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广东工行关注“扶志+扶智”
日期:[2018-10-17]  版次:[T17]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广东工行2016-2018连续三年在“融e购”电商平台开展“岭南荔枝节”活动,助力农户拓展荔枝销售渠道。

■广东工行融资支持的韶关曲江粤电新能源公司光伏扶贫项目,有效助力当地贫困户增收脱贫。

■工行组织志愿者队伍到肇庆封开县平凤镇挂钩扶贫村,帮助贫困户收割香蕉等农作物。

■在工行的帮助下,梅州五华县黄塔村的百香果园结出累累硕果。

改造危房、爱心助学、助力就业……在解决贫困村村民一时困境的同时,广东工行还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思想脱贫。广东工行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在关注贫困者的经济收益、加大生活扶贫、产业扶贫的同时,大力推进精神扶贫,在日常扶贫工作当中,看重人文关怀,有效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250名干部活跃在粤各地山区

相继为两个村扶贫5年,年近60岁的河源工行扶贫干部何培耀原先是河源工行连平支行内控主管,如今负责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胜利村的对口扶贫工作。2016年底他刚到村里时,还有10户贫困家庭住在泥砖瓦房,每逢刮风下雨,这些村民都胆战心惊。

了解到这种情况后,何培耀立即行动,逐户摸查核实具体情况,因户施策为住房困难户改造危房,如动员和协助贫困户申请国家房屋补助资金、协助沟通民政部门争取政策支持、协调村两委解决地皮问题等等。2017年,10户贫困家庭的危房改造全部完成,还购置了桌椅、床等生活物品,生活条件改善了不少。

工行梅江支行副行长熊远明是梅州五华县岐岭镇黄塔村的第一书记,当熊远明得知贫困户巫大叔在读大学的儿子因家贫想弃学时,他立即与孩子联系,鼓励其不要放弃学业,坚定其立志成才的信念,并用自己有限的工资为孩子支持了部分生活费用。为切实改变这个家庭境况,熊远明还安排巫大叔到扶贫签约合作公司打工。当巫大叔领到第一笔工资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现在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熊书记就像是我们的家人一样,真是太谢谢他了!”

何培耀、熊远明是工行众多扶贫干部中的一员,数据显示,目前该行各级机构共派出近250名全职或兼职的扶贫干部,他们既有来自分行的中高层管理者、也有支行的负责人、还有来自网点的普通客户经理、柜员……这些扶贫干部活跃在粤东西北各地的贫困山区、贫困群众中,对口200余个贫困村、近2500户贫困户约7600人进行帮扶。

激发内生动力,提高产业技能

在个别村民眼中,银行是“财神爷”,看到来了位银行的扶贫干部,以为可以等着“白花花的银子”直接脱贫,存在明显的“等、靠、要”思想。还有部分村民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不高,脱贫手段、工作技能欠缺,心理也存一定畏难、畏新情绪,导致长期贫困或返贫。

面对这种情况,广东工行在扶贫中十分重视“扶志+扶智”工作,通过强化思想工作、党课学习、大力推动知识技能培训和宣传等方式,激发当地脱贫的内生动力。

针对贫困村村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不敢从事没有做过的产业等难题,该行扶贫干部积极通过自身资源和工行平台广泛邀请专家为当地村民开展培训,帮助村民快速提高相应技能。

如梅州五华县黄塔村的扶贫干部熊远明主动邀请专家对黄塔村的地理、土壤、气候等情况进行检测和科学论证,同时广泛听取当地干部群众对脱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该村确定了以百香果、柚子种植为主导,鸡、牛等家禽家畜为主要辅助产业的发展框架,并为村民开展多次培训,及时打消村民顾虑。

目前,该扶贫基地种下的250亩百香果已开花结果,成功解决50多名村民就业问题,其中涉及贫困家庭23户,还吸引省科协等多个挂钩扶贫单位到该村取经。

因地制宜,工商银行广东各地“造血”

除大力扶持危房改造、助教助学、重大疾病救助等住房、教育、医疗等民生项目外,广东工行还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专业优势,因地制宜下大力气培育各地的“造血”功能,结合各地经济特点与政府战略规划开展金融精准扶贫。通过建立和扶持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助力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截至2018年9月末,广东工行扶贫贷款余额104930万元,较年初增加3424万元,近五年其他扶贫帮困相关经费投入超2000万元,助力不少贫困村民解决就业难题,实现“真脱贫”。

●阳江 合作社帮扶贫困户养殖

2016年,阳江市阳东区那龙镇九三村与广东工行确立对口扶贫关系,全面摸查后,广东工行确定对63户贫困户146人进行帮扶,逐一建档立卡,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对特别困难的家庭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确保有限的资源切实用到贫困群众身上。

该行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密切合作,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和“公司+合作社+农户”为合作模式,成立“阳江市阳东区九三种养专业合作社”,将大棚种菜和养殖黄牛纳入重点产业扶贫项目。项目总投资113万元,其中工行已帮助九三村完成出资79万元。

2017年末,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45元,较2015年,也就是工行对口扶贫之前增长了61%;村集体收入3万元,比2015年增加了29200元;贫困村实际减贫人口120人,脱贫率达88%。

●茂名

茂名荔枝网上销遍全国

在茂名,工行积极推广互联网精准扶贫新模式,充分利用工行“融e购”电商平台帮助贫困地区优质企业、优质产品和特色资源走向市场。

如茂名高州盛产岭南著名佳果——荔枝,工行于2016-2018连续三年在“融e购”电商平台面向全国客户开展“茂名荔枝网上行 扶贫助农在行动”主题活动,以互联网+农业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特点和工行品牌、渠道、资金等优势,实现农户和消费者“双赢”。

据统计,活动开展三年来累计销售额超320万元,销售荔枝鲜果达8.3万斤,既帮助贫团农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也为地方农业产业带来新机遇。

●韶关

光伏发电项目有声有色

广东工行今年4月顺利完成曲江粤电新能源公司光伏扶贫项目1.8亿元审批,截至9月末项目已提款10480万元,这是该行首笔光伏扶贫项目贷款业务。

该项目建设规模3.69万千瓦,总投资约2.58亿元,被省发改委纳入广东省光伏扶贫电站项目清单,不仅能有效推动当地并网光伏电站的建设和光伏产业的发展,提高地区供电能力和工业产值,项目产生的分红收益还可实际帮助曲江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29户4094人实现脱贫,具有良好社会效益。

●江门

解决扶贫企业融资困难

广东工行在江门创新开展“政银保”融资业务,由当地市政府及保险公司为扶贫企业提供风险担保,银行在一定额度内为企业提供纯信用贷款,并在利率、贷款规模、审批效率等方面予以一定倾斜,有效解决部分扶贫企业缺少抵(质)押物而导致的融资难问题。

截至2017年末,工行江门分行对公精准扶贫贷款8户,贷款余额11749万元,吸纳省标建档立卡贫困户51人实现就业。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黎华联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