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古代食客很讲究 酒器做成艺术品
日期:[2018-08-19]  版次:[A14]   版名:[收藏周刊·器物]   字体:【









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不同于现在有各种精美酒瓶装各种美酒。在古代,盛酒的一种器具叫“尊”(今作樽)。尊是一种大中型盛酒器,特别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美酒配美器,从流世的多个“尊”制品看,古人的技艺是非常高超的。

■收藏周刊记者 曾贵真

黑陶尊

●新石器 良渚文化

●高12.3厘米

浙江省杭州市出土。良渚文化的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制灰胎黑皮陶为主,这件黑陶尊是典型的器物。

有人根据良渚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陶器都普遍采用轮制,黑陶均占有一定的地位的现象,认为良渚文化与山东一带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四羊青铜方尊

●商

●上口最大径44.4厘米、高58.6厘米、重34.6千克

湖南宁乡黄材出土。四羊青铜方尊,在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之中体型最大。造型雄奇,肩部、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各据一隅,在庄静中突出动感,匠心独运。整器花纹精丽,线条光洁刚劲。通体以细密云雷纹为地,颈部饰由夔龙纹组成的蕉叶纹与带状饕餮纹,肩上饰四条高浮雕式盘龙,羊前身饰长冠鸟纹,圈足饰夔龙纹。方尊边角及各面中心线,均置耸起的扉棱,既用以掩盖合范痕迹,又可改善器物边角的单调,增强了造型气势,浑然一体。

此器采用了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将四羊与器身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使原本造型死板的器物,变得十分生动,并擅于把握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之间的处理,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启尊

●周昭王时期

●通高18厘米、口径16.8厘米、

足径12.2厘米

山东黄县归城小刘庄出土。器敞口侈大、颈部较长、腹下垂而鼓、圈足低且外侈。颈、腹间铸两周凸弦纹,中间饰屈身龙纹。

蛇蛙纹铜尊

●春秋 越

●高16厘米、口径16.8厘米

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县加念出土。铜尊呈圆形、腹部外突、颈及器腹饰有4组以云雷纹为底的双蛇蛙纹。双蛇与蛙采用浮雕方式、花纹生动。铜尊的器型与中原铜尊相似,但装饰图纹却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表现出春秋时期中原与南方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蔡侯申尊缶

●春秋 蔡昭侯时期

●通高35厘米、口径13厘米、

足径12.5厘米

安徽寿县蔡昭侯墓出土。器宽体、方口、直颈、弧肩较广、四环钮、鼓腹、矮方圈足。器盖微拱,顶中央置一套环,四边中间有四环钮,可以绳索与肩部四环钮相系。器盖口缘、器身口缘与圈足饰蟠螭纹,器身以铜嵌作兽纹。此尊缶出土时置于方鉴内,两者配合使用,尊缶为盛酒器,而方鉴则用以放置冰块。

蔡是周武王母弟叔度的封国,后因叔度参与商纣王子武庚的叛乱,被周公流放,周成王时改封叔度之子胡于蔡。春秋时期,蔡为小国,处于吴国与楚国之间,经常受到楚国胁迫,于公元前447年为楚国所灭。

鎏金鸟兽纹青铜尊

●西汉

●高14.6厘米、口径19.7厘米、

底径19.3厘米

这件铜尊呈筩形、熊形足,盖上有环和三飞鸟,器底嵌银铭文,四身鎏金,虽磨落很多,却仍显示了汉代铜器制作中发达的鎏金工艺。

鎏金是古代金属器物的镀金方法。起始于战国时期,西汉时更加兴盛。金不易氧化,且具有良好的防腐作用,因此被用于金属器物表面加工。

在汉代,酒一般贮藏在瓮、榼或壶中,饮宴时先将酒倒在尊里,再用勺酌于耳杯中饮用。当时的酒尊分盆形和筩形两大类。根据出土器物铭文,盆形尊自铭“酒尊”,筩形尊自铭“温酒尊”。

在汉代,“温酒”即醖酒,是反复重酿多次的酒。它用连续投料法酿造而成,酿造过程历时较长,淀粉的糖化和酒化较充分,是酒液清淳、酒味酽冽的美酒。所以汉代盛醖酒的筩形尊制作精美,在汉画像石中也多被置于案上,其地位远高于被置于地上的盛普通酒的盆形尊。

青釉仰覆莲花尊

●南北朝

●高63.6厘米、口径19.4厘米、足径20.2厘米

河北省景县封氏墓出土。尊侈口、长颈、溜肩、长圆形腹、高圈足。口沿下有桥形耳一对,肩部有六系,并附盖。该尊通体有纹饰十三层,除颈部贴塑宝相花及压印团兽纹外,其他均为莲瓣纹。盖纽下双重覆莲瓣,盖沿边上翘双重仰莲瓣,上腹三层覆莲瓣,下腹双层仰莲瓣纹。整体纹饰雕塑整齐细腻,上呼下应,富丽堂皇。莲花尊的纹饰内容与佛教密切相关,用于随葬代表逝者的一种精神寄托。

该尊器形硕大,庄严雄伟,做工精细,釉色青绿温润,是北齐瓷器中屈指可数的重器之一,是研究北朝瓷器及其装饰工艺不可多得的重要实物资料。

青瓷四系螭耳天鸡尊

●隋

●高25厘米、口径6.6厘米,

底径7厘米

湖北省武汉市周家大湾241号隋墓出土。此尊为鼓腹、长颈、平底,肩部有四系,双螭把手,螭嘴探入尊口作饮水状,颈部有突出竹节纹,腹部为弦纹,壶嘴为鸡首形,青色釉。隋代青瓷出现了许多新的器型,尤以壶和瓶变化较大。

壶一般分为带流和无流的两种,带流的有青瓷鸡头壶、青瓷凤头龙柄壶、八棱形短嘴壶等;无流的壶,多流行于南方,基本特征为高盘口,有颈,系贴附在肩上;瓶的主要变化是出现了盘口瓶。

青白釉双龙耳尊

●唐

●高40.1厘米,口径9.7厘米,

底径9.2厘米

圆口、长颈,颈上饰三道凸弦纹。圆肩,鼓腹,由肩向下内收,平底。肩部两侧向上伸出龙形耳,龙头长角,两侧双耳,圆眼,吻较长,张口衔沿作饮水状,体施青釉不到底,下部露胎,表面有小冰裂纹。

(文图根据国家博物馆官网)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