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校讯通”“家校通”等收费平台 多在新生入学前家长会上推广
日期:[2018-07-13]  版次:[A04]   版名:[城事]   字体:【

■“小学开家长会要求安装‘互教通’,每年收费100元”追踪:

新快报记者调查发现

日前,本报报道了广州市有中小学让家长们使用“互教通”、“校讯通”等收费型家校互动平台,因而遭到部分家长质疑的事件(详见《新快报》2018年7月11日07版)。

昨日,新快报记者又再接到棠德南小学家长反映,称校方日前通过QQ群向家长们发出了关于“互教通”的调查问卷,且未采用匿名的调查形式,再次引发家长质疑。对此,校方回应称将优化家校交流的渠道。

一连数日,围绕家校互动平台引发的种种质疑,新快报记者继续多方调查,发现目前在广州仍有不少学校通过第三方通讯平台作家校沟通,部分存在收费项目。

■统筹:新快报记者 王吕斌

■采写:新快报记者 彭程 黄婷 实习生 林紫兰

跟踪报道

校方一再强调其中无利益关联

昨日,新快报记者接到棠德南小学家长反映称,校方在前天晚上通过QQ群向家长们发出了关于互教通的调查问卷,其中有一个选项是:“您是否愿意继续使用互教通?(以自愿为原则)”,然而,该家长表示此调查问卷并未采取匿名形式,而是在群里让家长“接龙”说出自己的选择,导致部分家长有所顾虑,没有选“不愿意”,而是选择了“无所谓”。

而在提交问卷后,该家长还收到班主任打电话质问“为什么”。该家长向记者表示:“学校是用免费的平台(QQ群)来问家长是否愿意使用付费的平台,前者连民意调查都能做了,为什么还需要后者呢?”此外,由于校方始终未向家长们公开与平台运营方的合作协议,不少家长对校方选择该平台的原因仍有所质疑。

带着家长们的疑虑,记者于昨日中午再次来到棠德南小学。谈及选择“互教通”的原因,多位校领导坦言是沿用了上一任学校行政班子与运营方之间的合作协议,“因为学校用这个平台已经很多年,我们来到学校任职后就继续沿用了,也没有签订新的合作协议。”其表示,当时确实没有充分听取家长意见,只在教师范围内作了调研,而在实施的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不足,导致部分家长有所误解。

不过,校方一再强调当中绝无利益关联,同时也未强制家长使用,也可以随时停用。至于在调研中采用非匿名投票形式一事,校方表示可能是传达上不到位,导致个别班级采用这种形式,但学校本意是采用匿名投票的,如核实有老师的行为影响投票真实性,校方定会严肃处理。接下来,校方会充分听取家长意见,对信息发布、家校交流的渠道进行优化。

记者调查

现象:收费平台多在新生家长会同步推广

除了有“互教通”外,目前在广州中小学中较为活跃的家校平台还有“校讯通”“家校通”等,大部分是收费平台,也有一些免费平台。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多在新生家长会上同步向家长推介这些收费平台。

“我们参加完学校的新生家长会,也领回来一张宣传单,上面有第三方服务平台‘家校通’的开通方式,收费6元/月。”孩子入读越秀区某小学的新生家长林女士告诉记者,家长会当天,除了“家校通”外,学校还提供其他多种沟通方式,包括关注学校公众号、用学生账号登录学校官网等。

林女士说,目前孩子还没有分班,听说分班之后还会建班级QQ群、微信群,她表示鉴于学校推荐,她可能会开通“家校通”服务,“怕不开通的话,会漏掉学校的重要通知”。

家长:不开通“校讯通”,孩子入读两年未受影响

今年9月,冯女士的小孩将读三年级,昨日她向记者透露,孩子就读学校使用的是“校讯通”,但自己并未开通。“目前跟老师主要的沟通方式是微信群,尽管没有校讯通,但是跟老师日常交流、了解孩子在校表现等都不受影响。”

收费家校通讯平台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据新快报官方微博收集的读者留言显示,上百条评论中,绝大部分都是反对之声。家长黎女士就直言:“现在人与人沟通都用QQ、微信,基本不用短信功能了,收费的通讯平台更加没必要。”

不过,家长谢先生却认为,虽然班级都有微信群,但有时家长们发言踊跃,反而会“刷”走了老师发布的通知,而且微信群信息量较大,家长们有时可能会忽略一些通知,所以还是希望能有一个专门的渠道与老师进行交流。

但谢先生也认为目前很多平台收费较高,“向学生发布通知也是学校的责任,如果能够不将这个成本转嫁到家长身上就最好了,”谢先生说。

教师:不参与平台收费,个别平台回馈话费补助

家校平台的参与者,除了家长,更大的用户群在教师。番禺区某小学班主任谭老师表示,其所在学校有使用收费家校平台,但由于学校、教师并不参与收费项目,因此并不清楚其具体收费情况。

在谭老师看来,微信虽然方便,但对老师而言,亦希望工作和生活能尽可能分开,因此她认为第三方平台仍有存在的必要性,“老师很难添加全班每个学生家长的微信,一般沟通在群里,个别需要交流,还可以通过短信或者电话,保持一个很好的距离更便于开展工作。”

采访中,也有来自黄埔区某小学老师介绍,目前家校平台有多种,各学校选择不同,其所在学校目前使用的是“和教育”平台,平台不向家长收费,与此同时每月也会根据教师的使用频率给予一定的话费补助。

该老师透露,在小学低年级学段,由于布置作业等情况,使用平台的频率会比较高。

天河区教育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随着学生年纪、年级增长,高年级的学生家长付费使用家校平台的概率降低。

相关新闻

多地教育部门 叫停家校互动收费行为

近年来,关于家校平台收费问题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已经有北京、茂名等多地教育部门就此类收费平台明确发文,给出规范管理意见。

●北京

学校不得为“校讯通”办理

提供便利条件

2014年北京市下发《关于2014年北京市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意见》,提出学校、幼儿园不得为“校讯通”办理提供便利条件。朝阳区教委也给朝阳区所有中小学下发通知,指出学校为商业机构入校办理校讯通等提供便利行为属违规情况,正在使用“校讯通”的学校要及时进行整改。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市中小学普遍使用的校讯通兴起于2007年,由于校讯通合作协议都是开发方、运营方和学校签署的,因此很难避免学校与其之间存利益链条嫌疑。

●青海

叫停“校讯通”类业务

为家长减负1000万

今年2月,青海省教育厅也在全省范围叫停“校讯通”类变相收费业务。

据《青海日报》2018年2月5日报道,“校讯通”类业务起初对加强家校联系、促进信息沟通等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如今家长、老师均反映其主要功能“家校互动”已被其他免费软件如微信、QQ等代替,绝大多数家长“被自愿”接受。

调查结果还显示,相关业务涉嫌行政垄断、商业贿赂、违规收费等违法行为。据悉,青海全省“校讯通”类通信业务用户达10万余人,叫停该类业务每年将至少减轻学生家长经济负担1000万元。

●茂名

用通讯平台与家长沟通

不能收取任何费用

2015年,茂名市教育局曾发文《关于禁止使用“校讯通(和教育)”等通讯平台布置作业的通知》,规范家校互动平台管理。

据《茂名日报》报道,文件提出学校和教师要针对学生具体情况确定家校联系方式,不得向学生和家长推荐任何收费通讯方式,凡通过通讯平台与家长沟通的,均不能收取任何费用,不得向通讯部门提供学生家长信息,不得与通讯部门有任何利益关系。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