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著名书法家陈永正:这些老先生的书法是纯粹的 对于当前书坛颇有启发意义
日期:[2018-07-29]  版次:[A13]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詹安泰书法

■何绍甲书法

■何绍甲 印章


■卢子枢行书

■佟绍弼草书

■麦华三草书






■收藏周刊记者 陈福香

上世纪60年代时,我的老师朱庸斋先生说“詹先生说老是教不到好的研究生,因为研究生不能写诗不能写词”,詹先生感到很痛苦,我是老早就非常佩服詹先生。我与佟先生交往得比较多,当时佟先生还很年轻,我经常到他家里坐,陪他喝茶。何绍甲先生也是我非常敬佩的书法家,卢子枢先生几位公子跟我很熟,也经常聊天,还有麦华三先生。

这几位老先生写字没有想得很复杂,佟绍弼先生,他用一张破纸、草纸去写他的诗,写完了再拿去改。十多年前,我在开会时提佟绍弼先生,在座的很多人都没有听过他,都问佟先生是谁。

这些老先生的书法是纯粹的,对于当前来说,颇有启发意义。这几位先生的书法以后再不可能出现了,像这样的书法,这么纯粹的,无法重现。当书法在不受经济、文化各方的污染时,书法显示人的心灵会不会更加纯粹、更加自由?以前我们心里面没有什么杂念,没有什么功利,为学书法而学书法。在座的很多先生都六七十岁、七八十岁了,连登先生、卢有光先生、欧广勇先生,你们自己写诗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将来会当书法家、会卖很多钱?我相信你们没有想到。我们这辈人学书法,没有什么目的,就是爱好。现在很多青年一拿起笔来就想当书法家了,这样的话不会成为好书法家。你看看这些老先生,他们的书法那种意、那种文气、那种文化气息是不可重现的。

詹先生大词人、大学者,他的书法每一笔都是生命,都是他的学养。我认为詹体的影响很大,当代国学名家饶宗颐饶氏书法就来自于此,我许多年前在饶宗颐先生的一个研讨会上说,“饶氏书法来源于詹体”,很多先生没有看到詹体书法,现在大家看到詹体书法在饶先生手里发扬光大,我希望将来还是继续发扬。但是詹先生的书法有某些方面显得更高、显得更有清气,显得清而雅。

佟绍弼先生,他是纯粹学古的,他被称为五百年来广东草书第一人。佟绍弼先生非常保守,他写诗又学古,他指导我们写诗首先要学古人、学唐人、学宋人、学清代,他的书法学欧、学王、学碑,晚年学《书谱》、学怀素。

这就是创新。詹先生、饶先生和佟先生的书法的新是全新的,古代没有的。你看佟先生的书法古代有没有,没有。詹先生的书法古代有没有,没有。这样的诗才是真正的诗,而当代尤其是近二三十年,由于地方的美学思想进来了,所谓张扬个性,我把这个创新称为“伪创新”,为什么?每个人都想表现自己,但是他们所表现的不是个性,而是另外一种共性,越流行的东西越有共性。这五位先生,尤其是詹先生和佟先生这两位,那种新就是他们的个性。艺术最重要的就是要唯一性,不可重复的,每个人就是每个人,人家重复的就是学来的,一个天才出现的时候,他是唯一的,出现以后,后面学他的,就是合唱队。所以现在很多流行的书法往往都是功利较深。

所以我觉得如果再过十年、二十年之后,诸如詹先生、佟先生的书风能够在全国有影响,书法可能就会重现几十年前那种比较纯粹的、在功利交攻之前的状况,能够表现出个人的风格、个人的文化、个人的艺术审美,这样的书法才是真正的书法。

简介

詹安泰(1902—1967)

字祝南,号无庵,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新丰人,一直执教于中山大学,著名古典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和书法艺术家。尤其精于诗词的研究、创作,在词学界享有崇高地位。其书法初从唐碑入手,于欧、褚均多借鉴,对汉魏碑刻及章草书体亦有深入探讨,最以碑法入行书为特色,或渗入爨宝子碑,或渗入崇高灵庙碑,或渗入汉隶,或渗入章草,均能融会贯通,浑化无迹。

佟绍弼(1911—1969)

原名立勋,字少弼,号腊斋,广州人。为民国时期广东诗坛著名的“南园今五子”之一。著有《腊斋诗集》。佟先生是—位杰出的书法家。诗人书家阮退之曾推许其草书为“民国以来岭南第一人”。先生幼时学书,从唐碑入手,临习《九成宫》及颜、柳的碑帖。晚年转而欣赏晋、唐的法书,对《淳化阁帖》作了深入的探讨。

何绍甲(1904-1999)

广东番禺人。是我国早期的心理学家和音乐家,同时,又对书、诗、印有很高的造诣。192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是中山大学首届毕业生。他先后在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师范学院任教授。

卢子枢(1900-1978)

原名沛森,又名沛霖,以字行,号顾楼、九石山房、不蠹斋,广东东莞人,1922年与国画界同仁于广州组织癸亥合作画社及国画研究会。精研国画,尤工山水,善鉴赏兼擅书法。其山水从“四王”入手,历元季四大家,“上师董源,局势雄厚,笔法浓淡黑白干湿兼用,骎骎乎古,卓尔不群。”

麦华三(1907-1986)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乡官涌村人,著名书法家和书法教育家,毕生致力于书法的创作、研究与教育。十七岁起从事教育工作,1961年执教于广州美术学院。其书法在实践与研究上结合甚紧,临习与著述甚勤。麦氏书法各体皆能,对二王小楷研习尤其不遗余力。所创麦体楷书曾于上世纪60年代风靡岭南乃至全国,于书法的普及及教育贡献特多。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