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尚意美学难能可贵
日期:[2018-11-11]  版次:[A08]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元 赵孟頫 苏轼小像

■苏轼 潇湘竹石图 (局部)


用今天的网络语言来说,苏东坡无疑是个“IP”,每逢有关他的东西出现,总能引起舆论一片。多数人认识他,是因为他的词,也有部分原因是他被贬的地方实在不少,官职一贬再贬,他仕途受挫,却开启了后来一千多年的文人画发展。摒弃主流画风,把仕途与创作融合在一起,从他开始,使得绘画中的竹子、石头甚至一棵枯树,都有了精神性的意义。

被认为苏东坡流传民间唯一一幅绘画作品《木石图》日前在市场的亮相,不得不说,实在是收藏界一大热点。正是这幅画,奠定了文人画的形成基础。

不得不承认,宋代无疑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高峰。唐追华丽宋崇简,“雨过天晴云破处”的汝窑足以让后世陶瓷爱好者膜拜,而包括苏东坡在内的“欧苏黄米”更是书法史上靓丽的一笔。以其潇洒俊逸、清丽流畅并极富情感意趣的行草书,打破了唐代楷书端庄凝重、工整、规范的“铜墙铁壁”,更在书法艺术理论和美学方面,继“晋尚韵、唐尚法”之后,揭起“宋尚意”。

如果说,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是以表现技巧和理性为要,审美意识的重心是“外师造化”,以外写内、由物而心的话,那么北宋文人则是把书法艺术自身作为表现主观情感和意趣的自由形式,重视“中得心源”、由内写外、由心而物。这在中国书法美学史上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和变化。

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满足物质需求后,近年逐渐出现了不少崇尚简约,甚至重新回溯宋代尚意美学的群体,在烦嚣娱乐至上的时代,宋代美学确实尤显难能可贵。

(收藏周刊编辑部)

顾问团队(排名不分先后)

潘 鹤 吕伯涛 刘斯奋 许钦松 陈永锵 单小英

卢延光 楼 钢 黎 明 方 土 雷 敏 许鸿飞

■统筹:李世云 ■采编:潘玮倩 陈福香 梁志钦 曾贵真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