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最早有荔枝画传世的是宋徽宗 居廉居巢高剑父皆有绘画荔枝
日期:[2018-06-10]  版次:[A14]   版名:[收藏周刊·封面]   字体:【
■高剑父 蝉鸣荔熟 1924年作

■赵少昂 荔枝鸣蝉 佳士得香港2005秋季拍卖

■居廉 荔枝 来自2011华艺拍卖

■吴昌硕 荔枝作品

■潘天寿 荔枝 来自北京瀚海2017翰海四季(第94期)拍卖会

古往今来,荔枝那如朝霞般火红的外表和如白玉般晶莹的果实,不仅让文学家诗兴大发,更为画家和工艺家提供了无穷的创作灵感。无论是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还是欧阳修的“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都使得荔枝盛名远播,并升华为内蕴丰富的文化意象。据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朱万章介绍,目前所知,最早有荔枝画传世的画家是宋徽宗。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唐代有画工绘画荔枝图

但绘画作品并未存世

荔枝是大自然赐予岭南地区最珍贵的礼物之一。古往今来,从南到北,上起皇室,下至民间,爱荔之人比比皆是。荔枝除口感香甜外,还有多子多孙、大吉大利、一本万利等美好寓意,更是岭南人甜蜜的味觉回忆和眷恋的故乡情怀。荔枝不仅为荔乡人所赏识,它的踪迹更是遍及神州大地,享誉海内外。而这一小小荔枝背后所承载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岭南文化的范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群体,给荔枝赋予了不同的历史文化内涵。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写道:“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应该是最早关于咏叹荔枝的文学作品。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这可能是最早把荔枝画入绘画中的作品。但由于历史原因,绘画作品并未存世。

晚唐诗人杜牧《过华清宫三绝》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更使得荔枝与文学作品紧密相连的关系家喻户晓。而苏东坡在宋哲宗绍圣年间被贬岭南,在绍圣二年第一次吃到荔枝。以后多次在他诗词内提到荔枝,当中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最为著名,亦足见他对荔枝的喜爱。但此时仍未见画家主动把荔枝作为绘画题材进行创作。

荔枝画爱好者不乏其人

齐白石等都有作品传世

据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朱万章介绍,目前所知最早有荔枝画传世的画家是宋徽宗。

宋徽宗写的《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可以说目前歌颂荔枝的作者中,地位最高的,也说明荔枝曾被重视的程度。

荔枝画爱好者更是不乏其人,比如齐白石、陈大羽、李苦禅等等,都有作品传世。而回观岭南美术史,也从来不缺描绘荔枝的丹青高手,比如居廉、居巢、高剑父、赵少昂、关山月以及当代的刘济荣、黄硕瑜等等,佳作层出不穷。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