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古人扮靓的这些物品,有多少流传至今
日期:[2018-05-20]  版次:[A20]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扮靓不是今人专利,古人也很爱美。在装饰品、日用品远没有如今这么丰富的古代,他们怎么扮靓自己呢?从他们穿戴的衣物、饰品等。我们也许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有些饰品甚至还流传至今。

镂雕旋纹象牙梳

●新石器时代后期

●梳妆用具

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出土。这件象牙梳略呈长方形,上端钻3个圆孔,边缘还刻有沟槽,似为镶嵌之用。主体部分镂雕出由3行条孔组成的旋纹图案,并内填“T”形花纹。下端共有17个细密的梳齿。

象牙梳造型美观,工艺精致,是迄今为止远古时期保存最为完好的梳子。此象牙梳是用象牙制成,背厚齿薄,共有16个细密的梳齿,梳身采用镂雕技术,雕出由3行条孔组成的“8”字形图案。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过骨簪、玉簪、玉发箍等固定发式或美发的用品,可见当时的人们十分重视梳理头发,并流行梳髻。

锥形玉饰

●新石器时代后期 良渚文化

●佩饰物

浙江省余杭县瑶山9号墓出土。新石器时代晚期,贫富分化日益扩大,富有的人习惯用各种玉饰装扮自己。瑶山7号墓出土的这组锥形玉饰即是当时的装饰品。锥形玉饰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常见的人体装饰品,原始人或把它垂挂在头发上,或把它戴在颈项上,或把它佩在腰间。

狩猎纹骨饰

●西汉

●装饰品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郊出土。此饰件用兽骨制成,呈圆筒形,一端平齐,另一端斜口。 匈奴以射猎禽兽及牧畜为生。外壁用针刻画出飞鸟、奔跑的野猪、搭弓射箭的猎手等图案,技法娴熟,造型生动,是反映汉代匈奴族游牧生活的一件艺术佳作。

珠饰

●西汉

●装饰品

辽宁省西丰县西岔沟出土。西丰县西岔沟墓葬出土的大量玛瑙、碧色玉石、绿色石、白色石、各色玻璃质的管状珠、圆形珠、瓜棱形珠、扁方、长方形或菱形的石佩,构成了当时所称东胡部族所特有的装饰风格。

彩绣云纹香囊

●东汉

●服饰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泊楼兰遗址出土。刺绣因较织锦更为费工,所以价值在锦之上。汉代的刺绣技术很高,绣工在飞针走线之际,还会对底样做出适当的修正。刺绣的题材也很丰富。这件香囊在深香色绨面上以红、黄、绿色丝线绣出花朵纹及变形云纹,针法为索绣,但针脚整齐,在有花纹处索辫盘旋密集,不露空白,绣工相当熟练。

锦鞋

●东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楼兰遗址出土。汉锦是以彩色丝线织出斜纹重经组织的高级提花织物,一般可分为二色、三色和多色锦3类。西汉时,锦的最主要的产地是陈留郡襄邑(今河南省睢县一带),到东汉后期蜀锦开始出名。中原地区因为潮湿,这一时期的遗址和墓葬中很少出锦,但在新疆因为气候干燥,却屡有发现。

汉代的锦曾远销罗马。这只锦鞋应当是内地织造的高贵物品,在新疆出土,正好为当时存在的沟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提供了具体物证。

鎏金嵌玉镶琉璃银带钩

●战国 魏

河南省辉县固围村五号墓出土。带钩呈琵琶形。中部凸起,呈弧状,底部为银托。钩首为兽首,青玉雕刻,兽首用细线刻画出圆眼、长鼻和长嘴喙,喙两侧有数道横线纹。额头正中有一花蕾纹,上斜刻小方格纹,有角。面为包金组成的浮雕兽面,两侧盘绕两条夔龙,倒向勾端,合为一首。与两侧夔龙方向相反,又蟠绕着两只凤鸟纹。脊背正中,均匀嵌入三块白玉玦,玦面刻有卧蚕纹。前、后两玉玦的中心孔各嵌入一个琉璃珠。玉玦色呈青白色,刻纹较为精细。整个带钩把金属铸造工艺和琢玉工艺结合起来,堪称中国古代最华美的带钩。

金手镯

●隋

●饰品

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这对精巧的椭圆形手镯,每个分成4节,各节两端较阔,上嵌珠,半球形,透明无色,表面有白锈。

各节以方形嵌青绿色玻璃珠的小节相连。其开口处有一钮饰,一端为花瓣形扣环,上嵌小珠6个,另一端为一钩,钩端亦嵌一珠。钩及环之另一端为活轴,可自由开合。轴端套以小珠,尚残留一粒。

金列鞢

●宋 金

●佩饰品

黑龙江省绥滨县中兴金墓出土。这是女真贵族腰间佩带的饰品,出土时由数层丝绸包裹。整器由金、银、玉石、玛瑙制成,上部是一鎏金银盒,子母口。银盒下缀一长方体金饰,上饰缠枝花,内镶两块红玛瑙。金饰两侧各系一串玛瑙珠,珠底附黄金叶托。金饰下方用黄丝线缀一水晶球,球上下两端置鎏金银花托,下方为一水滴状玉饰。两串玛瑙珠下方各与两片上下叠置的长方形玉条两端相连。玉条下有一个梭形玉饰,下缀15颗红玛瑙珠。整个物件做工精细,用材珍贵。

“鞢”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衣带上用以佩带物品的金属装饰,“列鞢”之名见于《金史》。《金史·谢里忽传》:“列鞢者,腰佩也。”

漆奁

●宋

奁为古代女子盛放梳篦、脂粉的梳妆盒,多为木质漆盒。传世宋代漆奁常见多层套盒。这件漆奁分为3层,第1层放置了大小相同的4个小漆盒,可盛放不同梳妆用品。漆奁外观呈菱花形,构思奇巧,制作精美,表现了当时工艺制作的高超水平。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