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相约 圆梦广州——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夏令营”连续举办五年,400多名留守儿童参加
昨日,由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妇联主办,广州市儿童活动中心承办的2018年“亲情相约 圆梦广州——第五期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夏令营”活动正式启动。来自贵州黔南州、毕节市,广东梅州市、广州从化区及公开向社会招募的80名留守流动儿童共聚羊城,开启为期四天的爱心之旅。广州市妇联、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等单位领导以及贵州省黔南州、毕节市妇联领导和嘉宾共130多人出席了启动仪式。
■采写:新快报记者 唐星 通讯员 穗妇宣
■摄影: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
五年400多名留守儿童参营 来自黔南州、毕节、梅州等地
仪式上,广州市妇联副主席李艳林代表主办方讲话致辞,五年来共迎接了来自贵州黔南州、毕节市,广东梅州市、广州增城区、从化区等地的400多名小朋友参加了夏令营活动。“每一个孩子都像蒲公英一样,将自己的快乐和收获带回各自的家乡,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向家乡的人民、周围的孩童传递着党和政府的关怀,在家乡广大留守流动孩子中间撒播下梦想、希望和奋斗的种子。”李艳林表示,越来越多的部门和单位不断探索和推动着关爱和服务留守流动儿童的新模式,让广大留守流动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更感到温暖的是,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留守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更多具有丰富社会工作经验与能力的专业人才和志愿者投身到为留守流动儿童服务中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多元格局。
李艳林为夏令营授予营旗,她用了“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鼓励孩子们,从小立下报国志,顽强学习、奋发图强,茁壮成长为国家、社会的有用之才。她亲切鼓励孩子们珍惜机会,通过夏令营活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感受父母为广州城市建设作出的贡献,体会父母作为广州城市建设者付出的艰辛,让这次活动成为人生道路上最难以忘怀的一段时光。
半年才能和父母见一面 他在夏令营见到了妈妈
仪式上, 参加夏令营的留守流动儿童现场表演精彩节目。来自贵州黔南州的孩子们表演舞蹈《多彩霓风》、来自毕节的孩子们表演小合唱《欢迎你到赫章来》、梅州的孩子们则表演诗朗诵《陋室铭》等,孩子们用歌声、舞蹈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喜悦以及无限的感恩。主办方还安排部分留守流动儿童与父母见面,孩子们兴奋之情无以言表,家长更是眼含泪水。10岁男孩傅友仁在夏令营里见到了自己的妈妈,害羞的他拉着妈妈的手不放。傅友仁的妈妈告诉记者:“来广东五年了,目前在潮州工作,每半年才能回老家见一次孩子。这次能在广州见到孩子,特别开心。这也是孩子第一次来广州,希望通过夏令营开拓眼界。”
据悉,本次夏令营四天三晚,在主办方的精心安排下,孩子们不仅将参观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图书馆、广东科学中心、K11艺术中心等广州城市特色建设项目,还将搭乘广府韵味浓郁的双层巴士, 了解广州历史文化科技,学习广府文化,领略新时代广州发展魅力。10岁女孩王丹穿着一身黔南州的民族服饰参加夏令营,她告诉记者:“爸妈都在深圳打工,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在老家见到他们。参加这次夏令营,是我第一次来大城市。之前在电视上看到过恐龙化石,对化石很好奇,最期待能到博物馆亲眼去看看。”
夏令营连续举办五年
已成广州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品牌项目
“亲情相约 圆梦广州——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夏令营”连续举办五年,已成为广州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品牌项目。每年暑假,一群来自贵州黔南州、毕节市,广东梅州,广州从化、增城等地的留守流动儿童,通过参与夏令营,不仅和久别的父母团聚,感受到了广州城市之美,还开拓了眼界。
帮助孩子们形成开放的心态
夏令营期间,为留守儿童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五年来,孩子们去过广州市儿童公园、广州动物园、广州少儿图书馆、广州图书馆、广东省科学中等场馆体验,参观花城广场、海心沙亚运场馆等广州城市地标,乘坐有轨电车观赏美丽的广州夜景,还与广州本地儿童共联欢、手拉手开展联谊活动。
广州市妇联介绍,留守儿童参加夏令营不仅能和父母团聚,更能开拓眼界。孩子们看了广州的城市风景,视野得到开拓, 这对他们的求学生涯是一次梦想之旅、希望之旅。同时孩子们来到广州后,感受到社会各界对他们的爱是无处不在的。广州张开双臂欢迎他们,他们对广州来说,不是陌生的客人。这会让孩子们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有来自各方的关爱,这对他们今后形成一个开放的心态,充满正能量的三观很有帮助。
五年来,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夏令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记者从广州市妇联获悉,参加第一届夏令营的孩子,现在已经读初三,其中有些孩子学习优秀,已经在当地产生榜样效应。
特色活动关注留守儿童面临问题
五年来,夏令营开展了诸多特色活动,关心留守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关注留守流动儿童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防性侵、假期安全等问题。
在“亲情相约 圆梦广州”2014年暑假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夏令营活动上,留守流动儿童和家长们一起参加儿童假期安全知识和预防性侵知识讲座,增长安全知识。在2015年的夏令营开营仪式后,主办方特别邀请了儿童心理学教育专家冯德泉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孩子们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2016年的夏令营活动中,孩子们参与名家图书阅读分享交流,聆听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老师写的《走在路上》。2017年的夏令营,安排了心理学专家设置一系列儿童心理体验活动,有团队游戏、素质拓展等,帮助孩子们打开心防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记者获悉,今年的夏令营还将开展心理拓展活动,帮助孩子培养积极心态、建立自我认同、提升心理素养,提高他们的心理抗挫能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吃饭穿衣等基本物质需求已经得到满足,留守流动儿童夏令营更多的是从精神层面上去引导他们,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梦想、励志的精神因素。广州市妇联介绍,通过参与夏令营,希望对孩子们有触动和激励,这对他们的成长、成才是一个转折点。他们回到家乡后,就像一颗种子,把这种触动传播出去,影响到他身边的人。将喜悦、快乐传播到所在的家庭和区域,让大家都感觉到社会充满了关爱。
还将探索更多新方式关爱留守流动儿童
据悉,近年来,在广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下,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妇联共同努力,开展了一系列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活动。如指导建设了首批30所“广州市流动儿童家长学校”;联合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开展了7年“让我玩”流动儿童的体育公益项目,使30万人次流动儿童受益;联合国际救助儿童会自2011年起开展了3期广州市流动儿童学校健康促进项目;联合广东省华美教育慈善基金会联手成立了7所广州市乡村儿童活动中心;设计编撰了国内首创、自主版权的《女童防护手册》绘本,派出手册20万余册受益人数高达3万以上等等。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带动社会各界更多关注留守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吸引更多具有丰富经验与能力的专业人才和志愿者投身到关爱儿童健康成长志愿服务中来,在促进城市发展同时更广惠及留守流动儿童。
在今年的夏令营启动仪式上,广州市妇联为留守流动儿童队伍赠送了《流动留守儿童安全读本》。记者获悉,今后广州市妇联还将探索更多新的方式,牵引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去关心关爱流动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