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化根底决定艺术创作高度
日期:[2018-11-01]  版次:[A06]   版名:[城事]   字体:【

四岁开始学书法,如今是古文字学专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田炜谈美育:文化根底决定艺术创作高度

新快报主办的第四届“翰墨青春 传承岭南——2018广东青少年书画大赛”正在火热征稿中,从每年的征稿量以及社会反馈来看,从社会大众到专业院校,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热潮,美术界对美育也有了更深入更广泛的讨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田炜,四岁起就师从名家学书法,大学的专业选择更是受益于书法。他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化根底决定艺术创作高度,青少年学习书法应该扎实地学习和继承传统。”

■新快报记者 陈福香

“书法锻炼了我的抗挫折能力”

新快报记者:请您简单谈谈自己的书法教育经历。

田炜:我从四岁开始跟广东省著名的女书法家陈遇荣老师学习书法,陈老师非常注重基本功的训练,所以在跟随陈老师学习的两年左右的时间,我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这个经历给我传递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书法是有规矩的。

老师一直强调文字学对书法的重要性,当时就让我购买容庚先生编著的《金文编》、罗福颐先生主编的《古玺汇编》《古玺文编》等,这些书我现在还在用。

1999年,我考上了中山大学中文系,选修了古文字学、出土文献学等课程,由此对古文字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古文字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后来还选择了古文字作为研究方向并攻读博士学位。我在古文字的学习中提高了识力、拓宽了眼界,拓宽了眼界,古文字的学术训练和研究对书法的创作影响很大,影响甚至超过了创作本身。

新快报记者:从现在来看,您认为书法学习对您有着怎样的意义?

田炜:首先,在学术上的影响就是我在古文字学的学习比其他人更早走上研究道路,书法培养了我对古汉字的认识,书法学习中对字形的独特敏感对我的专业研究帮助很大。

其次,书法是一种美育,也很好地锻炼了我的耐性、抗挫折的能力,让我明白事情不是为了做完就算完成,而是做好才算完成。就像写字一样,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写,写好了才算完成。如果为了完成任务,写一百个也不会有真正的收获。最后,我的性格和价值观都会受到书法的影响。

学书法,几岁入门为佳?

新快报记者:著名画家林墉说,对书法的教育,大家都要提前一点。关于书法入门的年龄,多大合适呢?

田炜:书法入门的年龄要因人而异,如果能早学,当然最好,因为到最后我们发现,最终能否成为大家,有没有童子功很重要。不过,年龄这个问题,也要两面看,有些人早学也可能存在早放弃的问题,而晚学则在理解力、自控力方面比早学的孩子更胜一筹。所以,我的观点是,不管是早学还是晚学,学了就好。

新快报记者:近几年来,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书法教育,很多中小学都有书法课程。那么,书法学习先从硬笔还是毛笔入手更好?

田炜:关于书法学习,具体是学习硬笔和毛笔要看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和预期目标,如果只是单纯希望写作业把字写好看 ,学硬笔就可以了。毛笔书法的内涵比硬笔丰富得多,毛笔的用笔不是单线条,讲究用笔的方圆、疾徐、轻重,用墨的浓淡、润燥,结构、章法布局的疏密、动静等等,有时候甚至是富含哲理的,我觉得这可能只有在毛笔书法里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因此,对于硬笔还是毛笔的选择,我认为最终要看需求。另外,硬笔和毛笔没有冲突,我学书法的那个年代直接从毛笔入手,但是在班级里,硬笔也是写得比较好的几个之一,在我看来,这就是毛笔训练带来的帮助。

新快报记者:书法的学习比较枯燥,在平时的学习中,有哪些方法可以提升小孩对书法的兴趣?

田炜:我记得当时跟陈遇荣老师学习,她在点评我的习作时,通常会以奖励铅笔的方式鼓励我,我也感到很满足。我也赞同用一些互动的学习方式或者是物品奖励的方式作为辅助手段,但长期的书法练习就是枯燥的学习,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能否坚持才是最重要的。学习永远没有单纯的玩乐有趣,但一味地迁就也不是成功的美育。关键是家长在引导陪同的时候,能够静下心来陪孩子坚持,孩子只要培养好的习惯,他对书法的兴趣自然也就培养起来了。

“启功先生曾教导我要多读书”

新快报记者:有书法专家认为,青少年学书法,就应该老老实实临帖,您觉得对吗?

田炜:我很同意这个观点,创新没有错,没有创新人类不能进步,但书法创新不是空中楼阁,是在大量学习古人,扎实继承以后才能创新。

从理论上说,人人可以创新,但实际上说,了解历史的人就知道,历朝历代真正能称得上创新的书法大家凤毛麟角,能否成大家,要看艺术家个人的天赋、勤奋、学识、个性等多方面综合的结果,甚至还需要运气和环境的配合。

对于青少年的书法学习,做好传承就不错了,我们要明白并坚持这一点。我们可以立志当大家,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大家之路,如果能在大量的继承上又有创新,那就是最高境界,但最终能达到这个境界的,不是一般人,甚至不是一般专家能达到的。

新快报记者:您曾经说过,文化根底决定艺术创作高度,哪些书籍对您的书法创作有比较大的影响?能否给正在学习书法的青少年推荐一些书籍?

田炜:书法入门论著多如牛毛,好像以前沈尹默先生写的《谈书法》《书法漫谈》等都很有影响,张桂光先生的《书法教程》,对书法的名词术语、学习方法、碑帖、字体、用笔、章法等都有扼要的介绍,也适合初学者阅读。另外就是要看书法史,大体把握书法的规律及其兴衰交替的过程。

中国人向来重视“外功”,南宋诗人陆游的《示子遹》言:“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也就是说,判断诗人的标准,并不仅仅是看辞藻,关键在于诗人的学识、涵养和眼界。学习书法不能急于求成,要在美学、文字学、文学上下功夫,书法自然就写得好了。

我记得还在读小学的时候,有次启功先生来广州,我站了一上午看他写字,后来还把自己的习作给启功先生看,启功先生说:“小孩子写成这样已经不错了,但是不能只练字,要多读书。”启功先生一边给我示范,一边问我:“你知道这个字的草书为什么这么写吗?你多读书才知道它的来源,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写,理解了才能写得更好。”很多年后我才明白这个道理,技法可以补,但是“外功”很难补,这就是读书的重要性。

新快报记者:那么,在对于青少年学习书法的碑帖选择上,您有什么建议?

田炜:碑帖的选择很多,很难三言两语讲清楚,因为这涉及到字体、个人眼光、性格等多方面的因素。但我想,选用碑帖至少有一个原则,就是选用历朝历代的名碑、名帖。名碑、名帖之所以“名”,是因为它们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而支撑传统审美观念的,实际上是中国的民族文化。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是会发生变化的,但真正最经典的、最核心的东西是超越时代的,所以大多数历朝历代的名帖到现在依然得到大家的推崇。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们仍然津津乐道于王羲之、颜真卿的原因。已经有书法基础的青年,还可以关注一下简帛等新出土的文字资料。正如王国维所说“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这些新的材料刷新了我们的很多认识,可能会成为日后重要的创新点。

人物介绍

田炜

男,1980年11月生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古玺探研》《西周金文字词关系研究》《田炜印稿》等专著,曾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中国语文》《文史》《文艺研究》《中国书法》等权威刊物发表30余篇论文,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曾获第十八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一等奖、第五届“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论文评审一等奖第一名。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