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牛群:这辈子能干曲艺这行 我特别幸福
日期:[2018-07-05]  版次:[A08]   版名:[人物周刊]   字体:【

说到相声演员牛群,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他是春节联欢晚会的常客,曾14次登上春晚舞台。如今,在网上搜索牛群,跳出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牛群冯巩相声”。这对老搭档创作了不少经典节目,为观众带来了许多欢乐。

这些年,牛群也没闲着,涉足了很多领域,比如拍电影、做摄影展、主持电视节目等。他更多的时间还是专注于本行,经常作为文艺志愿者深入基层,去到各地为群众表演。

日前,牛群来到广州,以文艺志愿者的身份与广大市民见面,分享多年来他从事文艺志愿服务的经验与情怀。在现场,他还展示了相声、快板书、口技等多种技艺,用实际行动示范了“一个曲艺家的自我修养”。

■采写:新快报记者 董芳

■摄影: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

一句乡音勾起乡情,乡情积累就成了乡愁

在广州两天,牛群就参与了三场文艺宣讲活动——看望了康迪学校的特殊儿童,慰问了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分局的公安干警,到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参加活动。他自己说,这叫“牛不停蹄”。

来到广州的牛群心情不错,一上台就和主持人互动,怎么听都觉得他是在说相声。牛群说,曲艺是在所有艺术门类里面最接地气的一种,跟每个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一点隔阂。曲艺演员和观众直接面对面交流互动,这是别的艺术形式做不到的。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曲艺形式。曲艺一共有341种,这是官方公布的数据,实际上还远远不止。” 一聊起老本行,牛群瞬间从“笑星”变身严肃的学者。

牛群说,曲艺的地方性就体现在它用的是当地的方言。老舍作品《四世同堂》里面有一首歌叫《重整河山待后生》。骆玉笙先生当时唱这首歌的时候已经70岁了,这首歌一下就唱火了,它是地地道道的京味。

牛群说,广东不光有粤曲,还有粤语相声,“像黄俊英的粤语相声就特别有广东特色,融合很多粤语方言在里面。”

牛群祖籍山东,出生于天津,但他会说的方言可不少。现场他表演了一段山东快书《武松打虎》,神气十足,“当哩个当,当哩个当!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他看武松身子高大一丈二,膀子扎开有力量,脑袋瓜子赛柳斗,俩眼一瞪像铃铛。胳膊好像房上檩,皮槌一攥像铁夯,巴掌一伸簸箕大,手指头拨拨楞楞棒槌长!”这一段对武松外形的描述,牛群用山东话讲得铿锵有力,如竹筒倒豆子般爽脆泼辣,让广州观众听了直叫好。

牛群说:“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一个词叫‘乡愁’。它实际上是对故乡的一种眷念,是一种对文化基因传承的感情。简单说,就是一句乡音能勾起乡情,乡情慢慢积累起来就成了乡愁。”

相声不光是为了“逗乐”,还能“寓教于乐”

牛群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国家一级演员。他与冯巩搭档,频频登上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奉献了大量的经典相声作品。他们的作品不光讲究“说学逗唱”,并且融合了“小品”的表演特色,比如《有话坐着说》,借助一张普通的椅子便能引发戏剧冲突,脑洞很大。

牛群说,通俗性是曲艺的一大特点,舞台上说的全是寻常百姓家说的大白话,一点都不绕,一听就懂。再加上通过电台、电视等大众媒介传播,便产生了很大影响。40年前,电视还不普及,大伙儿都听电台,一部《岳飞传》在不同城市的大街小巷同时播出,老老少少的听众就在同一个时间段听评书,收听率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岳飞传》一共117回,前后说了有小半年,每天半个小时,滔滔不绝、侃侃而谈。有的观众就问,这评书演员脑子也太好了,怎么记这么多词儿?”牛群说,这都不算神的。前段时间他和一个老艺人同台演出,老艺人在说唱这行说了40多年了,没有说重过,一直在说新的内容,粗略统计下来有2000万字,这还是已经整理出来的,没整理的更是数不胜数。

因为相声的通俗性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相声就不光是为了“逗乐”,还有“寓教于乐”的作用。而牛群作为文艺志愿者,经常下乡演出,对此更有感悟。牛群说,有表演艺术家将侯宝林、郭全宝的相声《醉酒》用当地方言表演出来,受到了很多女性听众的赞誉,“因为我们这的男人太爱喝酒了,而且一喝就得醉。《醉酒》这个相声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它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喝多喝醉,所以女人们很感谢它,因为它‘救’了自己的丈夫。”

更大的幸福是用艺术作品回报大家

2017年6月,曾表演过《虎口遐想》等经典作品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唐杰忠去世,作家韩松落在一篇追忆唐老的文章中写道:“唐杰忠先生们那一代人的作品,既妙趣横生,还针砭时弊,把很多当时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放进了相声里,用幽默的方式去展示,用幽默的方式去评说,和当时的社会风气、群众心态非常吻合。”

牛群也认为,相声作为曲艺艺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是能做到与时代同步。它能反映时代变化,也能带领时代语言。牛群提到了马三立的相声《买猴》,里面讲了一个叫“马大哈”的人,工作不认真给别人造成了大麻烦,这在当时是一个新词儿,就跟网络用语一样一下就红了,并且一直用到了今天。“《买猴》造了一个词,这个词流传至今,这就叫经典,它与时代同步,它是善意的,很有分寸的。”牛群说。

牛群又谈到郭德纲,他说郭德纲的相声在早期就有一个定场诗,他一上来就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我是郭德纲”。为什么大家一听就笑了,因为李白的这首唐诗大家太熟悉了,却被郭德纲巧妙地改了,才产生了“包袱”。

说到韵辙,牛群又提到了著名快板书表演艺术家李润杰。他说,李润杰堪称曲艺界的一面旗帜,他在数来宝、快板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山东快书、西河大鼓等曲艺品种的优长,创造了“快板书”这一崭新的艺术形式,而且很快流传全国,成为一个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新曲种。李润杰快板书的创作数量、质量都达到了一定高度,相当多的作品成为了经典。其中,李润杰深入第一线采风,于1964年年初创作出快板书《抗洪凯歌》,一经广播,立刻传遍千家万户、大江南北。牛群现场表演了其中的一段,虽然手里没有快板,但铿锵利落,掷地有声,又引得广州观众一阵掌声。

提起老艺术家们,牛群感慨,做艺先做人,这是一句老话,所有的曲艺演员都应该向老一辈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学习。“这辈子能干这个(曲艺)是特别的幸福。我想,更大的幸福是能回报大家,能让大家欣赏到好的艺术作品,我们一定用心继续走,愿欢乐永远伴随着大家。”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