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要想不断炊 关键要解决长者饭堂经费问题
日期:[2018-06-25]  版次:[A07]   版名:[民生]   字体:【
■海珠区长者饭堂长者们在就餐。 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摄

市政协“有事好商量”平台为“饭堂”出谋划策,市政协委员们认为“要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人口老龄化已经是全球普遍问题,我国则面临“未富先老”的挑战。据了解,广州市60岁以上户籍人口有160万左右,占总户籍人口比例约17.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广州市于2016年大力发展以“大配餐”服务为重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截至2018年3月底,全市的“长者饭堂”已经达到952个,越来越多的老人家已经享受到这一项福利。然而,要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还需要破解一些难题。日前,广州市政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有事好商量》聚焦长者饭堂,市政协委员们认为“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新快报记者 董芳 通讯员 李志洁

政府补贴+社会资源

确保长者饭堂经费来源

海珠区江海街的长者饭堂设立于2017年3月,政府部门投资50多万元,修建了中心厨房,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场地、由一家民办养老院承接运营,目前就餐人数日均超过300人次,收费标准为12元/餐,因选用的食材较好,还赠送新鲜水果,导致运营成本较高,运营机构每月还需要自行贴补经费。

据悉,广州目前绝大部分长者饭堂是民营机构来运营的,虽然市财政在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每年统筹安排资金约一亿元用于补贴,但随着物价和人工成本的上涨,经营压力依然很大。政协委员何伟则建议,长者饭堂可以尝试为老人提供多元化服务,延伸服务链。此外,鼓励企业、公益慈善组织、社区义工等社会资源共同参与。

广州市民政局易利华巡视员表示,政府将对符合条件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用水用电按照民用价格收费,积极引导慈善资源进入,全面落实补贴,减轻运营企业负担。同时延伸医养结合服务链,扩展消费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在提升医养服务方面,越秀区六榕街道做了尝试。六榕街道全街60岁以上长者2.17万人,占总人口数22.4%,其中孤寡、独居、伤残、高龄人员达8000多人。他们以长者饭堂为切入点,链接辖内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资源,建成长者健康咨询小屋,为社区长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实施“引医进门”,促进医养融合发展,还在长者饭堂为老人们举办生日会、节日庆典、义诊、义卖、健康讲座等相关活动。

长者饭堂新模式

去学校、机关吃“共享饭堂”

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广州市的养老助餐配餐服务已经发展出多种模式。

在华南农业大学饭堂和广东省农垦总局机关饭堂里,都有联合街道共建的“老人爱心配餐窗口”,在不影响学校人员就餐、机关单位正常运作的前提下,为长者提供养老助餐服务。因为不需要提前订餐而且品种丰富,得到了社区长者的喜爱。在天河区,石牌街、林和街、长兴街等也纷纷建立类似的服务点,目前全区共有11个服务点,日均服务长者近5000人次。

据了解,自2016年底以来,广州市的助餐配餐点在一年多里数量增长约4倍,全覆盖服务网络已经基本形成,但存在分布点不均匀的问题,老城区吃饭时要排队,增城、从化等区的街道配餐点却很冷清,对此市政协委员建议,尽早建立全市统一的长者饭堂信息平台,对布点进行动态调整。对此,市民政局巡视员易利华回应,目前已经开发线上信息平台和APP,待完善后再推广到全市。同时还发布了“配餐地图”,下一步将重点加强入户宣传长者食堂,让更多老人受益。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