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出台防卫过当“认定标准”有助司法公平
日期:[2018-09-20]  版次:[A02]   版名:[评论]   字体:【

■李英锋

据《新快报》报道,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关于在司法解释中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规划(2018-2023)》。其中提出,要在司法解释中大力弘扬正义、友善、互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道德要求,适时出台防卫过当的认定标准、处罚原则和见义勇为相关纠纷的法律适用标准,鼓励正当防卫,保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

去年和今年,有两起有关正当防卫的典型案件引发舆论对正当防卫认定标准和尺度的广泛关注、讨论。这两起案件的情节、过程,公众产生了一些疑问和困惑——正当防卫的清晰边界在哪里?正当防卫和防卫失当的具体情形分别是什么?公检法等部门在办案过程中认定正当防卫的“自由裁量权”有多大?如何保障正当防卫认定的科学性、合理性、精准性?

最高法制定规划,提出要利用司法解释出台防卫过当的认定标准、处罚原则,鼓励正当防卫,也即给正当防卫划清底线,拉出“白黑名单”,因应了社会各界的呼吁,也符合法治建设的需求。

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规定过于原则,由于相关配套细则、标准的缺失,警察或法官在办理有关防卫的案件时更多依赖于自己的主观理解、判断和经验。办案人员的法律素养、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理解问题的角度、拿捏的尺度也不同,案情的复杂多样、千差万别又增添了判定的难度。

2015年,有研究者从全国各级法院公示的正当防卫案件中选取了224份判决书,并从中筛选出判决样本100份,进行统计分析,最终数据显示,被认定正当防卫的判决比率为6%。如此之低的正当防卫认定率显然有些不太正常,而在不正常的认定率背后则是司法机关判定正当防卫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公正性的不足。

如何认定正当防卫关乎公民的切身利益,乃至整个人生的走向,司法机关认定的尺度稍有差池,正义就可能变成非正义,守法公民就可能变成罪犯,就可能身陷囹圄,失去人身自由,甚至承担其他责任。公民正当防卫的选择还可能被误导,正当防卫的决心、信心还会受到影响,这不利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不利于弘扬社会正气。

认定正当防卫需要一把精准的司法尺子,需要相关标准。最高法通过出台司法解释、定期发布各种类型指导案例的方式明确正当防卫的细分标准,就给认定正当防卫提供了明确、权威的依据和标杆,使公检法等部门在判定防卫行为时更加精准、规范、统一,使办案更具公信力,能给民众带来更多公平正义。公民在与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时也会心中有数,更有底气。这把司法尺子有助于鼓励人们勇敢理性地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有助于打击犯罪,惩恶扬善,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安宁。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