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字典畅销35年见证改革开放 “天价书”难得一见物超所值
■新快报记者 董芳
夏日炎炎,灿烂的阳光炙烤着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7月19日 -22日,第28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下称“书博会”)也在这里盛大举行。本届“书博会”的主题为“新时代,新阅读”,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1个展团的800余家出版单位参展,展销图书一百余万册。在10万余平方米展馆中,广东展团的展示面积最大,专门设置了“粤版精品图书”和“40年粤版好书”两大特殊展台,其中又以广东人民出版社的展台最为醒目,以得天独厚的出版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参展书目吸引了众多粉丝“围观”。
广东人民出版社的出版史 就是一部社会变迁史
据了解,本届书博会是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背景下组织的一届盛会,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出版协会、中国书刊发行协会、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承办。本届书博会既是对中国书业近年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也是改革开放为我国出版业所带来发展成就的美好缩影。
新快报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本届书博会中,东道主广东展团的展示面积最大,达1080平方米。广东展团共携5069种图书参展,并带来29场主题活动。广东展团中,南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旗下的8家出版单位展示的图书品种达2067种,并专门设置了“粤版精品图书”和“40年粤版好书”两大特殊展台。
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肖风华告诉新快报记者,作为南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旗下历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出版单位,今年67岁的广东人民出版社此次展出的书目为广东展团中最多,共计357个品种,其中参加精品图书展的就有57个单品及21种套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广东的出版史、社会变迁史以及40年改革开放发展史”,肖风华社长说。
参展书目中,既有紧扣时代脉搏、反映40年改革开放历程的主题出版,如《广东改革开放决策者访谈录》《广东改革开放先行者口述实录》《广东改革开放30年研究丛书》《木棉花开——任仲夷在广东》《广东改革开放全景录·广东卷》《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与全球定位》,也有珍稀文献系列,如《客家珍稀谱牒》(100册,49800元/套)、《清车王府藏戏曲全编》等。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人民出版社近年发力的市场精品图书板块也有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如《曾国藩》《朕说历史》、“蔡澜四部曲”等。尤其是漫画书《朕说历史》,样式新颖,画风贱萌,看起来完全不像是广东人民出版社的“风格”。广东人民出版社相关负责人告诉新快报记者,作为老牌出版社也要“与时俱进”,编辑团队十分关注新形势下读者的阅读需求,“特别是年轻人,阅读习惯比较碎片化、个性化,具象化,一般的历史书他们会觉得枯燥,但这本书史料扎实,又风趣幽默,因此在年轻读者中很受欢迎”。
一本广州音字典畅销35年 见证广东改革开放进程
在广东人民出版社的展位上,有一本黑色封面小小的辞典引起了新快报记者的注意。这本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广州音字典》成稿于1977年,于1983第一次出版面世,至今35年间再版多次,畅销不衰。
刚上市之初,这本字典的主要读者是广州方言区的人,因为有普通话对照,所以尤其受到中小学师生的欢迎,对他们学习广州方言和普通话起到很好的作用。随着广东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大批操着普通话或其他方言的人口进入广东务工、经商,这本书又成为他们“入乡随俗”,学习广州话的“入门书”。
“90年代初我刚来广东人民出版社工作的时候,这本书已经发行超过百万册了”,广东人民出版社总编辑钟永宁告诉新快报记者。彼时,正是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粤港文化风靡全国之际,电影《雅马哈鱼档》反映了“老广”紧跟改革开放步伐,顺应市场经济做“个体户”的故事,电视剧《外来妹》则让广东成为当时外省青年心目中的“打工天堂”。再加上大量的香港电影在内地播放,“学粤语”成为席卷全国的一股热潮。电影《甜蜜蜜》中张曼玉饰演的李翘,虽然也只是一个打工者,却因“识讲粤语”而在外省人黎小军面前颇有优越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字典的编者饶秉才教授注意到了外来务工群体对广州话的学习需求,在修订字典时又做了相应调整,比如增收一些方言字,方便方言区的读者查阅,增加了附录《北方人学习广州的话应注意的问题》,很受外省读者欢迎。
35年来,这本装帧质朴的《广州音字典》已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工具书,它陪伴了一代代的南下“淘金”者,见证了他们吃苦耐劳、开拓奋进的个人奋斗史,也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
29.8万元天价书惊现“书博会” 读者称“物超所值”
在精品展区上,广东人民出版社还展出了《容庚藏贴》《客家珍稀谱牒》、《海外广东珍本文献丛刊》《清车王府藏戏曲全编》等珍稀文献系列。其中,《容庚藏贴》定价29.8万元/套,可谓“天价”,但现场不少名帖爱好者却表示,“这套书物超所值”。
《容庚藏贴》全集收帖172种,成书182函,750余册,内容全部影印自容庚所搜集、收藏的书法丛帖,多为珍贵名帖,包括不少珍本、善本,很多名帖是首次公布。制作工艺上全部精度(400线)扫描,采用高档手工宣纸套红按选定色标线装制作,可谓精益求精,也难怪价格不菲。
另一套大型丛书《客家珍稀谱牒》,也堪称“天价书”,定价是4.98万元/套。别看价格高,它的学术价值更高。据介绍,这是第一套以“客家”命名的族谱汇编,收录福建、江西、广东、台湾、四川、浙江等地区新中国成立以前具有代表性的客家谱牒,涉及54个家族,36个姓氏,66种族谱。整套丛书共计100册,具有重大学术价值、传承价值和时代意义。
这些平时难得一见的珍稀文献,展示了广东人民出版社具有强烈的“文化守望者,知识摆渡人”的文化责任感。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肖风华表示:本届书博会以“新时代,新阅读”为主题,在新时代下,阅读已经渐渐成为了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而广东人民出版社将继续以实实在在的作品,精益求精的出品,为读者提供丰富优秀的精神食粮,为“新时代,新阅读”作出自己的诠释。“我们所做的所有工作,最终极的目的,就是为民族文化自信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