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纸的发明是绘画底子变革的重要开端
日期:[2018-09-02]  版次:[A11]   版名:[收藏周刊·封面]   字体:【
■苏轼 行书新岁展庆、人来得书帖合卷

■1970-1980年代红星牌各式宣纸 雅昌艺术网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赵权利:

曾有学者说,一切绘画风格史,都是材料史。无可否认,材料的变化发展,会直接影响到绘画面貌。而纸的发明,则是中国绘画底子变革的重要开端。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赵权利在一篇《纸史述略》的文章中,把纸的变迁与绘画风格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他的研究表明:“生纸的盛行,表明了文人画注重书写笔法及墨色的运用已成画法主流。”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西汉纸张已用于书写或绘制简画

纸的出现,起初缘于书写简便的要求。《纸史述略》一文显示,现在所见西汉最早的纸,是1986年出土于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墓的“放马滩纸”和1957年出土于西安灞桥汉代墓葬区的“灞桥纸”,出土纸中,有的书写有文字,或绘有地图。可知当时纸张,已用于书写或绘制简单图画了。

经过西汉造纸技术的发展,并成为重要书写材料。至东汉初期,造纸已有一定规模。东汉继续重视,桓帝时曾有“古者无纸,故用简,今诸用简者宜以黄纸代之”的命令。造纸技术快速发展,时值蔡伦为朝中尚方令,主持造纸,使造纸术得到较大发展,基本完善了后世造纸用材、技术的基本规范。

魏晋南北朝以绢为主要绘画底子

汉代纸发明以后,已逐步应用于书写和绘制简单图画。但由于初期纸质比较粗糙,还不能适用于较精细的笔法描绘。而从三国时期开始的纺织技术和纺织业的长足进步,促成的绢地材质的较大发展,以及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习惯等原因,使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绢为主要绘画底子,成一时之盛。

赵权利在文中介绍,《历代名画记》记载有一些当时的纸底绘画。如曹不兴有“杂纸画《龙虎图》、纸画《清溪龙》”、顾恺之有“白麻纸《三狮图》、白麻纸《司马宣王像》”,南朝宋陆子绥有“《周盘龙》麻纸画”、顾宝光有“《天竺僧》麻纸画”、顾景秀有“《蝉雀麻纸图》”,梁元帝萧绎也有“《游春苑》白麻纸图”等。从传世晋陆机《平复帖》、王羲之《胡母帖》以及新疆阿斯塔那、吐鲁番、甘肃敦煌等地出土魏晋南北朝时期书写用纸,可以了解当时纸的状况。

《历代名画记》最早记录宣纸名称

隋唐时期,造纸技术的进步和纸业的兴盛,使纸的应用进一步普及。当时书写用材已以纸为主,但纸在绘画中的应用并不如书写普遍。但也可以说,纸与绢作为隋唐时期的绘画底子,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隋唐时期造纸技术不断提高,纸品不断丰富,造纸区域也不断扩大,几乎遍及全国各个地区。所制纸用途也愈益广泛,除日常生活以外,主要用于书写和绘画。一般图书、史籍、信札、经文,已几乎全部用纸书写了。许多书法名品,如冯承素所摹王羲之《兰亭序》,即用桑皮纸书写。杜牧名迹《张好好诗》也是书于麻纸上的。

当时更有“麦光、白滑、冰翼、凝霜”等纸张珍品,唐代著名画家韩滉的《五牛图》《文苑图》,便是用此类“纯白、细腻、均匀”纸素所作。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曰:“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即用宣纸加蜡,使较透明,用以摹写绘画,这是最早关于宣纸名称的记录。

其它地区所制纸也有经常用于绘画的实物和记载。1969年新疆吐鲁番唐墓出土唐代设色花鸟图,有装饰图案的性质。画幅巨大,由数幅纸粘结而成,纸质为经涂布研光的白色麻纸。最著名的是韩滉所作《五牛图》,绘制于桑皮纸底,纸面平滑。另一为韩干《照夜白图》,亦是纸本。由此并可知,纸张用作画底,已普及于各个阶层。

赵权利认为,五代两宋时期是画法大变革的时代,精工富丽的画法保持了唐代的基本风格,而水墨画法继唐代王维以后的逐步兴盛,使得纸这种材料愈来愈显示出它对新画法非常适用的优越性,因此迅速普及。

