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以产业撬动贫困 广东农行助贫困户“有恒产”
日期:[2018-10-17]  版次:[T16]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广东农行驻村干部彭俊岳与新发园林产业园苗圃基地负责人交流种植情况。

■广东农行捐建的麦湖村公共服务站。

■广东农行创新扶贫模式助建陆河县新发园林苗圃基地。

■广东农行创新推出“惠农e贷”助力贫困户轻松获得贷款。

增收、吸收就业、解决土地丢荒

《孟子》中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在帮助脱贫攻坚中,产业扶贫被认为是根本举措,没有产业带动,就难以彻底脱贫;缺乏产业支撑,更难以持续脱贫。广东农行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在汕尾市陆河县,广东农行推行“信贷资金+农担公司保证担保+企业+产业基地+农户”模式,实现多赢的扶贫增收效应,而在肇庆德庆县、河源和平县,广东农行则通过精准扶贫贷给在扶贫路上艰难前行的农户搭一把手。通过苗圃基地、家畜养殖、百香果种植等产业,贫困户得以实现就业增收,广东农行也完成了“造血”式金融扶贫的质变。

1

产业带动 苗圃基地增收多赢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曾是中华民族农民延绵数千年的生活方式。然而,这样的生活方式被逐渐离弃。

“农产品销路不好、价格低,经常是丰产不增收。”农行陆河县支行副行长、驻麦湖村第一书记彭俊岳来到麦湖村的感想是,当地农民对种植失去了信心,宁愿出去打工,也不在家耕种,造成了大量的农田、山地丢荒,造成了极大的土地资源浪费。

汕尾市陆河县是建县30周年的年轻客家贫困县,现有人口30多万人,在农村多以外出经商及务工为主,盛产青梅、荔枝、龙眼、橄榄等水果,是中国青梅之乡。然而,即使在这样一个青梅之乡,彭俊岳表示:“很多良田已经丢荒二十年以上。”

广东农行从2016年开始,就定点帮扶陆河县河口镇麦湖村,这是陆河县最大的贫困村,广东农行驻村工作队和麦湖村“两委”共同确定了贫困户145户、445人。

产业带动是农行采用的金融扶贫模式。广东农行推出了“农行信贷资金+农担公司保证担保+企业+产业基地+农户”模式,实现多赢的扶贫增收效应,成效卓著。

在这个模式下,新发园林公司承诺每年安排12万元红利用于麦湖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增收,带动全村贫困户增收;园林苗圃基地在麦湖村租赁土地430亩,解决了部分贫困户土地丢荒问题,受惠贫困户有20户;公司还吸收了第一批贫困户10人就业。

除此之外,为增强麦湖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广东农行安排帮扶资金100万元,入股由陆河县政府统筹的资产性投资项目。该项目由陆河县财政担保,年回报率10%,期限15年,每年分红款均用于贫困户,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

如今,数据显示,2016-2017年,麦湖村已有124户、351人预脱贫,占建档立卡贫困户的86.1%。

2

精准扶贫 贫困户只需要还本

在肇庆德庆县的养牛户何竹群,同样达到了脱贫的标准,却是通过不一样的方法。

按照广东农行制定下发《2018年金融扶贫工作意见》,其部署年度金融扶贫工作,包括扶贫小额信贷、产业项目带动、定点帮扶、作风整治、风险防控、组织推动等各方面。

不同于麦湖村的“产业项目带动”,何竹群脱贫的契机是“扶贫小额信贷”。

作为肇庆德庆县九市镇榕树河村的一个养牛户,因为家中贫困,何竹群的养殖规模一直上不去,生活还处在贫困线以下,全家月收入仅七八百块钱。何竹群这样的贫困户,属于自主发展型,缺乏的是能使生产养殖规模扩大的资金,只需要外界搭一把手,就能“好风凭借力”,通过自己的双手脱贫。

刚好,肇庆是广东农行探索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精准扶贫贷”的试点地区。在这里,广东农行创新推出 “1+2”专项扶贫贷款模式,该模式锁定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政府扶贫基金担保和农行贷款支持,共同助力贫困户脱贫。而“精准扶贫贷”贷款期限长达3年,利率为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由政府扶贫基金贴息。贫困户只要还本即可,无须支付利息。

因此,在农行工作人员了解到何竹群的实际困难后,便与县政府、扶贫办沟通,经过核实调查,何竹群符合“精准扶贫贷”的办理条件,于是农行很快为他发放了3万元“精准扶贫贷”。有了这3万元的资金,何竹群立刻买了2头牛、20头猪。经过精心饲养,卖出的牛和猪给他带来了两万多元的收入。

数据显示,广东农行目前已向3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直接发放“精准扶贫贷”,累计投放10万元。

3

入股种植 农户年底可以分红

因为各地的不同情况,扶贫贷的落地,有着不一样的操作方式。

在以种植百香果闻名的河源和平县,广东农行因势而变,推出“政府扶贫办基金+百香果种植基地+贫困户”的信贷模式,目前已发放“精准扶贫贷”383万元,惠及94户贫困户。

和平县种植百香果面积已近5万亩,是不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在和平县,农行与县扶贫办、百香果种植大户合作,由农行为种植大户提供资金支持,扶贫办向其补贴贷款利息的方式,共同带动贫困户种植百香果。

当地公认的农民创业致富种植能手,是百香果种植大户陈日煌和陈德财,他们经营的百香果种植园面积共有110亩,年产值高达84万元。两位种植大户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召,自愿带动帮扶村里的贫困户以入股方式种植百香果。

每位贫困户入股百香果基地的资金为6000元,这笔入股资金全部由县扶贫办、种植大户分摊,农行向参与扶贫项目的种植大户定向提供“精准扶贫贷”。如此一来,贫困户便能够真正实现依靠双手走上脱贫致富路。按照合同约定,每位贫困户按照入股亩数的4成比例进行分红,预计到年底,通过种植百香果,每人至少可获得5000元的保底收益。

“在政府和农行的帮助下,我入股了村里的百香果种植基地,期待今年有个大丰收,到年底多分点儿红!”家住和平县合水镇大罗村的村民郑向东高兴地说。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黎华联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