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明年9月10日,马云正式交棒张勇!
日期:[2018-09-11]  版次:[A15]   版名:[财眼]   字体:【

为这一棒,他们准备了十年

新快报讯 记者郑志辉报道 周末起,让全球商界、媒体界屏息以待的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退休”传闻,昨天一早由马云自己揭开了谜底。在一封题为“教师节快乐”的公开信中,马云宣布:一年后的阿里巴巴20周年之际,即2019年9月10日,他将不再担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届时由现任集团CEO张勇接任。

这是马云深思熟虑、认真准备了十年的计划。10年前,阿里巴巴创建合伙人机制,来解决规模公司的创新力问题、领导人传承问题、未来担当力问题和文化传承问题,以制度和人、文化的完美结合,让公司得以健康持续发展。马云在信中说:“我们相信只有建立一套制度,形成一套独特的文化,培养和锻炼出一大批人才的接班人体系,才能解开企业传承发展的难题。为此,这十年来,我们从未停止过努力和实践”。

将在一年后接任董事局主席的张勇,被马云称为合伙人机制下人材梯队中的“杰出商业领袖”。马云认为,在担任CEO的三年多中,张勇带领阿里实现连续13个季度持续健康高速增长,已经证明自己是中国最出色的CEO;更因为他的战略格局和组织文化传承上的担当,阿里巴巴的接力火炬交给他和他领导的团队,是马云与阿里巴巴合伙人群体现的最正确的决定。

马云从容交接的底气:合伙人机制

马云得以从容地宣布不再担任董事局主席,底气源于他和阿里巴巴创始团队亲手建立的合伙人机制。

阿里巴巴创业之初立下的愿景之一是“活102年”,十年前,马云就问自己这个问题“如何保证马云离开公司以后,阿里巴巴依然健康发展”,他的答案是,“建立一套制度,形成一套独特的文化,培养和锻炼出一大批人才的接班人体系”。

2009年,在阿里巴巴只有10岁的时候,这家公司就建立了合伙人制度,这在全球公司治理中也是独一无二的。不过,也正因为此,这一制度在诞生之初曾受到外界非议,批评者认为这破坏了“同股同权”的平等原则,是出于创始人和公司管理层保持公司控制权的考虑。2014年,香港联交所因为对合伙人制度的怀疑,错过了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才由此远赴美国上市。

阿里巴巴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当时曾公开撰文阐释说:“不少优秀的公司在创始人离开后,迅速衰落,但同样也有不少成功的创始人犯下致命的错误。我们最终设定的机制,就是用合伙人取代创始人。道理非常简单:一群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比一两个创始人更有可能把优秀的文化持久地传承,发扬。”

阿里巴巴对合伙人的要求颇高——“在阿里巴巴工作五年以上,具备优秀的领导能力,高度认同公司文化,并且对公司发展有积极性贡献,愿意为公司文化和使命传承竭尽全力”。

今天,在阿里巴巴集团的36位合伙人中,已经有两位“80后”——天猫技术负责人吴泽明和蚂蚁金服副CTO胡喜。现任的淘宝总裁蒋凡,是一位“85后”。在资深总监以上的核心管理人员中,“80后”占到14%;而在阿里巴巴的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中,“80后”已经占到80%,“90后”管理者已超过1400人,占管理者总数的5%。

值得留意的是,马云并不是退休,他仍然是阿里巴巴000001号员工与合伙人,同时还是乡村教师代言人、阿里巴巴脱贫基金主席、马云公益基金创始人、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青年创业和小企业特别顾问……他在公开信中说:“我想回归教育,做我热爱的事情会让我无比兴奋和幸福”。教育、脱贫、环保、公益,都是他长久以来已经投身和将更加投入的事业。

接任马云:创造者张勇

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的张勇先后在安达信、普华永道两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2005年加盟盛大,历任财务总监、副总裁兼CFO,2007年加盟阿里巴巴出任CFO。

2009年3月,张勇接手了处于困境中的淘宝商城,以内部创业的姿态主导了天猫的崛起,在阿里巴巴原有的商业模式上创造了赋能全球品牌的新模式。同样由他提出创意与主导的天猫“双11”,更是一经推出即成为现象级商业盛事。

张勇还在诸多方面改变了阿里巴巴,包括重新设计了淘宝的商业模式,并在之后力主举全集团之力“All in无线”,奠定了阿里巴巴从PC端向移动互联变迁的最重要基础。张勇还主导投资了苏宁、银泰,打造新零售标杆盒马,入股高鑫零售,收购饿了么,和星巴克等一系列国际品牌达成全面战略合作,使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成为2017年以来的全球商业关键词和重要趋势。

马云曾说过,“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做CEO”,但同样是CFO出身的张勇,如今不仅深刻融入了这家拥有强烈文化和价值观的公司,更强烈影响了阿里巴巴的风格和未来走向,2018年更被《财富》杂志评为中国最佳CEO第一。

作为阿里巴巴经济体的建设者和驱动者,张勇对阿里巴巴使命的定义是,“在数字经济时代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张勇曾提出,阿里巴巴中期目标是到2020年GMV达1万亿美元,远景目标是到2036年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1000万盈利小企业、创造1亿就业机会。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