宝”里面记载的是她与当时医院收治34名伤员的点滴记录,每每看到这些老照片,她就能想起当时全力救治汶川地震伤员的日日夜夜,她偶尔会翻翻,鼓励自己也和刚加入护士行业的新同事分享这段经验。

“之前因为自己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觉得凡事都有哥哥姐姐去做,自己就懒了。自从经历了这段救治的日子,我会主动挑起很多担子。也会和小孩、新入行的护士分享我的切身感受。”从此,她对生活积极了很多,像被赋予了能量,主动扛起来很多责任。

“这一路走来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没有!”一个很简单、干脆地回答。

她低调地说:“这就是我和患者们的缘分。”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