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压在我心头多年的难题,有希望了”
日期:[2018-09-13]  版次:[A11]   版名:[2018新快报寻亲圆梦行动]   字体:【

哥哥失踪侄儿被拐,广州送报女工盼有生之年能找到他们再见一面

今年44岁的刘女士,老家在广西南宁横县的农村,目前在广州做一名送报工。前几天,在派发报纸时,刘女士随意翻看新快报,发现一则让她激动不已的新闻。“新快报正在进行‘寻亲圆梦行动’,我觉得压在我心头多年的难题,有希望了……”她说,希望尽自己最后的努力,通过新快报的寻亲平台,寻找亲哥哥和大侄子的信息,让离散十几年的家人,有重新团聚的可能。

留下家书离开亲人

刘女士有三个哥哥,失踪的是她的二哥,名叫刘植势。

1970年出生的刘植势,在读完小学后,因家境贫困辍学,孤身前往广西南宁做了小童工。1994年,24岁的刘女士来广州打拼,次年,二哥刘植势也来广州投奔,兄妹俩当时靠摆摊卖塑胶花谋生,虽然生意清淡,但糊口还算没问题。刘女士说,在广州熟悉了一段时间后,二哥跟着老乡开始学坏,偷鸡摸狗的事没少干。

1996年,因为偷东西被抓,刘植势的同伙扎伤了保安的眼睛,一同被抓的刘植势也被判了刑。

“本来判了15年,后来争取去了西宁服刑,有了减刑的机会。”刘女士说,2003年,二哥在青海西宁刑满释放,可他只留下了一封家书,从此不见踪影。“在那封家书里,二哥让我们不要找他,他说西部正在大开发,如果挣不到钱,绝不回来见我们。”

父亲病逝时泪流不止

刘女士说,多年来,她很多次想放下一切去西宁找二哥,“直觉告诉我,二哥一定留在西宁了。”可无奈家中老老小小都离不开自己,刘女士始终无暇,也无钱去找哥哥。

2017年,刘女士的父亲因肺癌去世。临走前,老人一直嗫嚅流泪,刘女士知道,父亲心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再见二儿子一眼。“我看着爸爸的样子,心里特别难过。二哥啊,妈妈还在,我还在,你能不能在我们有生之年,让我们再看你一眼,确认你平安?”刘女士突然泪如雨下,“我从来没有忘记过他,就算拼尽最后一口气,我也要找他等他……”刘女士说,这么多年,刘植势连自己的妻儿也没再联系,他的孩子如今已长大成人,都在南宁生活。

“二哥,如果你能看到这个消息,知道我们都在找你,一定要回来,一家人再团聚。”

大侄儿也失踪12年

刘女士失踪的亲人,不止二哥刘植势一人。1996年6月1日,当时年仅四岁的刘伟源——刘女士大哥的儿子,在员村三横路附近被人拐走,至今下落不明。

“当时一帮小孩在一起玩,后来据熟人说,看到有一个男的把伟源抱上摩托车带走了。”刘女士坚信侄子能记得亲生父母的信息,“他当时虽然只有四岁,但是记忆力很好,陌生的路带他走一次就认得了,他知道自己的爸爸叫刘植威,妈妈叫陈月兰,也知道自己的老家在广西南宁的方村。”

刘女士说,侄子被拐后,有人打过电话索要赎金,“我们报了警,后来去交钱的地方,没找到人。”她记得,自那之后,就再没有任何关于伟源的消息。可惜的是,刘女士没有侄子的照片,她只记得在孩子左胸上有一个浅褐色胎记。

“这些年,我大哥也一直在找孩子,但找不到。我们一家人最大的心愿,就是他能被好心人收养,平安健康地长大。”刘女士说,如果二哥和孩子都有好的生活,家人不会去打扰,只盼有生之年,能再见一面了却夙愿。

温馨提示

感谢每一位曾为流浪儿提供过寻亲线索,陪他们纠结、迷茫、风雨同行的志愿者;感谢每一位仍在关注寻亲行动、心系流浪儿童的读者。如果您是孩子的亲人,或是可以为“寻亲”提供线索的知情人,请拨打本报寻亲热线电话18665089067,或儿保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20-82266873。

■专题策划:新快报记者 张英姿 专题统筹: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专题采写:新快报记者 严 蓉 潘芝珍 李斯璐 专题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飞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