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温暖传递,成为一场环形爱心接力
日期:[2018-05-11]  版次:[A17]   版名:[汶川地震10周年纪念特刊]   字体:【
■十年前,志愿者廖卉和地震伤员黄莉的合影。

■廖卉坚信,当你用善意去抚慰生命时,最终你也能收获能量。

汶川地震后,广州志愿者廖卉为地震伤员提供心理干预志愿服务。在为地震伤员黄莉做心理疏导时,笑容灿烂的黄莉也感染了廖卉,从此两人之间结下了十年的友谊,更形成了一个爱心接力的圆环。在这场爱心接力的滋养下,也推动了身在广州、四川的两人的成长和蜕变。

■采写:新快报记者 唐星 ■受访者供图

伤得最重笑容却最灿烂

汶川地震后,志愿者廖卉曾先后四次到灾区,参与灾后心理重建服务。在震后的映秀、北川,余震还不断,廖卉在用帐篷搭起的临时课室里,为青少年做心理康复服务。“大家在田野上搭起帐篷来住,下过雨后,帐篷里就满地泥泞。”廖卉回忆道。

同时,廖卉也组织心理专家深入广州10间收治地震伤员的医院,提供危机心理干预和心灵疗伤服务,探访伤员百余次。在来穗治伤的1000多名地震伤员中,黄莉是让廖卉印象最深的一个。“黄莉是这批伤员中伤得最重的,当时她被下发了几十次病危通知,但坚强的她每次都挺了过来。”廖卉说,“让我记忆很深的是,她那灿烂的笑容。”

在汶川地震中,黄莉被埋在废墟中长达96小时。为帮助黄莉走出地震阴霾,廖卉为她做心理疏导,提议她写疗伤日记来释放伤痛。在廖卉的影响下,黄莉甚至也做起了志愿者。躺在病床上,黄莉接听“赵广军生命热线”,诉说自身的经历,打消了失恋女孩的轻生念头。“主要是帮助黄莉调动她内心自己的力量,去进行自我疗愈。”廖卉说。

在黄莉度过危险期,返回四川做康复训练后,廖卉还特意去看她。“汶川地震后,我到成都的医院去探望黄莉,看到当时和她同病房的病友时,引发了我的思考——他们如何有尊严地活下去。”廖卉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们应该学一门手艺。

随即廖卉独自一人,前往距离成都几百公里的茂县,将羌绣师傅请到了黄莉的病房中。“羌绣师傅教黄莉和病友们做刺绣、串珠,大家一起成立手工工作坊,将做出来的作品进行义卖,义卖所得又捐给有需要的朋友。”廖卉说,“这让黄莉感觉自己不会成为社会的累赘,还能用心为社会做更多的事。”2009年,黄莉在老家都江堰市发起成立了爱心服务站,帮助其他地震伤员重拾生活信心。

当年伤员蜕变为公益达人

十年里,廖卉一直保持着和黄莉的联系,相互分享双方的生活、成长。今年1月爱心服务站举办年会,黄莉邀请廖卉到都江堰参会。“十年了,可以对人生的一个阶段作审视,冥冥之中我觉得自己应该要去看看。”1月25日,廖卉坐飞机到成都后,又转大巴到都江堰。风尘仆仆赶了一天路的她,在夜晚的灯光中,终于见到阔别几年的黄莉,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这趟行程,廖卉看到了黄莉的蜕变。由于热心公益事业,黄莉收获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在都江堰的近一周时间里,廖卉跟随黄莉的行程进进出出。“黄莉全身心扑在了爱心服务站的公益事业上,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我看到她每天早上7点半就出门到工作站,晚上11点多才回家。临睡前还躺在床上,写工作方案到凌晨一两点。”廖卉说。

“她工作太辛苦了。”廖卉看到黄莉的成长既欣慰又心疼。欣慰的是她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向,心疼的是不知她的身体能否负荷得了如此高压的工作。这趟行程前,廖卉特意带了许多广东煲汤的药材给黄莉,在看到她的辛劳后,又去都江堰当地的药店配了许多补药,来给她调理身体。

“黄莉经历过大地震,更加珍惜生命,对时间有着紧迫感,想在余生做更多事,发出更多的光芒。”廖卉进一步说,“黄莉认为,虽然辛苦,但能够帮助其他朋友,让他们重新找到人生价值,她乐在其中。”

爱心的接力最终又回来了

在长达十多年的志愿服务生涯中,廖卉信奉“用生命影响生命,去照亮别人的生命”。“因为汶川地震,我结识了黄莉,影响了她也投身公益事业,她又去帮助其他人,影响到了更多的人能自强自立。”廖卉说,“这是一场爱心的接力!我发出的爱,被黄莉接收,点燃了她内心的火苗,经过共同努力,她的火苗越烧越旺,又去点燃其他人的生命火花,爱就这样传递开来了,汇成一股暖流,温暖更多人。”

这给了廖卉更大的动力,去坚持志愿服务。“黄莉的一切让我看到自己所做的志愿服务是有价值的,自己也应该在公益的道路上做更多的事。”廖卉说。

同时,这场爱心接力的力量也最终反馈到了廖卉身上,给了她爱的滋养。“爱心接力是一个环形,最终也形成了一个动力去影响、滋养了我,让我的内心变得更平和、慈悲。”廖卉说,“以前我对事物的包容度不够,现在就能接纳包容很多事了,慢慢做到用欢喜的心去接纳他人。”

“在汶川地震中结识的人早就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十年来,他们的成长也伴随着我的成长。”回望这十年,廖卉感慨颇多,“我坚信当你用善意去抚慰生命时,最终你也能收获能量。”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