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食药监“新闻媒体走基层”系列报道
写在前面
食品药品安全无小事,究竟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省食药监局”)日常是如何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为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宣传全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新思路、新举措 、新成效,展现基层食品药品监督工作成效和执法队伍精神风貌,省食药监局连续第二年组织 “新闻媒体走基层”系列采访报道活动,本次活动也是省食药监局“党风政风评议” 工作中的重点活动之一。新快报记者将跟随省食药监局的脚步深入8个地市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采访报道,发现监管一线亮点,发掘创新经验,寻找典型案例。
第七站 汕头
近年来,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各个城市,而校外托管涉及多个部门和管理主体,目前审批许可与执法主体不明确,管理、监督缺位,当中又以食品安全风险系数最高,托管中心的饭菜是否安全牵动着万千父母的心。
2017年10月,汕头市食药监局以食安办名义印发了《汕头市校外托管机构(小饭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对校外托管机构实行分类管理,根据情况进行备案或许可。其“主动担责”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和赞誉。
近日,新快报记者跟随省食药监“新闻媒体走基层”系列采访报道活动来到汕头市,深入了解当地食药监部门对校外托管机构(小饭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监管成效。记者了解到,经检查整改验收,汕头市共有395家“小饭桌”获得校外托管机构许可或备案登记。
■新快报记者 陆妍思/文 孙毅/图
“开托管中心,食药监局帮助很大”
走进百奋百教育托管中心的后厨与食堂,新快报记者看到这里环境整洁、分区清晰,而且加工食品的工具、容器全部按生熟分开。“食品分装少用塑料盆,多用玻璃器皿;消毒柜里的餐盘不能完全叠装,要留有适当空隙……”正在厨房忙碌、为孩子准备午餐的师傅称,食药监职能部门的“调教”让她受益颇多。在后厨门前公标栏上的食品进货查验资料中详细记录着孩子们每天每餐的相关信息,职能部门出具的食品餐饮登记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和食品安全承诺书也贴在醒目位置,随时供家长及监管部门查阅。
午饭时分,50多个小朋友排队取食,然后到各自的座位就餐,整个过程井然有序,近 10名工作人员全程陪同。一位家长告诉新快报记者,以前没有政府部门监管,自己常来现场“突击检查”,现在有了食药监局监管,就安心多了,加上后厨备餐、小朋友就餐等全过程都可通过手机APP实时观看。“孩子们吃得开心,我们家长也放下心头大石”。
百奋百教育托管中心负责人吴蓥是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创业姐”,她跟新快报记者聊起创业经历时感慨良多。“一开始并不清楚托管中心由哪个部门监管,觉得心里没底。 做这一行最怕的就是食品安全出问题,在监管真空的情况下,出了事真是百口莫辩。后来食药监局主动担起监管责任,我才放心把托管中心开起来。现在短短几个月,已经吸纳了逾150名学生。像我们这种新开的托管机构能如此顺利吸纳生源,食药监局帮助很大。”她说。
“不监管,出了事无法向百姓交代”
校外托管机构的几大隐患包括食品、消防、交通、托管人员素质和儿童人身安全等方面,涉及多个部门和管理主体,目前审批许可与执法主体不明确,为什么食药监局要主动闯这个难关?
对此,汕头市食药监局局长吴楚斌说:“不监管,情况就不明,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连责任人都找不到,到时候无法向百姓交代。”
托管中心的监管从无到有着实不容易,首先是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在市、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下,通过全面摸查,汕头市食药监局迅速摸清全市共有校外托管机构696家,经检查整改验收,截至目前已有395家获得许可或备案登记。
依据《国务院食安办等14部门关于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的意见》中提出的依法依规加强“小饭桌”和家庭托餐等许可或备案登记管理,汕头市食药监局对校外托管机构实行分类管理、“签认”和通报机制,即就餐人数为50人以下的,实施备案登记;50人以上(含50 人)的,一律按单位食堂许可规范进行审查,持证持照经营。
“实行分类管理,有利于将所有托管机构全面纳入监管范畴。我们认为如果一味要求持证经营,必然造成大部分托管机构无证经营,到时是既关不了也管不了,整天猫抓老鼠,遗患无穷。”吴楚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