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州白云破解戒毒人员复吸难题
日期:[2018-06-26]  版次:[A10]   版名:[城事]   字体:【
■禁毒社工在白云区新市街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向居民普及毒品预防知识。 通讯员供图

建队伍、造阵地、重检测……

据统计,无复吸率达83.5%,吸毒人员就业安置率达到71.2%

新快报讯 记者彭程 实习生 胡一琳 通讯员云宣报道 昨日,新快报记者从广州市白云区了解到,为努力提升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管控转化成效,白云区探索建立有效的新工作模式,通过组建禁毒专职人员和禁毒专业社工两支队伍、建立“阳光之家”戒毒康复工作站、创新“毛发检测”技术统计复吸情况等方法,有效破解了戒毒人员复吸难题及康复人员管控问题。目前,全区戒毒康复执行率达到99.25%,抽取961人毛发初筛,无复吸率达83.5%,戒毒康复成效良好。

全区已建成31个“阳光之家”

昨日上午,新快报记者来到了位于白云区石井东方医院旁的一个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据了解,该工作站统称为“阳光之家”,面向所在服务区域所有的在册吸毒人员及其家庭成员,在命名上也是充分考究了戒毒康复人员心理特点,转变理念,保护了服务对象特殊身份,同时借此向戒毒康复人员传递积极正面的理念。

据工作站在职社工介绍,“阳光之家”依照白云区禁毒办相关指导,由各镇街牵头建设,设有心理咨询室、阅览宣教室、会议室、尿检室等,方便戒毒康复人员接受治疗。如位于石井的这所“阳光之家”,面积达到200平方米,还特意建了专家远程诊疗室和求职信息站,方便戒毒康复人员及时问诊和找工作。据了解,目前白云区已建成31个“阳光之家”,做到了全区各镇街全覆盖。

白云区公安分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钱亮告诉记者,“阳光之家”工作站是区里为破解缺乏专门工作场所、病残吸毒人员收治难、美沙酮治疗开展难等传统工作瓶颈而推动的三大工程之一,有效缓解了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管控转化难的工作难题。此外,通过与白云区自愿戒毒医院合作,白云区进一步规范病残吸毒人员收治机制,至今收治病残吸毒人员120人,已治疗出院90人。而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延伸点工程的建设,也为阿片类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拓宽了人性化渠道。

区每年投入2000万元组建队伍

钱亮介绍称,上述工作的顺利开展,得益于“一个核心+两支队伍+三大工程+四个环节”的工作模式。据悉,白云区在全市率先实现22个镇(街)禁毒办的实体化运作,由镇党委(街道工委)书记担任镇(街)禁毒委员会主任。

在解决工作平台的同时,为解决基层禁毒部门的人力不足和工作负荷过大等问题,白云区每年投入2000万元,组建禁毒专职人员和禁毒专业社工两支队伍:

一是把禁毒专职纳入“区编”政府雇员,增加84人编制,由区禁毒办统筹招聘、培训并派驻到各镇街 “阳光之家”开展工作;二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招聘第一批66名社工,并按照各镇街户籍吸毒人员分布情况对禁毒社工优化配置,同时完善考核评估体系,把吸毒人员复吸率、新增率、违法犯罪率等项目纳入考核范围,促进业务技能提升。

此外,白云区在统计复吸率问题上采取“毛发检测”的做法,可测量吸毒人员3-6个月内是否存在复吸情况,极大地提高了戒断评估水平。经统计,在过去半年内对在册户籍吸毒人员采取随机抽样方式,抽取961人毛发初筛,无复吸率达83.5%。

政府与企业共建就业安置基地

据介绍,从戒毒所出来后的前三个月是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一个过渡期,心理脆弱且敏感,也是最容易复吸的阶段。因此,白云区每个镇街均成立以禁毒专职、禁毒社工、村居干部为主的“3+N”帮扶小组,抓好戒毒康复各个环节。

从戒毒人员出所开始,就会通过市禁毒办的无缝衔接机制,帮扶小组承接出所人员到工作站签订协议、避免脱失。头三个月内,社工重点跟进心理辅导、密切关注并督促落实尿检。而在帮扶就业方面,依托区领导“一对一”帮扶、与企业共建就业安置基地、镇街自主帮扶就业等多项措施,帮助戒毒康复人员融入社会,吸毒人员就业安置率达到了71.2%。

比如在今年3月,白云区就与人和镇福客思公司合作,建立了白云区首个吸毒人员再就业安置基地,帮扶首批吸毒人员安置就业,已成功帮扶6名吸毒人员到企业上岗就业。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