北宋中晚期画家李公麟,注重写生,博采众长,发展了晋代画家顾恺之与唐代画家吴道子的技法。精于白描,造型准确,运笔如行云流水,神态自若。而他的《五马图》与《醉僧图》等人物画与山水画之成,均得力于“澄心堂纸”之助。

另外米芾、苏东坡的许多法帖,如《苕溪诗帖》《韩马帖》《人来得书帖》,以及赵佶《千字文帖》等,也是书于各类皮纸上的法书名作。

纸代替绢成为绘画的主要底子

开启了纸地时代的到来

文人画的盛行及水墨画法的发展,以及以书入画、逸笔草草等笔法的兴起,使元代绘画用材也发生了一定变化。纸代替绢成为绘画的主要底子,开启了纸地时代的到来。这时期绘画以纸为底,与绢底相比已占绝对优势。这既是宋代以后书画纸质提高和产量扩大的结果,同时与元代文人画兴盛所带来的技法变化也有很大关系。日常书写自唐宋以来已以纸为主,而文人画注重以书人画,书画之间用笔用墨同法的原理,使他们更加重视纸的运用,可使绘画的笔法便于具有书法用笔的趣味,并便于挥毫运墨,因此纸地遂代替绢地而盛行。

赵权利介绍,明清时期,绘画以纸为地更加普遍,与绢等其它材料相比已占绝对优势。随着制纸技术的进步,绘画用纸除承继宋元并在纸质上更加进步外,生纸开始应用并迅速普及,成为明清时期绘画用纸最显著的变化。与此同时,人们对纸性品格也有了更细致的体会和更高级的要求,宣德纸和泾县纸等新的著名纸品相继出现,并广泛用于绘画。

生纸是指抄成后基本未经再加工的纸张,其特点是渗化性能强,易吸墨。这种纸的应用是由明代中叶吴门画派出现而开端的,其中沈周是现知最早使用生纸作画的著名画家。

明代嘉靖前后,陈淳、徐渭等画花鸟创大写意技法,运用浓淡不同墨色在未干时相互渗化的作用,取得淋漓酣畅的水墨效果,就是在生纸上完成的。尤其清代以后,生纸已被更多画家,主要是文人画家所应用,如清初八大山人、石涛、髡残,清中期扬州八怪中的郑燮、黄慎、李方膺、李解、高翔,清末海派赵子谦、虚谷、蒲华、任颐、吴昌硕等,均主要用生纸作画。生纸的盛行,既是文人写意画技法运用的要求,而在其应用过程中,又促进了写意画技法的丰富和完善。同时,生纸的盛行,也表明了文人画注重书写笔法及墨色的运用已成画法主流,因此具有标志绘画已进入更加显著的文化划时代的意义。

历代名纸:

●澄心堂纸

“澄心堂纸”是南唐时期后主李煜精选皖南宣纸、在南京特设局令承御监造和创制加工的一种珍贵宣纸品种。因成纸后贮藏于南唐烈祖李昇节度金陵时晏居、读书、阅览奏章的日常活动场所——“澄心堂”,故而后人称之为“澄心堂纸”,其实就是一种珍贵的“熟宣纸”,史称加工宣,亦称蜡笺。

●宣德纸

宣德纸是明代宣德年间开始,由江西西山纸局所造褚皮纸系列的统称,系由西山贡纸演变而来,可用于绘画、书写等。该纸洁白,纸质匀细、坚实,属上乘褚皮纸,可说已超过澄心堂纸的质量。董其昌书画合璧八册中之水墨画,应为以宣德纸所作。宣德纸的制造,在优质书画纸的发展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泾县宣纸

泾县纸即著名的安徽泾县宣纸,是明清时期兴盛起来的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的书画用皮纸,系因地(泾县属宣州所辖)而得名。宣纸历史可上溯至唐代,但那时的宣纸原料可能与明清时期并不相同。清代时,泾县并曾仿制宣德纸,因而又吸收宣德纸之长,使其技术得到改进,质量更加提高,从而超过宣德纸,成为清代最为流行的书画用纸。“宣纸”之名后来发生衍变,已泛指各地所产书画用皮纸了。

(本文部分内容据赵权利《纸史述略》,穆孝天《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兼论宣纸及其与中国书画的不解之缘》,《宋元时期的名纸》)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